2010年4月22日星期四

我的水仙花情结

我的水仙花情结
线装情结:
2010/04/21 3:00:20 PM

●温任平

我极其爱美,耳顺之年都无法改变这种倾向。

我自己很讨厌自己,因为来到这把年纪,“老狗耍不出新招”,无论在衣饰、眼镜、腕表、皮鞋、戒指……如何下工夫,都不可能与活力洋溢的青少年一族相较,心里很不惬意。可是岁月不留人,青春不可能永驻,这是我们不能不接受的残酷事实。

“美”不易定义,首先有所谓内在美与外在美之辩,而这种辩论之无聊是它永远不分胜负,我觉得不妨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来看较为妥当。一个品性良好,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走在外头有自信心,从容优雅,纵使这位男生或女性五官不怎样出众,予人的感觉还是舒服的,有个人风格的。既聪明而又令人惊艳的女仕或男生,万中无一。一些男女静坐不语,还称得上好看,甫一开口,语言庸俗难耐,美感顿而消失。

穿着睡衣屋内行走

我觉得一个男人无论什么年纪,都不宜在洗澡间不掩门小解,我强烈反对退休人士(才五十多岁)早上起床盥洗之后一整天在屋内穿着睡衣裤行走,这种行径甚不可取,是“老之将至”的征象。50岁过后最好不要留胡子。胡须黑白参半,老气横秋。至于40余岁的男人3、4天才刮胡一次亦不可取,那些胡渣子令人有邋遢的联想,使你无形中老了5年。上了年纪的人,衣服每多异味,洗澡擦身不够用心(用心很重要),身体也有异味。无论男女3天不洗头是“不可原谅”的“反美感行为”,油腻到头发贴着头皮,再加上身体与衣服发出的异味,谁敢接近你?55岁后从职场退下来的男女,不留意衣着,不顾发型,上街穿拖鞋,一身汗臭,以这种方式老去,对自己公平吗?

整齐就是美,清洁也是美,什么年龄层应该穿什么衣着,什么场合应该如何打扮,这都是应该考量的。希拉里当选纽约参议员,她在胜利演说中除了感谢选民的支持外,竟然提到她的胜选归功于她那“6套黑色长裤套装”,我对她这番话的诠解是:她的黑色套装使她看来中性化,形象认真,有效率,是个可以信赖的执行人员。克拉里60岁了,即使化了妆,脸部仍看出明显的皱纹,但她染的那头金发,与雍容得体的发型,仍使她充满魅力。当选之后她回复女性装扮首次出现在国会山庄,惊艳之声四起。人的外型很重要,前英国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刚刚走马上任,额前的头发还相当浓密,形象很帅,几年下来,尤其是在他支持布什派兵伊拉克,在党内外饱受批评,他的头发掉落得很快,他的半秃头在视觉上加长了他的脸部,看来像个菱形,我观察他的外型,知道他的政治生涯如日薄崦嵫,离下台不远。阿富汗的总统选举以黑箱作业闻名于世,去年重选,作弊率高逾40%,但哈密卡萨伊(Hamid Karzai)经过法律程序的多番折腾,仍然获得连任,读者不妨留意他的衣着,他的黑色长袍两侧有苹果绿衬边,使他个人风格十足,黑与青的搭配,美而不媚,刚中带柔,难怪他会获得那么可观的女性选票。

把自己的家布置到美仑美奂,仿似五星级酒店,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人体的外延物第一个层次是发肤,第二个层次是衣饰(包括手提包、鞋袜、项链、耳环),第3个层次是你的住所,你的座驾。 从外延物用基础数学的“还源法”,观察力锐利的人不难窥见当事人的生活概况、经济水平与心理状态若干端倪。在此我得强调,“怎样穿”比“穿什么”重要,穿衣服正如戴饰物的法则一样,是你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你;是你戴饰物并非饰物粘附在你身上。某件衣裙穿在甲女士身上高贵大方,同一件衣裙穿在乙女士身上却像鲜花插在牛粪上。这与年龄、体型、身高、三围还有肤色(永远不要忘了肤色的举足轻重)关系至为密切。世上并无放诸天下而皆准的穿衣标准。

也许体型这方面,我应该在此稍作补充,不论男女,有个大肚腩,穿什么衣服都好看不到那里去,宽腰衣裙可以掩饰部分,男人的西装能遮蔽的似乎更多些。当然那只是视觉的错觉,正如浅色令人看来较为肥胖,黑色令人看来较为纤瘦。瘦子与胖子与其在颜色方面遮遮掩掩,何妨在饮食或运动方面痛下决心,改善自己的体格与体态?

许多年前,香港有一艺人以大衣衬牛仔裤出席某场合赢来赞羡的目光,在今天是小儿科了。曾志伟主持《超级无敌掌门人》综艺节目,搞古怪发型,搞染发七彩,穿奇装异服,虽有搞笑效果,在创意方面却无意中走进了死胡同,成了社会学家訾议的“廉价讯号”(cheap signaling),它与颠覆传统、打倒权威全无关系。我爱美,偶尔也会走向另类,但不致太离谱。我绝对不是那种只穿白色、米黄、淡蓝衬衫,就这样度过一生的人。我不甘心。我的衬衫与T-shirt什么颜色都有。由于在下的肤色不黑不白,“恰到好处”,主观一点说,好像穿什么都相当出众;我完全能了解、体会周星驰当年的那句口头禅“……玉树临风”的意涵。我这种“水仙花意结”(narcissism),连我以前的学生、今日的医学博士廖志成也莫奈我何,他的专长是糖尿病,不是自恋狂。

2010年4月16日星期五

婴儿潮与银发族的因应之道

婴儿潮与银发族的因应之道
线装情结:
2010/04/14 3:20:33 PM
●温任平

与班雅明•周讨论新加坡人口老化的问题,如实地说,全球大多数国家都面对人口老化的困扰。中国、日本、欧美俄诸国面对人数愈来愈多的6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不仅生产力减弱,而且还得付出数目庞大的退休金、社会福利保障金,对国家是项愈来愈沉重的财务负担。

记住一个号码:4664,这当然不是温任平提供读者一试自己的运气的中彩数字。二战于1945年结束,翌年(1946)以迄1964年战后婴儿潮(Baby Boom)汹涌,这是4664的缘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灾难性大破坏,欧洲、中国、东南亚诸国几成一片废墟,伤亡的人太多了,战后大小诸国都顾着生育孩子以补不足。那18年不流行节育,据统计数字显示,仅在美国,战后婴儿潮的人口达7700万人,是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40年代、50年代初出生的一批婴孩,在60年代、70年代初成了喜痞与花童,嗑药吸大麻服海洛英搞性开放;80年代、90年代这批经过了地狱般成长洗礼后的中年人却摇身一变西装笔挺走进金融界,成了金融大亨、科技新贵。

婴儿潮带动国家经济

婴儿潮带动国家的经济成长,以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例,20世纪60到70年代,婴儿潮人口喜欢卡通、漫画、玩具、摇滚乐;进入70到80年代,战后婴儿结婚成家则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工业、房地产市场以及其他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消费。迈入80到90年代,婴儿潮人口的消费倾向奢侈化、个人化,讲究气氛、情调、品味与风格,个人电脑于此际出现;90年代继之于互联网,全世界的股市都在涨(没有股市的国家开始实验性地让公司上市,从朝鲜到中国都设经济特区)。婴儿潮人口对全球的经济炫丽与繁荣贡献可谓良多。

但在今天,婴儿潮人口开始逐渐老化。1945年出生的婴儿,2010年的今天65岁了,即使1955年出生的第二阶婴儿潮人口亦届55岁,大马公务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正是55岁。婴儿潮过后是愈来愈严峻的婴儿荒,60年代中期教育普通化,节育技术愈来愈简便有效,家庭亦随之瘦化。中国的一胎化政策,还有班雅明•周说的新加坡的二胎化刚性劝喻,90后的欧美诸国与日本大多数年轻男女对养育子女兴趣缺缺,他们更向往的是不受儿女抚养费、教育费约束的二人世界:享受当下,拒绝承担。这种心态影响国家人口结构巨大。不久的将来,退休者(无生产力者)人口愈来愈多,劳动者(有生产力者)人口节节下降,医疗保险、退休福利、养老金是国家怎样甩也甩不掉的大问题。

法国的耆龄人口一直保持在总人口的7%左右,这个国家用了130年才让老年人的巴仙率挤上14%(增加了一倍);美国与澳洲用了79年,老年人口才迈入14%;而中国改革开放后仅仅用了27年,老年人即跨入14%的大关(一胎化政策的后患今日清晰可见)!目前中国65岁的老人人数约1.6亿,人口之多居世界诸国之冠。到了2050年(也即是21世纪上半叶告终),中国的劳动人口与赋闲耆族的比例是1.7:1,等于1.7个劳工得养育一个65岁的老人。中国的生产总值将大幅下降,中国政府养老保障金将压垮中国经济。

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从事蓝领工作,手脚不灵活,容易跌倒折伤,如果能自我增值,学习新的技艺、知识,应可杀出一条血路。大马的情况没有中国、日本、新加坡那般严峻,但“社会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课题,大马自无可能置身度外。当年林水濠教授于法定的56岁离开马大中文系教职,水濠兄并没有停下来,他转去华社研究中心当主任。数年后拉曼学院升格为大学,林水濠受邀担任该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去年转任拉曼大学中文研究所所长。看来文职内转战江湖转换文教岗位较容易,蓝领转行白领那要困难许多。水濠兄属于第一批婴儿潮。

老年人要让自己变得有用,有生产力,通常有工作(即使当个大厦守卫员,月入仅1000令吉)的人较有活力,较少病痛。工作不是负担,而是自然疗法的其中一种。古人不是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吗?年纪大了,粗活做不来了,不妨从事行政、管理、监督这类事务,凭着阅历丰富、经验老到,老年人往往可以觉察到年轻人忽略的细节,注意到中年干部可能疏忽掉的办公室状况或工厂运作的一些问题。有些老人家以集邮为乐,久而久之,从集邮到买卖邮票成了生活收入的重要来源。另一些老人家退休后尝试栽种、培植块状、粗茎的富贵花,劳作浇汗,本来只把这种活动当作运动,这些一盆盆的富贵花,由于造型古朴优雅,花开娇艳夺目,居然都能卖到好价,收入比当年朝九晚五的生涯多出许多。不要忽视个人的兴趣与嗜好,许多时候,兴趣与嗜好能为当事人携来出乎意料之外的财富呢!此之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银发一族勉乎哉! (本文作者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