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0日星期三

2012年的火鸡效应

2012年的火鸡效应
线装情结:
2009/12/30 2:35:58 PM
●温任平
2012年离开现在不远,根据马雅人的推算,当前的人类文明将在2012年12月21日结束,另一形态的人类文明将继之肇始。马雅历法是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最精准的历法之一,而从1992年以迄2012年是进入人类文明演化最后的阶段。这20年期间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局面,好的方面包括科技的发展与更新,坏的方面是天灾人祸,战乱浩劫。愈是接近2012年,各种变异的现象愈是明显,近几年来各种流感肆虐,全球许多地区气候异常,酷夏与寒冬更迭,中国境内一些省份面对久旱无雨,另一些省分却豪雨连绵造成洪涝汹涌。2008年冬美国次贷危机终于失控,迅速蔓延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凡此种种,都是2012年大周期前出现的大变动。

暴风雨前的寂静

人类的学习多属“后向学习”(backward learning),我们相信历史极可能重演,我们从小到大被提醒与告诫“从经验中学习”(learn from experience),但在真实的生活中却充满了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件。二战美日交锋,日本仅摧毁了珍珠港海军基地,美国本土从来不曾被袭击,2001年的911事件突然爆发,美国顶尖的白宫幕僚与专研战略的军事专家完全无法从(过去的)历史找到线索美国本土将会受到那样的打击。中国有句智慧语:“暴风雨前的寂静”,把这句话用在英美等国家的情境中,一只在感恩节将被宰杀的火鸡,在这之前火鸡会受到优渥的待遇,喂食丰足,而且愈接近感恩节,主人对它愈是友善。火鸡如果也像人类一样懂得思想与回应,它会觉得主人对它愈来愈好,它对主人的信任与日俱增,吊诡的是,它的安全感与危机的逼近成正比。当火鸡“受宠有加”之际,正是它即将要上“断头台”之时。

“后向学习”的危险或可从航海史上无人不知的史密斯船长的一番话体会出来。史密斯于1907年说:“……我这辈子从未见过任何事故。我在海上那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船只出事。我没见过沉船,我的船也从未沉过,我甚至未碰过任何有沉船之虞的危险。”这位从过去的经验判断沉船乃不可能的,是铁达尼号船长,豪华而坚固的铁达尼号于1912年撞上冰山而沉没。1987年发生自1929年华尔街股市崩盘以来最恐怖的股市狂泻,著名的投资大师彼得林徐(Peter Lynch)刚好离美赴欧度假。彼得在华尔街有股神之称,写过多本投资策略的畅销书,他怎么可能丝毫看不出股市即将崩溃的蛛丝马迹?看不出就是看不出,预测是十分困难的。许多事件的发生,我们无法从“后向学习”那儿温故而知新。我无意挑战或颠覆孔夫子“温故知新”的道理,但生命现象、生活遭遇充满了许多的“随机性”(randomness),有关出奇不意爆发的黑天鹅事件与效应,塔列 (Nassim N. Taleb) 的近著《The Black Swan:the l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是绝佳的读物。

金融活动千汇万状

金融与商业投机与投资,有所谓风险管理,即所谓 risk management。2006年9月“红苋基金”(Amaranth Fund)在数日内因投资/投机失误蚀掉70亿羌元而结束营业,在几天内亏掉70亿刷新了交易史的新记录。在情况失控之前红苋管理层还向投资者大派定心丸,声称该基金有12名专业的风险管理经理监督交易,公司不会出岔。这批风险管理专家依赖的是过去的各种数据与资讯。今日的金融活动千汇万状,即使你把国内外的全部重要报章与权威经济杂志都搜集齐备,这些报章杂志里头的资讯都是“过去式”的资讯,而我们面对是每天都在变而且变化诡谲的经济生态与交易环境。

笔者不是股市大鳄乔治索罗斯的崇拜者,我对这位金融殂击手的观察是,他是那种在“后向学习”中找出每一次错误的根源的那种人,每次投机失误都是因为自己判断出了问题,索罗斯没有怨天尤人。这种人在惊涛骇浪的全球金融博弈往往能在最后胜出。一个人现在成功并不等于他未来会继续成功。好景不常,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由于对当前乐观而对将来缺乏警惕意识,那是人类性格一大缺憾。哥本哈根的气候会议所以谈不拢,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人类的自私与各国的危机意识不足。

塔列说得好:“对未来的了解,如果要达到能够预测未来的程度,那么你必须具备来自该未来本身的元素。”我们对2012年可能会发生的状况可以学习索罗斯式的自省与反思,从近十年来的天灾人祸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食物劣化还有连绵不绝的恐怖袭击与战争,探测人类可能面对怎样的一个未来。2012年不一定是末世年限,但它的被提出并被拍成电影有它一定的警示作用:1000天都平安无事(还记得感恩节前那只快乐的火鸡吗?),1001天就出事了,而且还是灾难规模的大事。

天狼星诗社:“神话王国模式”的兴衰

天狼星诗社:“神话王国模式”的兴衰

温任平


天狼星诗社的存在除了提供年轻作者某种“文学启蒙”外,还以事实证明了:年轻人具备为追寻理想而忍受生活煎熬的浪漫热情和赤枕。


与报馆的朋友在电话里谈起“新山模式”,朋友说“你和你的朋友也可以搞一个怡保模式啊。”我告之以当前怡市锡业不振,屋业萧条,赞助人难求,表示“怡保模式”实无力促就。口里解释,心里却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当年创立的天狼星诗社,那个“神话王国模式”。我,也曾经是文化模式的建构份子。我心里想,却没敢说出来。

“神话王国”这一称谓,引自赖瑞和在学报月刊1973年6月号的一篇特访题目:<一个神话王国:天狼星诗社>。赖瑞和的看法如下:

“20世纪的文人都是有点怀念过去的,有点nostalgic的,总想拥有自己一个神话世界。而二十世纪的文人更是一批需要爬进他们各自的神话世界的动物。一旦经营好一个神话世界,在西方,叶慈可以写他的Sailing to Byzantine或The Second Coming,卡夫卡可以写他的《审判》;在东方,施叔青可以写她的<约伯的末裔>,七等生可以写他的寓言小说。也许就在这种‘神话’意念下,霹雳有一群年轻人,组织了一个天狼星诗社,向外面的世界摆了一个‘神话的姿势’。”

“这是一个有纪律有秩序的世界。……天狼星诗社及其分社的社员,得经常有创作,才不致被淘汰出去。他们每两个星期需交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小说,然后彼此交换、传阅、修改、讨论。”


出版手抄本《绿洲》


“在天狼星诗社的总社长温任平的领导下,他们自己组织起来,分工合作,默默创作,并且编了一本手抄(偶尔也油印)的刊物《绿洲》,从1967年开始至今,一出便出了25期。在印刷业发达的时代,居然有人以手抄方式来出版刊物,从现实的眼光看来,真是一则神话。但他们却以这种方式,维持了他们不断创作的决心,沉醉在他们的快乐世界里面。”

“……除了编刊物外,他们还举行座谈会,爬山、野餐等活动。这些座谈会的记录,有些已经发表在《教与学月刊》及《蕉风月刊》上。”

“这种干劲,得有一种自以为是、牢不可破的信念来支持。这种信念,多少有点youthful romantism, idealism,不理会现实考虑的意味。但只要他们不爬出由这种信念所支持的神话王国,他们便可以默默创作,快乐而认真的做他们的事,一如《仲夏夜之梦》以后会发生的事。”


“唐宋八大家会议”


重读赖瑞和的文章,我的心里涌起许多异样的感触。瑞和的特稿发表于1973年6月,那年年底,天狼星的分社增至10个。温瑞安的书房墙壁辟了一个“振眉诗墙”,用壁报方式“发表”社员的重要作品。我本身则每月召开一项文学精英会议,这会议只许8位表现特出的社员参与。8位社员每月都得交上一篇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创作,影印成八份,在会议上传阅讨论,由我负责甄选出最佳作品。大家把是项文学聚会称为“唐宋八大家会议”。年轻人逞才使气,只看“唐宋八大家”聚会,便可想见一斑。记得温瑞安的第一篇魔幻小说<凿痕>,方娥真的散文<长明灯>,黄昏星的诗<最后一条街>都曾先后在“唐宋八大家”月聚上先后夺取过最佳创作奖。

天狼星诗社一直在做着《仲夏夜之梦》,第一次梦醒是在瑞安、娥真、李宗舜、周清啸、廖雁平等人赴台深造不久后发生。我与瑞安为了殷建波与1975年辍学赴台事件闹得极不愉快。瑞安在台另创神州诗社。天狼星诗社一夜之间垮了半壁河山,幸亏仍有张树林、沈穿心、洪而亮、谢川成、黄海明、叶锦来、蓝启元、蓝薇、冬竹、郑荣香、孤秋、朝浪、潘天生、川草、凌如浪、林秋月、心茹等人撑住局面。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人事纠纷开始冲击我们的神话王国。为了面对一个“没有了温瑞安”的天狼星新形势,我定下了1978年的整顿计划,于该年诗人节宣诗社进入“中兴时期”。1978、1979、1980年我和诗社几名成员,一口气策划出版了超过十本书,《大马新锐诗选》《天狼星诗选》都在这期间先后面世。1979年6月的诗人节,我在金马仑的聚会上宣称诗社晋入“起飞阶段”。


结婚是写作的坟墓


诗社于80年代初培植了好些文学新血,包括程可欣、林若隐、徐一翔、张嫦好、张允秀、吴结心、廖牵心、游以飘、张芷乐等潜质可期的写作人才。但我这时对整个神话王国模式的有效操作,信心动摇。许多社员在工作、家庭的压力下打退堂鼓,女社员在婚后全部(注意“全部”这两个字)淡出文学界,包括被何棨良誉为“有潜力摇身一变为另一个Emily Dickinson”的蓝薇、林秋月、郑荣香(飘云)都逃不过这公式,甚至一向执著坚持的蓝雨亭在订婚之后亦来信表示尊重未来夫婿的意愿告别文坛。许多理想和现实无法取得协调。

为了扭转颓势,我与张树林、沈穿心、孤秋、暮静、潮浪等人在安顺成立了一家“世纪文化公司”售卖现代文学书刊,希望拥有一个据点,加强社员的凝聚力。可惜生意蹇滞,经营未善,不久便倒闭。诗社社员劳燕分飞,各奔前程,任何神话都阻止不了它花果飘零的命运,片片剥落,诗社甚至没有能力提供社员小小的安身之所。

我不知道将来的天狼星诗社,会作出怎样的蜕变,不过我想它已经不能再靠过去那个神话模式生存、发展。它必须面对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现实是它的根源,也是它的梦境,天狼星的前景是好是歹,也许一两年内情况会转为明朗化,那时再说吧!


20.8.1989

天狼星诗社:“神话王国模式”的兴衰

天狼星诗社:“神话王国模式”的兴衰

温任平


天狼星诗社的存在除了提供年轻作者某种“文学启蒙”外,还以事实证明了:年轻人具备为追寻理想而忍受生活煎熬的浪漫热情和赤枕。


与报馆的朋友在电话里谈起“新山模式”,朋友说“你和你的朋友也可以搞一个怡保模式啊。”我告之以当前怡市锡业不振,屋业萧条,赞助人难求,表示“怡保模式”实无力促就。口里解释,心里却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当年创立的天狼星诗社,那个“神话王国模式”。我,也曾经是文化模式的建构份子。我心里想,却没敢说出来。

“神话王国”这一称谓,引自赖瑞和在学报月刊1973年6月号的一篇特访题目:<一个神话王国:天狼星诗社>。赖瑞和的看法如下:

“20世纪的文人都是有点怀念过去的,有点nostalgic的,总想拥有自己一个神话世界。而二十世纪的文人更是一批需要爬进他们各自的神话世界的动物。一旦经营好一个神话世界,在西方,叶慈可以写他的Sailing to Byzantine或The Second Coming,卡夫卡可以写他的《审判》;在东方,施叔青可以写她的<约伯的末裔>,七等生可以写他的寓言小说。也许就在这种‘神话’意念下,霹雳有一群年轻人,组织了一个天狼星诗社,向外面的世界摆了一个‘神话的姿势’。”

“这是一个有纪律有秩序的世界。……天狼星诗社及其分社的社员,得经常有创作,才不致被淘汰出去。他们每两个星期需交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小说,然后彼此交换、传阅、修改、讨论。”


出版手抄本《绿洲》


“在天狼星诗社的总社长温任平的领导下,他们自己组织起来,分工合作,默默创作,并且编了一本手抄(偶尔也油印)的刊物《绿洲》,从1967年开始至今,一出便出了25期。在印刷业发达的时代,居然有人以手抄方式来出版刊物,从现实的眼光看来,真是一则神话。但他们却以这种方式,维持了他们不断创作的决心,沉醉在他们的快乐世界里面。”

“……除了编刊物外,他们还举行座谈会,爬山、野餐等活动。这些座谈会的记录,有些已经发表在《教与学月刊》及《蕉风月刊》上。”

“这种干劲,得有一种自以为是、牢不可破的信念来支持。这种信念,多少有点youthful romantism, idealism,不理会现实考虑的意味。但只要他们不爬出由这种信念所支持的神话王国,他们便可以默默创作,快乐而认真的做他们的事,一如《仲夏夜之梦》以后会发生的事。”


“唐宋八大家会议”


重读赖瑞和的文章,我的心里涌起许多异样的感触。瑞和的特稿发表于1973年6月,那年年底,天狼星的分社增至10个。温瑞安的书房墙壁辟了一个“振眉诗墙”,用壁报方式“发表”社员的重要作品。我本身则每月召开一项文学精英会议,这会议只许8位表现特出的社员参与。8位社员每月都得交上一篇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创作,影印成八份,在会议上传阅讨论,由我负责甄选出最佳作品。大家把是项文学聚会称为“唐宋八大家会议”。年轻人逞才使气,只看“唐宋八大家”聚会,便可想见一斑。记得温瑞安的第一篇魔幻小说<凿痕>,方娥真的散文<长明灯>,黄昏星的诗<最后一条街>都曾先后在“唐宋八大家”月聚上先后夺取过最佳创作奖。

天狼星诗社一直在做着《仲夏夜之梦》,第一次梦醒是在瑞安、娥真、李宗舜、周清啸、廖雁平等人赴台深造不久后发生。我与瑞安为了殷建波与1975年辍学赴台事件闹得极不愉快。瑞安在台另创神州诗社。天狼星诗社一夜之间垮了半壁河山,幸亏仍有张树林、沈穿心、洪而亮、谢川成、黄海明、叶锦来、蓝启元、蓝薇、冬竹、郑荣香、孤秋、朝浪、潘天生、川草、凌如浪、林秋月、心茹等人撑住局面。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人事纠纷开始冲击我们的神话王国。为了面对一个“没有了温瑞安”的天狼星新形势,我定下了1978年的整顿计划,于该年诗人节宣诗社进入“中兴时期”。1978、1979、1980年我和诗社几名成员,一口气策划出版了超过十本书,《大马新锐诗选》《天狼星诗选》都在这期间先后面世。1979年6月的诗人节,我在金马仑的聚会上宣称诗社晋入“起飞阶段”。


结婚是写作的坟墓


诗社于80年代初培植了好些文学新血,包括程可欣、林若隐、徐一翔、张嫦好、张允秀、吴结心、廖牵心、游以飘、张芷乐等潜质可期的写作人才。但我这时对整个神话王国模式的有效操作,信心动摇。许多社员在工作、家庭的压力下打退堂鼓,女社员在婚后全部(注意“全部”这两个字)淡出文学界,包括被何棨良誉为“有潜力摇身一变为另一个Emily Dickinson”的蓝薇、林秋月、郑荣香(飘云)都逃不过这公式,甚至一向执著坚持的蓝雨亭在订婚之后亦来信表示尊重未来夫婿的意愿告别文坛。许多理想和现实无法取得协调。

为了扭转颓势,我与张树林、沈穿心、孤秋、暮静、潮浪等人在安顺成立了一家“世纪文化公司”售卖现代文学书刊,希望拥有一个据点,加强社员的凝聚力。可惜生意蹇滞,经营未善,不久便倒闭。诗社社员劳燕分飞,各奔前程,任何神话都阻止不了它花果飘零的命运,片片剥落,诗社甚至没有能力提供社员小小的安身之所。

我不知道将来的天狼星诗社,会作出怎样的蜕变,不过我想它已经不能再靠过去那个神话模式生存、发展。它必须面对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现实是它的根源,也是它的梦境,天狼星的前景是好是歹,也许一两年内情况会转为明朗化,那时再说吧!


20.8.1989

1980年代的文学扎根工程——天狼星诗社的角色扮演

1980年代的文学扎根工程——天狼星诗社的角色扮演

温任平

1980年, 是天狼星诗社挥别1970年代的第一年,论者每每认为诗社的力量肇端于1970年代初,到了1979年11月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把第二届文学奖的团体奖(马币两千元)颁给天狼星,诗社从发轫到绚烂,整个周期便算完成。其实这是“想当然耳”的臆测之词。

史迹斑斑,文献可征。1980年代3月我与蓝启元、谢川成编的《愤怒的回顾:马华现代文学21周年纪念专册》,以二十一岁为成年人的视角审视现代文学在诗、散文、小说三方面的成绩。我们也以面谈与笔谈的方式访问了姚拓、钟夏田、王润华、郑良树、吴天才、李锦宗、杨升桥、陈徽崇、叶啸、宋子衡等十位文教界人士,由他们发表对现代文学的意见或看法。

1981年年秒,天狼星与陈徽崇领导的“百啭合唱团”把现代诗谱曲制成唱片卡带,我撰写的<惊喜的星光>成了诗社社歌。一个文学团体有自己的社歌,这是组织强化,艺术探索多元化的明显趋势。程可欣、林若隐、廖牵心、胡丽庄、吴缓慕后来也为社友的诗作谱曲,格调走的是校园民歌的路数,与徽崇兄的艺术歌曲不同,唯现代诗的可诵可唱,确乎有助于诗的传播与感染。1982年,我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语言文教组主任的名义,邀请台湾的余光中来马在三春礼堂演讲,演讲过后的特别节目,是男高音陈强喜唱张树林的诗《记忆的树》,陈可欣姐妹以吉他伴奏吟唱余光中的名作《风铃》。当时在场的文协听觉艺术组主任声乐家邱淑明,亲口向我表示,她相当喜欢这种别开生面的诗的发表方式。

资源互补的结果

我之所以加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并于1982年3月成立霹雳州分会担任主席,由谢玉麟校长担任副主席,正副秘书由张树林、谢川成领衔,因为年近四十的我,逐渐看出诗社的结构性缺憾。诗社成员大多是学生,经济能力太弱,作为一个文学团体,它可以发展拓宽的空间已臻极限,天狼星要能突破,非把力量注入另一个规模庞大、人力物力充沛的社团不可。但我无意解散诗社,反而借助文协、天狼星两方面的资源互补把一些活动办得更有声有色。1981年谢川成荣获文协总会颁发的文学评论奖,1982年天狼星第二度夺得文协总会颁发的团体奖,同年张树林获得文协总会的诗奖,1984年谢川成又获文协总会诗奖,如果“作品本身是最雄辩的”,那么1980年代上半叶的诗社成员确乎以他们的作品,证明他们的诗艺表现不俗。

上文谈1970年代的文学行动主义,特别凸出诗社编纂的两部诗选,一为出版于1974年的《大马诗选》,一为1979年的《天狼星诗选》,我忘了提1978年出版的《大马新锐诗选》(张树林主编)。新锐诗选的纂编作用有二,一是填补《大马诗选》的可能遗漏,像年纪比我大、出道比我早的漠北羊便是一例。而且从1974到1978年的五载,正足以构成诗的新一代,像林燕何、沙禽、张锦忠、郑玉礼、何棨良、林秋月、冬竹、蓝薇、郑荣香、沈穿心、谢川成、陈明发……等二十三位诗人必须要有另一部诗选容纳他们。

张锦忠于<典律与马华文学论述>提到:“散播现代主义理念的文化人,尽管心存典律焦虑,在典律建构方面的努力,显然不够全面。”(见《马华文学的新解读》页232,留台联总,1999),他的判断说中了一些事实:首先是《大马诗选》与《大马新锐诗选》收入五十家诗,唯基于各种因素,白垚、叶曼沙、何乃健、陈正欣、黄远雄等五家诗始终未能一网包罗,这是一大遗憾。其二是在我担任文协语言文学组主任期间,虽然竭尽所能希望能编出一套四册的《马华现代文学选》,唯是项计划先受阻于文协理事会,我被指示把书名《马华现代文学选》改为《马华当代文学选》。一字之别,编撰选稿的方针却不得不修正。1984年、1985年文协先后出版了文选的小说与散文部分,却因经费支绌无法出齐选集的诗及文学评论部分,成了张锦忠所指陈的“未竟之功”的佐证。

校园文学风行十载

遗憾的不仅是这些,1984年是马华现代文学运动的二十五周年,文协霹州分会在怡东大酒店召开<第一届全国现代文学会议>,分诗、散文、小说三组,邀得六十位作家参与其事,为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的现代文学的成绩与未来发展作出估衡,勾划版图。可惜两天的会议各组整理出来的报告都是急就章,无法像《愤怒的回顾》那样可以纂编成书作为文献。选集的编纂与会议的举办都是现代文学的扎根工程,成果都不够理想。

文学会议沦为“表面风光”之后,我们嗣后在邦咯岛、安顺、金马仑等地举行的文学聚会,便不再邀部长开幕,而强调会议的内容实质,并邀得文学界的友好包括永乐多斯、陈应德、傅承得、祝家华、沈钧庭、潜默等助阵,提呈论文,发表演说。这个阶段的诗社新一代成员包括程可欣、林若隐、徐一翔、张嫦好、张允秀、郑月蕾、张芷乐、游以飘、吴缓慕、袁钻英、丘云笺、陈钟铭、廖牵心……等二十余人,他们陆续在国内报章文艺副刊发表作品,文学的须伸向四方。

在社会网络的联系上,树林的能力远比我强,我带进来的大多是我的学生,树林则广结善缘,把蓝薇、冬竹、飘云、川草、许友彬、绿沙、朝旭、风客、千帆、亦笔、李木真、蓝雨亭、林添拱、叶河、叶瓦、桑灵子、雷似痴、陈强华、黄英俊、淡灵、弋湘月等人都引介入天狼星。文学扎根的根有多深,殊难衡测。上述社员(前社员)今日是四十岁上下的少壮派,分布于各行各业,当中以服务于教育界与媒体者人数最多。

较易衡量或评估的是1985年添拱、可欣、若隐、一翔、允秀、嫦好等先后进入马大深造,与马大一群朋友包括骆耀庭、陈全兴、潘碧华、庄松华、林云龙等的文学因缘。他们联手成立了“马大文友会”,1985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的“文学双周”,后来这项节目还成了中文系的常年活动之一。从文学扎根到文学深造,若隐、嫦好等六人的努力,功不可没。文友会的成立掀起校园文学之风,从1980年代中叶的初绽一直延续到1995年才出现力弱退潮的现象。校园作家出了数十本书,有些是大专文学奖的佳作合集。

谢川成的努力重点在穿针引线,联系陈石川、潜默、张锦良进行《多面的缪斯》的中巫英三语翻译,并在1985年6月6日诗人节推出。这部三语诗选可谓马华文坛的创举,川成是以另一种方式为马华现代文学扎根,经营筹划过程艰苦,希望这部三语诗集能在国内文坛引起他族人士的注意。

1988年川成出版诗集《夜观星象》,1989年5月潜默出版诗《焚书记》,同年8月川成的学生谢双发自资印行《江山改》,唯1989年11月杪我远赴吉隆坡尊孔国中教书,诗社力量终于星散。

诗社的式微,除了社员就业,兴趣转移、婚嫁诸问题外,我想1980年代中叶我不再担任《中外文学》的顾问(我于1974年被委为该刊东南亚编辑顾问,从1974年到1985年一直获得台大外文系的赠书),使我突然与台湾文学思潮脱节是一肇因。中国的顾城、海子、杨炼……我那时还未能习惯汉语的另一种感性表达。我向社员介绍杨泽、罗智成,而没能看出“蔷薇学派”与“鬼雨书院”的局限。1988年台湾解严,文学变天,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后殖民论述等都与我擦肩而过。当我再不能把陌生诗学和前卫美学携给年轻的一代,我的社员离我而去,我自己则舍弃了文学。1988年到1992年我留意的是社会趋势,在报章写“特约评论”,表面声势仍“显赫”(一笑),事实上是自己的文学细胞已濒死亡,我的文学复苏是1997年后的是。


2003年2月23日

天狼星诗社与马华现代文学运动

天狼星诗社与马华现代文学运动


温任平


1944年生于霹雳州美罗。1972年创立天狼星诗社,担任社长职。现为企业顾问及激励课程讲师。擅长于评论、诗及散文,曾主编《大马诗选》、《天狼星诗选》,编纂选集计有《愤怒的回顾》(马华现代文学运动二十周年纪念专册)、《马华当代文学选》(第一辑:散文)及《马华当代文学选》(第二辑小说)。

著作计有诗集《无弦琴》、《流放是一种伤》、《众生的神》,散文集《黄皮肤的月亮》,评论计有《精致的鼎》、《人间烟火》、《文学观察》、《文学 • 教育 • 文化》等。


摘要


1. 天狼星诗社的前身为绿洲分社,草创于六七年。天狼星诗社的成立是在一九七三年。七三年的天狼星,有九个分社,分佈大马九个城镇。

2. 七三年以迄于七六年是天狼星诗社的成长/鼎盛时期。诗社出版手抄本、油印本文学期刊,经常举办文学性聚会,集合各地社友的力量,籍此传播现代文学的有关知识,并以各种方式培训社员写作。

3. 七六年年杪温瑞安一众退社,诗社由温任平等支撑。全力搞出版,以谋突破。诗社迈入出版/收获时期(1976-1980年),这期间共出版个人结集与合集十九种。

4. 上述时期诗社曾多次面对“现实主义”作者的抨击,社员参与论争,一些文学论战往往持续数月之久,相当程度反映现代文学仍受诘难、质疑。

5. 七九年《天狼星诗选》出版,分平装、精装,收入三十七位社员的作品。

6. 八一年开始,天狼星诗社进入中兴/转型时期(1981-1985年)。八零年出版《愤怒的回顾》用以纪念、反顾、检讨二十一周年的马华现代文学。八一年诗社与陈徽崇领导之百啭合唱团出版《惊喜的星光》把现代诗谱写成曲,制成卡带,方便流传。八二年邀得余光中首次来马演讲。八四年诗社成员获得其他文化团体支持主办“第一届现代文学会议”,受邀请出席者包括现代诗、散文、小说作者共六十人。

7. 天狼星于八二、八四年两度荣获大马华人文化协会颁发之团体奖。诗社中坚份子谢川成于八一年获得文协颁发之文学评论奖,八二年张树林荣获该届文协之诗奖,八四年谢川成第二度夺得文协颁发之文学奖(是届是诗奖)。

8. 八五年六月六日诗人节诗社出版中英巫三语对照之社员作品选,书名为《多变的缪斯》。

9. 八五年、八六年,诗社新锐程可欣、林若隐、张嫦好、张允秀诸社员进入马大念书,与马大其他文友组文友会,发起“文学双周”的年度中文系活动,把现代文学的种子进一步散播入大专院校。八六年沈穿心获大马文协颁发之诗奖。

10. 八六年至八九年乃诗社之式微时期。自七六年至八六年,出版十一年从未间断之诗人节纪念特刊,于八七年停刊。八八年诗社于金马仑大聚,邀得祝家华、潜默、沈钧庭于文学研讨会上提论文,此乃诗社最后一项文学活动。出版活动则持续至八九年。八九年出版了谢川成、潜默、谢双发之三部诗集后,所有活动至此告一段落。

11. 近期之前诗社员之表现有表现有陈钟铭之先后获得大专文学奖(诗奖与散文奖)。游以飘除获得大专文学奖之诗、散文、小说之奖项外,还荣获星洲日报主办之第三届及第四届花踪文学奖诗部分之主奖。特别一提的是第二届花踪文学奖之诗奖得主为林若隐,表现甚称不俗。谢川成,程可欣均为马大中文系硕士,在教育界服务。

12. 《愤怒的回顾》与大马现代文学的成就/表现/前景作出各方面的反思。


(一)缘起

一个有扩张企图的神话王国


上述课题,本来不太适宜由我来谈。我是天狼星诗社的前任社长,谈天狼星诗社和大马现代文学的关系,分寸拿捏得不准,难免有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嫌。
  
另一个顾虑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是天狼星诗社的当事人,要跳出当事人的框框作出旁观者那样客观的分析,并不容易。

不过作为天狼星诗社的领导人(我担任诗社社长长达12年),最大的方便是较易拿到第一手的资料,免去了局外人分析天狼星所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臆测成份。我看我能做到的是,把诗社的各类文学活动尽可能如实地记载下来,至于这些活动对马华现代文学所造成的影响,我会作些事实的敷陈与析论,供作日后研究马华现代文学的有心人参考。


(二)天狼星诗社大抵可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1967年到1972年的萌芽/草创时期。如实地说,1967年成立的是绿洲社,而非天狼星。绿洲社是天狼星诗社的前身,主要成员是温瑞安与他的同学黄昏星、蓝启元、休止符(周清啸)、廖雁平、叶遍舟、余云天、吴超然等“七君子”。活动的主力以编壁报,“出版”手抄、油印本《绿洲期刊》为主,并且每年都举办两三次的文学聚会。《绿洲期刊》一共出版了三十多期,以手抄本居多。手抄本只能传阅,油印本(一百册)则有些余裕邮寄给各地文友看看。绿洲以那么原始的形式“出版”,但内容居然包括了余光中、叶维廉、叶珊等台湾作家的特辑/专题,真的有些“胆大妄为”。后来相继于1972年、1973年成立的各地分社(都是以“绿”字排前),不少亦仿效以这种手抄、油印本出版刊物(张树林任社长的安顺“绿流”分社,曾出版二十多期的油印《绿流期刊》),我想这种满足感来自精神上的居多,实际的行销流传则谈不上,可以说是一种高度理想主义的表现。

针对这种高度理想主义的表现,1973年6月号的《学报》(869期)赖瑞和写过一篇有关诗社的访问:<一个神话王国:天狼星诗社>曾客观地指出诗社的动力来源:“这种干劲,得有一种自以为是,牢不可破的信念来支持。这种信念,多少有点youthful,romantism,idealism,不理会现实考虑的意味”,并且认为天狼星诗社是向外面的世界摆一个“神话的姿势”。

说起来天狼星诗社在1973年开始,便晋入所谓成长鼎盛时期。诗社的第二个阶段应该从这年算起。在此之前,由于瑞安的策划,黄昏星、周清啸、蓝启元三人的大力辅助,他们除了出版刊物,还经常到国内其他城镇往返,与文友见面认识;住的较远的文友则通过书信联系,建立/加强彼此的联系。这些活动替诗社奠下相当广泛的人际网络,为诗社罗致到不少人才,寥湮(方娥真),陈美芬,何棨良,许友彬大概都是于1972、1973年先后加入天狼星诗社的阵营的。

就我所观察与实际体验到的是,1972、1973年是诗社相当重要的年份。我替香港《纯文学》双月刊汇编的<大马诗人作品特辑>分两期刊登于1972年10月号与12月号,我相当自觉地尝试把现代诗的力量扩展出去,“争取”国内与国外的认可。1973年正月我个人也开始在台北《幼狮文艺》撰写《谈文说艺》专栏。1972年11月瑞安与周清啸、蓝启元赴首都拜会姚拓、白霹、悄凌、周唤、雅蒙、赖瑞和、思采、沈钧庭、李忆莙、凝野诸人,与《蕉风》、《学生周报》建立较密切的联系。1973年2月我与瑞安联袂赴北马访艾文、宋子衡、游牧、菊凡、温祥英、麦秀、苍松等人,加强与北马文友的联系。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广大诗社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进军”文坛的先声。

而1973年我从彭亨调返霹雳冷甲任教,住在美罗老家,我与瑞安两股力量汇流,力量倍增,大家于是决定把1972、1973年相继成立的九个分社联成一体称为“天狼星诗社总社”。我个人任总社长,瑞安任执行编辑,黄昏星任总务,周清啸任财政,蓝启元任文书,另设委员数人,辅助社务之推展。前面提到的九个分社除绿洲外,它们分别是“绿林”(霹雳巴力,社长陈美芬),“绿原”(霹雳宋溪,社长陈采伊),“绿风”(彭亨文德甲,社长杨柳),“绿湖”(吉隆坡,社长何棨良),“绿野”(霹雳冷甲,社长殷乘风),“绿流”(霹雳安顺,社长张树林),“绿丛”(吉打亚罗士打,社长许友彬),“绿岛”(威省大山脚,社长陈中华),由谢川成担任社长的“绿园”则迟至1976年始成立,成为天狼星诗社的第十个分社。这个时期的天狼星不仅规模壮观,而且拿得出来的成果亦不俗,已不仅囿限于草创时期那种出版壁报、手抄、油印本期刊的活动框框而已,为了方便参照,从1973年到1976年的诗社大事分别胪列于后:(注一)


1973年
2月 • 天狼星诗社成立。“天狼星”三字为钱歌川所题。
• 台北《笠诗刊》第五十三期发表<大马诗人特辑>选入十四位马华诗人之作品,温任平、温瑞安入选。
• 蕉风月刊推出<评论专号>,其中<宋子衡短篇小说评介专辑>由瑞安策划,并主催笔谈会讨论宋子衡小说之特色,参与笔谈者计有:寥湮(方娥真)、黄昏星、休止符(周清啸)、何棨良、苓落、陈采伊、蓝启元、吴超然、余云天、陈美芬、汤锦堂等十一人,均为诗社成员。
5月 • 台北文馨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散文选》,余中生编,收入温任平散文两篇。
• 温瑞安主催一项题为“马华青年文艺作者的心声”的座谈会,诗社十人参与,包括新人殷建波,由温任平负责总结。是项座谈会全文于同年七月刊于黄崖主编之《星报》。
• 学报主编稍凌来访诗社。
6月 • 《教与学月刊》发表飘贝零辑之<温任平其人及其作品>,刊于温氏的诗作、信扎、照片。庆祝诗人节,召开“散文座谈会”。
• 由稍凌提供资料,赖瑞和撰写的<一个神话王国:天狼星诗社>刊学报八六九期。
8月 • 蕉风二四六期推出<散文专号>,温任平协助邀稿、策划,刊出上述“散文座谈会”全文,及温氏昆仲企图为散文定位的“对话录”。

主讲 论题
温瑞安 <现代文学批评的精神分析学派与新批评学派>
黄昏星 <意象与意象的语言在散文小说里的效用>
蓝启元 <谈美学距离>
周清啸 <论诗的定向叠景>
叶遍舟 <从一个角度来诠释司空图的诗观>
方娥真 <浅析亚里士多德“净化说”>

9月 • 周清啸赴台深造,诗社为其饯行。
10月 • 温瑞安赴台,饯行者众。
11月

• 温任平应邀赴台北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与痖弦、洛夫、余光中、高信疆、张默、林焕彰、蔡文甫、周梦蝶、黄春明、景翔、陈芳明诸人会面。
• 同年十一月温瑞安、周清啸休学返马,引起一些非议。
12月 • 甫返国门之温瑞安与黄昏星、蓝启元、周清啸、殷建波、张树林、廖雁平一行七人赴北马,与社员许有彬、陈俊真、徐若云、李美玲、林鹏忠、怡夏等会面,拜访棕榈出版社的艾文、宋子衡、菊凡、并与犀牛出版社的麦秀叙面。


1974年
1月 • 蕉风二三一期发表何永基的<访温任平谈诗与散文>,是月下旬徐若云前去首都服务于学报社。
2月 • 蕉风二三二期继刊出何永基的<访温任平谈文学批评及其他>。
3月 • 台北《幼师文艺》出版《二十周年纪念专号》(上册)收入温任平的散文<黄皮肤的月亮>并刊出绘像。
• 温任平提倡每月举行“唐宋八大家”作品竞赛,选出诗社八位成员参加,每月交上一篇个人认为最满意的作品,有温氏负责评审,选出是月最佳作品,用意在激励诗社成员精益求精,不致停滞于某个创作水平。
• 大聚于金宝彩虹楼,举行文学研讨会,讨论四篇小说:(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二)宋子衡的<熔岩>;(三)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四)温任平的<超级市场>。
4月 • 《幼师文艺二十周年纪念专号》(下册)收入温瑞安的散文<大江依然东去>并刊出作者绘照。
5月 • 诗社假邦咯岛金沙滩举行一连两夜之盛大聚会,主要节目包括文学辩论及现代诗朗诵。现代诗朗诵比赛首名殷乘风,次名周清啸,第三名徐若云。
8月 • 香港文艺书屋出版七二年刊于《纯文学》双月刊之<大马诗人作品专辑>,书名定为《马华文学》,列为文星丛刊二九七。
9月 • 温瑞安、方娥真、廖雁平离马赴台。周清啸因家人不允无法成行。
10月 • 黄昏星赴台。
• 《大马诗选》筹编约四年终于付梓问世,收入大马现代诗人二十七人。天狼星成员占六位,即温任平、温瑞安、黄昏星、蓝启元、方娥真、周清啸。
• 同月温任平受台湾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主任颜元叔教授委托,担任《中外文学》东南亚区代表。
11月 • 温瑞安之小说<鉴痕>被收入中国时报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小说大展》一书。<鉴痕>为“唐宋八大家”获奖作品。


1975年
1月 • 郭书远于蕉风月刊撰文评介《大马诗选》。
2月 • 周清啸赴台。
6月 • 有蓝启元、殷乘风设计一套书签,每张书签摘录两手现代诗,一套十二张,共选录十九位社员的二十四首诗,印三千套,购者踊跃。
7月 • 蕉风月刊发表温任平的<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回溯>长文。张树林主编的《绿流散文选》出版,收入十五位绿流分社社员之散文作品。
8月 • 蕉风月刊发表了张瑞星评介温任平等著《马华文学》(文星丛刊二九七)的书评。温瑞安诗集《将军令》得张树林、殷乘风资助与奔走接洽,顺利出版。
• 《天狼星诗刊》第一集于台北印行,由温瑞安,周清啸联合主编,封面“天狼星”三字由画家陈庭诗题字。
• 《南洋商报》<读者文艺>辟<我对马华文艺前途的看法>栏,广邀大马写作人发表意见。温任平的<马华文学的处境>及温瑞安的<众里寻他千百度>与本月先后刊出。
10月 • 蕉风月刊采用其中四张书签作为蕉风之封面设计。
• 同月,温任平、温瑞安、方娥真三人之散文作品被选入黄进莲主编的《当代中国散文大展》(台北大汉出版社)。
• 张树林获得槟城韩江中学校友会主办之“全国散文创作比赛”季军奖。
• 殷乘风于建国日报<大汉山>副刊发表<今日诗坛真的“一无所有”吗?>针对叶啸于九月二日发表的文章<诗•散文•评论>提出质疑,引起一场论争。
11月 • 《天狼星诗刊》第二期于台北印行,是期为<武侠小说与现代诗专辑>,周清啸主编。
• 同月,殷乘风不告而别赴台与温瑞安一众会合,并来信退出诗社。
12月 • 蕉风月刊刊出柳非卿的书评<江湖寥落尔安归>,评析温瑞安的诗集《将军令》。
• 洪而亮自亚罗士打前来总社,协助社长处理社务,一方面进修文学,准备赴台深造。


1976年
1月 • 星槟日报驻安顺记者陈文思访问温任平,访问记分两日(一月七日、八日)刊该报全国版。
2月 • 《天狼星诗刊》第三期于台北印行,由黄昏星主编。
• 台北《幼师文艺》二六六期刊出<文学批评界的新锐:峥嵘篇>,介绍八位近年来崛起的批评界新锐,马华作家共占三人,他们是:王润华、陈慧桦、温任平。
4月 • 《幼师文艺》二六八期刊出<散文创作的新锐>,介绍散文新锐作家四人,他们是:也斯、李男、林川夫及温瑞安。同期刊出<马华文坛的年轻旗手:温任平剪影>的访问记全文及生活照片九帧。
• 《建国日报》举行全马散文创作公开赛,诗社多人获得优胜奖。二十九日《大汉山》刊出蓝薇的散文<沟>。
5月 • 《大汉山》于五月六日刊出郑荣香(飘云)的优异奖作品<车厢内的>与林秋月的<夕阳西下>。
• 同月二十日《大汉山》刊出朝浪的获奖作品<片片碎语>。
• 《建国日报》<大汉山>版于十三日及十八日刊出温任平之长文<文学作品的外在侦察与内在研究>。历时七个月的论争至此告一段落。
• 温任平于香港《当代文艺》发表<致屈原书>,以讽喻方式道出马华文学界普遍存在着之弊端。
• 同月洪而亮主编之《绿丛》出版,收入散文五篇,小说三篇,论文四篇。
6月 • 《天狼星诗刊》第四期于台北印行,黄昏星主编。
• 出版《七六年度诗人节纪念特刊》,张树林主编,八本开,六大版,收入五十位社员之诗作品各一首。
• 温任平于六月六日及九日于《南洋商报》发表<文学批评界的歪风:兼致谢杰先生>,指责当前文学评论的某种畸形发展,并为郑良树的<说因缘>、何棨良的<这种眼神>二书辩护。
• 二十六日商报刊出柳平的<良心何在?>就<致屈原书>一文作出反应。
• 《大汉山》刊出沈穿心的获奖散文<三折>。
• 温任平的长论<电影技巧在中国现代诗的运用>被选入古添洪、陈慧桦主编之《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
7月 • 杨升桥于《当代文艺》发表<为屈原覆温任平书>,进一步揭露马华文学界的谬误与偏激现象。二十一日温任平于商报<读者文艺>发表<致屈原书及其他—兼致柳平先生>。
8月 • 本月六日《南洋商报》刊出洪锦坤的访问<访“天狼星诗社”社长:谈马华文学状况、方向>。
• 台北巨人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年选》散文部分收入温任平的<一个全圆>,温瑞安的<独照>、<狂旗>及方俄真的<黑发挽得住否>。
• 温任平于香港《当代文艺》第一二九期发表<与冰凌先生谈文学的评价问题—兼及徐速、张爱玲等作家>。
9月 • 洪而亮赴台深造。
10月 • 温任平的<致痖弦书—谈诗的诠释>被选入痖弦、梅新主编的《诗学》第二辑(台北巨人出版社)。
• 温氏获得英国剑桥之国际传记中心主持人恩纳琪博士来函通知,其生平著述资料已编入第五版的《世界各国著名诗人总册》。
11月 • 本月八日诗社成员包括张树林、沈穿心、孤秋、朝浪等于安顺成立“世纪文化公司”售卖现代文学书刊,是日《建国日报》刊登全版启业广告。同月收到温瑞安、黄昏星、周清啸、方娥真、廖雁平等人之退社信。

诗社从1973年到1976年年杪瑞安一众退社,在台另组神州社,便晋入第三个阶段:“温瑞安缺席”的天狼星诗社在许多方面都不同,这是必然的事,也是诗社必需面对的事实。神州社的成立,也使留在大马的社员自然萌生一种竞争心态,包括已经三十岁出头的我,都不愿意看到诗社在温、黄、周、方、殷、廖诸人离社之後而陷入萎糜不振的局面,为人耻诟。“世纪文化公司”便是在这种心态下成立,我们知道一定要搞好出版、销行,我们才能与瑞安一众“较量”。这个时期,张树林、黄海明、沈穿心、孤秋、谢川成、林秋月实际上已代替了退社成员所留下的空间。


(三)出版书籍才是最雄辩的


从1977年到1980年诗社迈入第三个时期,也许我应该把这个时期称为诗社的出版/收获时期,相对于诗社第二个时期仅能出版《大马诗选》与《将军令》书籍两册,诗社于1977年至1980年共出版个人结集及合集多册,它们是《大马新锐诗选》(张树林主编),《流放是一种伤》(诗集,温任平著)、《易水萧萧》(诗集,张树林著),《众生的神》(诗集,温任平著),《橡胶树的话》(诗集,蓝启元著),《传统的延伸》(论述,沈穿心著),《走不完的路》(合集,风客等著),《千里云和月》(散文,张树林著),《天狼星诗选》,《愤怒的回顾》(论述,温任平、蓝启元、谢川成编),《文学观察》(序文,温任平著),《青苔路》(合集,千帆等著),《风的旅程》(合集,程可欣等著),《晨之诞生》(诗集,川草著),共14种,均由天狼星出版社出版。我个人也在台北出版散文集《黄皮肤的月亮》,诗论《精致的鼎》,大马华人文化协会出版我的论述《人间烟火》,加上朝浪的诗集《渔火吟》,陈强华的诗集《烟雨月》,天狼星诗社成员从1977年到1980年这4年内共出了19本书,以当时诗社成员物力财力之匮乏,这成绩算得上是斐然可观的了。至于其他文学活动的参与/表现,则下面的“大事记”(注二)或可提供较详尽的资料:


1977年
1月 • 《星槟日报》全国版刊出林延甲的<致温任平书:文学与政治>,备受瞩目。
2月 • 二十八日温任平于大众晚报刊出<谈文学的社会性>一文,文风于三月十三日发表<驳温任平君的一些邪说>,引起一场历时五个月的论战,多位社员参与讨论。
3月 • 本月二十日温任平继于《大众晚报》发表论文<文学观,文学知识>,亚郎提出质疑,引起另一场持续四个月的论辩,多位诗社社员参与是场论争。
4月 • 诗社举办七七年“大马现代诗奖”,比赛细则刊各华文报章。
6月 • 庆祝诗人节,出版《七七年度诗人节纪念特刊》,张树林主编,收入四十一位社员的作品各一首,十六开本,十二版。
• 蕉风出版诗专号,收入温任平、郑荣香、林秋月、冬竹诸人之诗作。该期蕉风刊出有天狼星诗社主催的一项现代诗座谈会“马华现代诗、诗评、诗方向”,出席者计有温任平、张树林、沈穿心、谢川成、凌如浪、陈月叶、黄海明、林秋月,由谢川成负责记录。诗专号未能全部刊出的诗作,继刊蕉风七月号,杨柳、蓝薇作品入选。
7月 • 温任平著《黄皮肤的月亮》由台北文化事业公司期刊部出版,分精装、平装两种版本。
• 温氏于七月六日于《大众晚报》副刊发表<不要气疯了,文风先生>,结束了与文风的论战。
• 十五日温任平在<大众文艺>继发表<四覆亚郎先生>,结束了与亚郎的论争。
8月 • 天狼星双月刊于台北出版,洪而亮主编,收入多篇散文、诗评论。
• 温任平、杨柳、蓝启元协同杨升桥、郑菁兰同赴首都与子凡(游川)、叶啸、川草、潘友来、张瑞星、周唤、川谷、张宇川、梁纪元诸文友会于建国日报会议室,讨论“马来西亚写作人(华文)协会”之筹组对现代文学可能产生的影响。除川草外,其他文友均非诗社成员。
11月 • 温瑞安、黄昏星、殷乘风要求重返诗社,不果。
12月 • “七七年度大马现代诗奖”成绩揭晓:林秋月获主奖,杨百合、沈穿心分别获得优异奖。
• 诗社大聚于邦咯岛,首晚举行文学座谈会,议题为“马华现代文学的检讨”;次晚举行“七七年度大马现代诗奖”颁奖礼及现代诗朗诵会,社员除自诵作品外,还朗诵了痖弦、余光中、郑愁予等人之诗作。

1978年
1月 • 香港《诗风》月刊第六十八期出版《星马诗人作品专辑》(上),有张树林、谢川成两人负责邀约马来西亚方面的诗稿。是期除收入温任平、林秋月、陈月叶、张树林、黄海明、沈穿心、蓝启元、谢川成、张丽琼、风客的诗,及谢川成的一篇短论<浅析一首现代诗>外,尚刊登由天狼星诗社于七七年九月二十七日主催的一项座谈会“马华现代诗坛的情况与发展”全文,出席者:张树林、蓝启元、黄海明、沈穿心、谢川成。
2月 • 《诗风》月刊继刊出《星马诗人作品专辑》(下),发表洛雨思(孤秋)、郑荣香、李木真、心茹、风客、李颍璇、蓝雨亭、凌江(凌如浪)、林漓、绿沙、冬竹、文倩的诗作。
6月 • 庆祝诗人节,温任平以社长身份指出这一年来社员们的表现平平,对诗社的参与与投入也不够。他希望七八年六月到明年六月是诗社振兴的一年。
• 《七八年度诗人节纪念特刊》出版,十六开,共十余版,除收入三十七为社员的诗作及两篇诗论外,还刊出诗社主办七七年度大马现代诗奖专辑。
• 台北中华日报社出版《情感的火花》选入温任平的散文<窗与记忆>。
7月 • 诗社召开执委会议,决定积极推行出版计划,出版之书籍将胥视其性质及篇幅分别以不同版本出现。
• 张树林主编,《大马新锐诗选》出版面试,厚二百一十二页,江震寒设计,收入大马二十三为新锐诗人之作品。入选社员包括张树林、黄海明、沈穿心、林秋月、冬竹、亦笔(舒灵)、蓝薇、郑荣香、潘天生(绿沙)、洪而亮、陈月叶共十一人。
• 温任平、张树林、蓝启元、沈穿心、谢川成赴首都出席马来西亚写作人(华人)协会首届会员大会,出席会议的其他社员还有川草、陈俊镇、风客、绿沙。温任平被选为作协副研究主任。
8月 • 温任平诗集《流放是一种伤》于台北印刷出版,洪而亮督印,许章真设计。诗社主办“七八年度大马现代诗奖”,文告刊各华文报章。
• 学报九三六期何棨良于其专栏指出当前有潜力“摇身一变为另一个Emily Dickson”的五位年轻女诗人,其中四人:冬竹、蓝薇、林秋月、郑荣香均为诗社同仁。
9月 • 张树林、沈穿心联决赴台,逗留约十日,受到痖弦、高信疆等人之热诚接待。
• 黄海明赴英深造,诗社为其饯行。
10月 • 温任平著《精致的鼎》由台北长河出版社出版。
11月 • 温任平著《人间烟火》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出版,列为学术丛书第三种。
• 十一月二十六日温任平受邀于星槟日报就“马华文艺有前途吗?”此一论题发表意见。
12月 • “七八年度大马现代诗奖”成绩揭晓,主奖有陈蝶所获,优异奖得主陈强华及黄子。
• 《天狼星双月刊》第六期于台北出版,洪而亮主编。
• 马华文化协会与吉隆坡联邦大酒店主办第一届文学研讨会,社长温任平受邀提呈论文,题为<马华现代文学演讲会的意义与未来发展:一个史的回顾与前瞻>。
• 二十二及二十三日大聚于金马仑高原,二十三位社员参加。首晚举行“七八年度大马现代诗奖”颁奖礼及文学演讲会。温任平的讲题为<从杨牧的《年轮》看现代散文的变>,蓝启元的讲题为<文学创作的动机>。
• 二十三日举行文学辩论会,论题是<武侠小说有没有武侠价值?>,正方主辩,张树林,负方主辩杨剑寒,结果正方获胜。


1979年
2月 • 川草于二月四日在吉隆坡主催一项文学座谈会,议题“谈马华现代散文”,出席者:川草、风客、舒灵、叶锦来、谢川成、陈俊镇、凌如浪。
• 杨剑寒赴台深造。
3月 • 温任平受《当代中国新文学大系》编委会之邀,提供十首诗作及个人履历资料。
4月 • 本月二日张树林著诗集《易水萧萧》出版面世,列为天狼星文萃一,出版总目五,为张树林之第一部著作。
• 四月二十二日温任平诗集《众生的神》出版问世,列为天狼星文萃二,出版总目六。
• 张树林、谢川成联决前去森美兰州芙蓉埠出席一项文学座谈会,议题为谈温任平的散文《暗香》。出席者计有:张树林、谢川成、川草、舒灵(陈明发)、风客、陈俊镇、绿沙、叶河、蓝雨亭共九人。
• 四月二十九日潘友来主催之笔谈会“华文报章应重视马华文学”刊《星洲日报》,发表社长温任平之意见及刊出照片。
5月 • 黄维梁编著厚达四百五十三页的《火浴的凤凰: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出版,收入温任平的诗<长城谣>及张树林的《音乐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评介》,并节录温氏著<黄皮肤的月亮>自序。
6月 • 假安顺圣约翰救伤队总部庆祝诗人节,通宵不眠,相聚甚欢,论题为“诗与人生”。社长温任平于席上宣布将全力策划出版诗社成员的个人结集。
• 六月六日由谢川成主编之《七九年度诗人节纪念特刊》出版,收入二十三位作者的诗及论文六篇,并附有七八年度大马现代诗奖特辑,刊出主奖与优异奖得主之作品、照片及生平介绍。
• 六月二十五日《七九年度诗人节纪念特刊》再版。
7月 • 出席大马作协会员大会,出席的诗社成员包括温任平、张树林、沈穿心、谢川成、蓝启元、孤秋、风客、川草、张丽琼、舒灵、蓝雨亭、凌如浪、叶锦来、绿沙。
• 张树林、蓝启元、谢川成、沈穿心、心茹、李祖英于社长温任平家与程可欣、林若隐、雨中秋、张启帆、林秀燕、李玉容、陈似楼等二十余人会面,交换写作心得,席间有诗朗诵。
• 吉隆坡—钱研究机构谢天平博士主编出版之《马来西亚华裔人物辞典》,收入温任平的生平著述资料。
8月 • 本月十五日蓝启元之第一部诗集《橡胶树的话》出版,列为天狼星文萃三,出版总目七。是晚于首都欢庆新书顺利付梓。
• 本月二十九日沈穿心之首部论述《传统的延伸》出版,列为天狼星文卷一,出版总目八。
9月 • 沈穿心受《文桥》期刊杨百合之邀于该刊每期撰写<现代诗分析>专栏。
• 温任平亦受邀于《文桥》主持<文艺信箱>,答复读者来函。
• 本月十五日风客等著《走不完的路》出版面世,收入论文两篇,散文九篇,诗作十八首。列为天狼星丛刊一,出版总目九。
• 社员陈强华之诗集《烟雨月》出版面世。
10月 • 署理社长张树林只身赴台处理《天狼星诗选》之出版事宜。
• 十月十日《天狼星诗选》出版面世,收入三十八家诗,附作者生平简介,照片及一篇由社员分别撰写的序言。书分精装及平装两种版本。列为天狼星丛书四,出版总目十一。
11月 • 张汉良、萧萧编选之《现代诗导读》一套五册出版,<理论史料>之部收入温任平的<电影技巧在中国现代诗的运用>一文。
• 本月二十二日《南洋商报》全国版刊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文告,第二届文学奖成绩揭晓,天狼星出版社获团体奖,奖金马币二千元。
12月 • 诗社假金马仑高原举行三天大聚,参加人数三十二人。十二月八日下午举行“文学与人生”座谈会,发言者踊跃。八日晚举行文学研讨会,第一阶段由下列社员主讲:

1. 孤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谈中国古典诗词
2. 蓝启元:现阶段年轻作者的处境
3. 谢川成:谈温任平诗中的《屈原情意结》

• 九日晚社长宣布本年度“社员创作比赛奖”成绩,诗奖由沈穿心、张树林、雷似痴获得,散文奖得主为张树林、叶河、蓝启元,并各颁给奖牌一座。
• 九日晚继进行文学研讨会,第二阶段由下列社员主讲:

1. 沈穿心:神话与现代诗试探
2. 杨柳:武侠小说之我见
3. 心茹:诗与感情
4. 张树林:从心理学谈文学创作

• 本月十五日马华文化协会举行本年度文学奖颁奖礼,蓝启元代表天狼星出版社领取团体奖。张树林、谢川成受邀代表诗社出席宽柔中学合唱团于新山召开的一项演唱会。
• 马华文化协会与十二月十五日及十六日于首都联邦酒店举行第一届“文化研讨会”,社长温任平受邀提呈论文“华人文化与宗教信仰”。
• 二十六日及二十七日宽柔合唱团莅临怡保巡回演唱,社长温任平及诗社同仁应邀请前往观赏演唱会,并交换创作心得,郑重考虑以现代诗谱曲,有助于诗的流传,间接推广、普及现代文学的可行性。

1980年
3月 • 由温任平、蓝启元、谢川成联合编辑之《愤怒的回顾:马华现代文学运动二十一周年纪念专册》出版,列为天狼星丛刊二,出版总目十二。
4月 • 温任平的序文汇辑成书《文学观察》出版,列为天狼星文库三,出版总目十三。
5月 • 程可欣、林若隐等人之诗、散文合著《风的旅程》出版,列为天狼星丛刊四,出版总目十四。
6月 • 聚于金马仑高原,举办文学研讨会,共提呈四篇论文:

1. 蓝启元:泛谈马华现代散文之得失
2. 川草:我对短篇小说的看法
3. 谢川成:五四格律诗的传统与马华诗人
4. 张树林:略论马华新生代作者的现代散文

9月 • 出版千帆等人之合集《青苔路》,列为天狼星文卷二,出版总目十五。
10月 • 朝浪之诗集《渔火吟》由涛声出版社出版。
• 同月川草诗集《晨之诞生》出版,列为天狼星丛刊六,出版总目十六。
11月 • 聚于金马仑高原,主办文学座谈会,讨论之课题为“作家在现代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出席者包括温任平、杨柳、张树林、沈穿心、蓝启元、谢川成、雷似痴、心茹、林秋月、冬竹、程可欣、林若隐、叶瓦、淡灵、叶河、韵儿、林添拱、风客、桑灵子、张启帆、舒灵、戈湘月,共二十二人。
以上的诗社活动与社员表现,均摘录自《愤怒的回顾》一书的附录资料:“天狼星诗社:七十年代大事记”。八零年的资料则引自《天狼星诗社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1973-1983年)。八四年以降,诗社的各项文学活动反而没有专人负责整理,毋宁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时至今日(1997年),要重新追溯整理,谈何容易。

也许有人会以为1984年开始,诗社逐渐沉寂,生力不继,资料自然阙如,揆诸实况,又非如此。因为1984年诗社的多位成员通过大马华人文化协会霹雳分会之便参与“马华现代文学会议”,为马华现代文学运动庆祝25周年,文学热忱何其炽盛!1984、85、86年诗社都有文学聚会,并于每年6月6日的诗人节聚会出版,分发年度诗人节纪念特刊。从1976年开始到1986年,诗社共出版印行了11年的诗人节纪念特刊,从未间断。诗社活力的萎化,大概始于1987年,最明显的“凶兆”是诗人节纪念特刊不再刊行,而1986年我从金宝搬去怡保,离开了金宝培元国中这个“基地”,局面变化甚大。1987年诗社年轻一代的中坚份子包括程可欣、林若隐、徐一翔、张嫦好都在马大念书,首尾不能兼顾,我与树林、川成诸人都有点意兴阑珊,无心恋栈。1987年以迄于1989年可以说是诗社趋于末落的衰微期。

换言之,诗社在进入80年代,还可分为转型/中兴时期,那是1981年到1986年的事,1987年到1989年杪则是诗社的衰退/陨落时期。这么笼统的说法,自然过于简化、粗糙,下文当就个人记忆所能及与搜集到的资料作些补充。


(四)1981年,诗社的中兴、转型时期


“天狼星”进入80年代便开始看到蜕变的痕迹。《天狼星诗选》于1979年出版,收入37位诗社成员的作品,可以说记载/反映了天狼星诗社社员在70年代的大体表现。我在《天狼星诗选》所撰写的序文<艺术操守与文化理想>把诗社的工作与宗旨归纳为6项:
  
1. 继承海天、荒原、银星等刊物的未完成使命,继续推广宏扬现代文学。

2. 栽培文学的新生代,尽可能奖掖提携后进,为文学界提供新的血轮。

3. 建立一种以文学艺术为事业与职志的生命信仰。

4. 在文学界矗立一座不顾现实的考虑,孜孜于文学艺术的追寻之典范。

5. 在我们能力做到的范围内,尽可能普及文学教育,使文学在文化格局中发挥更大的潜移默化的功能。

6. 维护文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尊严。文学并非政治的附庸,作家的任务不是充当某种政治教条的传声筒,而是客观的、忠实的、全面而深入的去探究现实与人生。

1983年12月31日当诗社出版10周年纪念特刊时,我们再把上述六项宗旨印在页首,这样做不是要把它们奉为教条,而是自我惕励,用意是让大家对于自己投身其间的事业底意义有一种“自觉”。

1980年是诗社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不是因为年载的嬗递(从70年代的迈入80年代),而是因为诗社的许多分社在70年代下半叶渐渐熄火停工,除了张树林领导的绿流分社,其他分社已名存实亡。《天狼星诗选》收入的37位社员,逾半已辍笔不写或失去联络。我与诗社其他重要成员意会到与其分散力量,零零碎碎搞活动,何如化零为整,以诗社为总体,把所有的人力、能量都贯注进去,成果或更可观。

1980年年杪,我从冷甲调返金宝培元国中任教,局面顿而一变。过去8年来(1973年到1980年)我是从冷甲拿督沙咯中学发掘文学新锐。通过华文学会的活动,壁报的写作培训,时机成熟,便把有文学潜资的学生带进诗社。殷乘风、黄海明、林秋月、凌如浪、叶锦来、欧志仁、志才昆仲、陈月叶(堤边柳)都是这样吸收进来的。1981年我调返金宝任教,发掘人才自然从培元国中的华文学会成员去物色。说起来,谢川成、文倩、张丽琼以及稍后的程可欣、林若隐、徐一翔在我还未去培元国中教书前,便已加入诗社,因为杨柳早在我之前便在培元任教,川成等人都是她的学生,上过她的华文课。等到我调返培元,更著意发掘“文学资源”:张嫦好、丘云笺、吴缓慕、吴结心、郑月蕾、张允秀、胡丽庄、张芷乐、陈似楼、朱明宋、游以飘、袁钻英、廖牵心、吴想想、张秀瑾、张启帆诸人,名单颇长,蔚然可观,他们是文学的生力军,也是天狼星诗社跨进80年代所吸收进来的新血轮。

1981年实在是十分令人振奋的一年,1980年我们与音乐家陈徽崇联系频仍,筹备把现代诗谱曲制成唱片、卡带。1981年年杪由陈徽崇指挥,百啭合唱团演唱的唱带《惊喜的星光》络告面世。《惊喜的星光》也是天狼星诗社的社歌。一个文学团体居然拥有自己的社歌,我想这是港台新马都罕见的吧!《惊喜的星光》共收入八位诗社成员的十三首作品,唱片有些滞销(那时唱片已不甚流行),卡带却迅速售磬。现代诗谱成曲,公开演唱,还制成卡带广为流传,称得上是马华文坛大胆的创举。

于此同时我发觉诗社的新人程可欣、林若隐、廖牵心、胡丽庄、吴缓慕、吴想想除了能诗能文,音乐素养亦佳,尤以前二者作曲的质与量最为可观。于是我便多方面鼓励她们创作诗曲。虽然她们谱的曲调与陈徽崇的正统艺术歌曲迥异,唯校园民歌式的轻吟短唱,清新自然,不落陈俗,我个人对这种现代诗曲的表现与“受落程度”十分看好。恰巧稍为後进的张嫦好、胡丽庄、张允秀、吴结心等人都非常喜欢唱歌,诗社的活动于是也侵进了音乐的范畴,变得较活泼也较多元化。1982年我以大马华人文化协会语文文学组的名义邀得余光中首趟来马在三春礼堂演讲,我特别嘱咐可欣谱了余先生的<风铃>联同陈徽崇的高足陈强喜等,在演讲会结束时来一个“唱诗娱宾”。限于时间,他们只唱了四首现代诗,看得出来,台下的听众都意犹未尽。这个“印象”(也不知道对不对),使我在当时便暗地里决定日后有机会要搞一个较有规模的“现代诗发表会”。

1981年是一个活动多,颇为丰收的年份。是年六月诗社于邦咯岛庆祝诗人节,并主办文学聚会,会上有张树林讲“谈诗与人生”。十二月在金马仑高原大聚,主办文学研讨会,张树林提论文<文学创作的动机>,谢川成谈的是<一条拔河的绳子:谈温任平散文中的忧患意识>。值得一记的是谢川成于同年十二月荣获大马华人文化协会主办的文学评论奖,奖金马币一千元。那年对谢川成而言,我想也是特别有意义的一年,因为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集子《现代诗诠释》(出版总目十八)。诗社同时也出版了徐若洋(即徐若云)等人的合集《爱莲说》以及《诗僧》,雷似痴的诗集《寻菊》。记得我还替在马华现代诗坛备受忽略的雷似痴写了一篇序文<禅机与生机>,把学佛的雷似痴的作品与<孤独国>、<还魂草>的作者周梦蝶作了一些平行比较与分析。

1982年可谓“多事之秋”,这儿的“多事”取其正面的意义也。那年天狼星出版社第二度夺得大马华人文化协会的团体奖,奖金二千元,而且“双喜临门”,树林又荣获是年文协颁发的诗奖一千元。一方面我们忙着筹备余光中来马演讲事宜,那是大马华人文化协会总会语文文学组的活动;一方面我与树林、川成、穿心、锦来、孤秋联同其他霹雳州文化界的二十多位友好在霹州成立大马华人文化协会霹雳分会。分会于八二年三月十四日举行成立典礼,会场的“书展”,展出的全是天狼星诗社的藏书,列为非卖品,供与会者浏览。即使在那么紧凑的事务压力下,诗社于六月诗人节仍如往常那样在金马仑高原主办文学研讨会,由我谈“分段诗试探并举例”,树林讲“马华现代散文的特色与前景”。

诗社的转型大约始于1983年,我于是年与树林、川成、穿心商议,决定在六月的诗人节聚会上完全由诗社新锐在文学研讨会上提呈论文,我们几个“老头子”退居顾问。记得那年林若隐提的论文是<欣赏的起点:谈现代诗的具体表现>,程可欣提的是<马华新生代作者的现代散文风貌>。她们的演说紧张了些,但大体上仍能讲析得有条不紊。我认为评论的训练不仅要能条分缕析,写成文章,还要能在台上侃侃而谈,让听众听得明白。我想程可欣、林若隐的评论根底就是这样逼出来的。八三年七月,我个人受商报/大马作协之邀,担任写作讲习班的讲师,谈“现代诗的欣赏”。

1984年我与诗社同仁决定主办“马华现代文学会议”,以具体的行动来纪念马华现代文学的25周年,天狼星沒有这样的物力、财力、人力,但大马华人文化协会霹州分会有这份能耐,虽然在怡保怡东酒店主办的两天的大型研讨会耗费近1万5千零吉,但大家都认为“此事可行,而且值得去做”。于是我们四出筹款,出版特刊,征求广告;另一方面是为马华现代文学的诗、散文、小说三种文类的作家“点将”,拟出一份名单来,决定邀约60位作家。诗人、散文家、小说家的人数大概都以20人为限,以求均衡,会议除提论文外,还分成三个小组讨论25年来马华现代文学在诗、散文、小说三个范畴内的成绩,每组都有正副组长,总结的工作由组长负责。老实说在节目紧凑、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各组的讨论都难免流于表面,各组组长在匆忙中整理出来的总结也有急就章之嫌。钱花了不少,热闹也夠热闹,对马华现代文学25周年的成果,处境、困扰触及的层面却不夠深入,不无遗憾。就这个意义而言,1980年为了纪念马华现代文学踏入21岁的成年期而汇编出版的《愤怒的回顾》反而要比马华现代文学会议来得有份量,也更重要,下面当专题讨论之。

不过我自己几年前的心愿,要搞一个像样一点的现代诗发表倒是实现了。诗社的歌手可欣、若隐,联同张嫦好、徐一翔、吴结心、朱明宋、张允秀、胡丽庄、吴缓慕与陈微崇的百啭合唱团团员在文学会议过后唱了近20首现代诗曲,唱的人与听的人,台上台下都十分过瘾,1984年的重要事项感觉有谢川成的第二度获得大马华人文化协会頒发的文学奖。1981年他拿到的是文学评论奖,1984年他夺得的是诗奖,文学理性与感性的发挥都见到了成果,不仅川成窃喜,我这个启蒙老师也为他雀跃。

前面我提到诗社的转型,让诗社新锐出来主持大局,1983年,程可欣、林若隐二人在评论/演讲方面已渐具大将之风,1985年我与树林、川成等人决定在社务方面完全退下来,由程可欣担任代理社长,林若隐担任代理署理社长,秘书由张嫦好代理,财政由徐一翔来管。我不知道这一步棋走得对不对,但我个人为大马华人文化协会的事而忙,树林与川成又参与青运霹州分会的活动,不久即跻身领导层,我们三人都有分身乏术之感,而且当时我正在筹编四巨册的《马华现代文学选》,计划每册五百页左右,收入现代诗、散文、小说及评论四部份,心已不能旁。我与川成又想出奇招出版一册中英巫三语对照的天狼诗社社员诗作合集(我们两人是瞒著大家进行的),并选在1985年6月6日诗人节出版,准备给大家一个意外的惊喜。现在回想起来,1985年我与树林、川成把诗社交给可欣、若隐、一翔、嫦好“管理”,在布署上可能有欠思虑,因为她们在1985年开始先后进了马大念书,功课的压力,使她们无法顾到诗社颇为繁琐的事务。不过她们这几个人在马大,也是不甘寂寞的,林若隐联络骆耀庭,可欣联系另一位诗社社员林添拱(比她高一届的中文系同学),加上一翔、嫦好与张允秀与当时中文系的文学同好(如林云龙、张玉怀、庄松华、潘碧华、陈全兴、朱旭龙)在马大成立“文友会”,并于八五年筹办第一届“文学双周”,接下来的几年(1986、87年),马大“文学双周”都是“文友会”在推动。而文友会后面的动力来自天狼星成员的“推波助澜”,就这一层意义来看,她们是把现代文学的种子散播到大专学院里,是把现代文学普及化的具体表现。

1985年6月6日,由我策划、谢川成主编的《多变的缪斯》(天狼星文萃5,出版总目22)刚好赶得上在诗人节聚会上出版并分发给大家。这部三语诗集,巫译者潜默、张锦良,英译陈石川,都是学有专长之士。收入的社员包括温任平、张树林、谢川成、蓝启元、孤秋、风客、叶锦来、程可欣、雷似痴、林秋月、徐一翔、林若隐的作品,这部三语诗选有它一定的份量,不仅因为它是天狼星诗社的一个重要突破,而且以三种语文来出版诗选也“可能”(我用“可能”,因为我不太确定)是大马诗坛的创举。

1985年9月还有一件颇为重要的活动,应该记载下来。那就是我个人受槟城中华大会堂之邀前去讲五四的新诗与现代诗,随行的程可欣、林若隐、张嫦好,加上陈辉汉在文学讲座过后的当晚唱她们新谱的歌。这时的可欣、若隐已在念大一,谱曲的功力已非当年谱<初翔>的稚嫩,他们一组四人,分别以独唱、二重唱、合唱的方式唱出方旗的〈江南河〉、瑞安的〈华年〉、方娥真的〈歌扇〉、吴结心的〈神话〉、林若隐自己的〈过客〉以及我的一首小品〈一九八四年注脚〉以及我的另两首较繁复的诗〈格律〉与〈一场雪在我心中下著〉,听众的反应相当好。这是天狼星诗社在北方第一次亮相,并且真个露了一手。那晚与陈应德、傅承得、赖敬文诸人相聚甚欢。接下来的一两年,我便藉此文学渊源,先后邀请陈应德、傅承得前来大马华人文化协会霹州分会主办的文学研讨会演讲。只有赖敬文似乎真的全面淡出文坛,无法邀约得上。

上述的活动固然频仍,文字的事功则以文学选的付梓最重要。《马华当代文学选》的散文、小说部份在1985年先后由大马华人文化协会出版面世。我对这部大部头选集的出版,感受颇复杂。一方面是诗部份、评论部份因为文协面对财务困难无法印行,而文学选与我当年的构想也颇多出入。

这部1981年就开始筹编的《马华当代文学选》原来的名称是《马华现代文学选》。我在邀稿信上以及在提呈给文协的计划书上都用“现代”这个词。但当时任文协执行主任的周福泰最后通知我理事会决定把名称从“现代”改为“当代”,使我十分震愕。我原意是要把60年代到70年代末前后20年的马华现代文学作家/作品作一断代汇集,目的是为20年来的马华现代文学保存一份珍贵的成绩或者说文学遗产。可惜事与愿违,我的计划,到头来功亏一篑。理事会还要我在文学选的编委会成员里多邀“中间派”与“写实派”作家各一人,“以求平衡”。“现代”是Modern,现代主义是文学的一种派别或表现方式,有其精神面貌与特色;“当代”是contemporary,完全是一个时间的標志。我权宜轻重,决定函邀资深作家翠园(彭士 )与风格倾向写实主义的马仑(梦平)加入编委阵容。散文仍由张树林编、谢川成、沈穿心分别负责评论与诗部份的编选,马仑则负责编小说部份。由于文学选书名的更动,我特别嘱咐树林、川成、穿心等人选稿得现代、写实两者兼容并蓄,以求名符其实,当然我原来要替马华现代文学(1960-1979年)留下一份实录的构想是无法实践了。这是我平生最大的一件憾事。


(五)衰微时期与新生代的崛起


1986年天狼星诗社又再改组,这次是由谢川成担任社长,由原班人马:可欣、若隐、一翔、嫦好辅佐他。那时川成从马大毕业出来已两年,在安顺苏丹阿都亚兹中学任教。他从该校吸收到一些人才,但我在那年移居怡保,在育才国中任教,地理距离愈来愈远,搞活动已力不从心。1986年徐一翔主编的诗人节纪念特刊如常出版,我们也在金马仑高原有文学聚会,提呈的论文现在已追想不起来了。1987年诗社的活动十分沉寂,1988年川成不甘雌伏,我们再度选择在高原大聚,邀得祝家华、沈钧庭、潜默在文学研讨会上分别提论文,这次提论文者均非诗社成员,乃前所未有之举。可惜这竟是诗社最后的一次文学聚会。

1986年我个人出版《文学﹒教育﹒文化》,收入个人自1978年至1985年10月于不同性质的研讨会上提呈的16篇工作论文。1988年10月谢川成出版他的第二本个人结集《夜观星象》(诗集)。1989年5月天狼星出版社印行了潜默的《焚书记》,“末代社长”谢川成仍企图在具体的书籍出版方面维系诗社的声名于不坠。1989年8月,在近打师训学院任讲师的川成鼓励他的学生谢双发出版诗集《江山改》;1989年11月我离开怡保远赴首都找寻生计,“为稻粱谋”,不再过问诗社事务。天狼星诗社从绿洲的萌芽,到1973年的正式成立,在“风雨飘摇的路”(这恰好是我的第一本书的书名)上颠簸行走了17个年头,終于宣告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停止活动,“结束所有营运”。撰写此文,走笔至此,不禁泫然而泪下。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原来是有其至理的。

诗社散布于各地,各个不同工作岗位的前诗社同仁,只能用“各有造化”形容之。1987年若隐、可欣、嫦好、陈强华联同刚从台湾留学归国的林金城(他不是诗社成员)组成了“激荡工作坊”,从事谱曲,也作了好几场受人瞩目的演唱。林添拱则担任三家杂志的出版人,川草是杂志总编辑,陈美芬、蓝薇、冬竹、沈穿心、绿沙、凌如浪都服务于杂志社与报界。诗社的最后一位社员陈钟铭曾于不同年度先后获得大专文学奖的散文主奖与诗奖(也是主奖),而诗社年轻一代的新血游以飘则曾囊括大专文学奖的散文、小说、诗三个项目的主奖,这个表现称得上殊胜了吧!李瑞腾教授认为七字辈的文学新人当中,游以飘的表现最是突出。事实上游以飘也不负众人之期望,夺得了由星洲日报主办的第三届(1995年)花踪文学奖的诗奖(主奖),奖金五千元,第四届(1997年)的花踪诗奖,他又再度夺得主奖,这段资料是校稿时加上去的。特别要一记的是第二届花踪文学奖诗奖主奖得奖人也是诗社社员,她就是林若隐。1997年的今天,谢川成,程可欣都已经是文学硕士,都任职于教育界,若隐也在教书,目前正在写著硕士论文,照我看,她的硕士学位考到之后便是她东山再起之时,在教育界服务的前社员,据我所知,还有淡灵、桑灵子、蓝雨亭、林秋月,蓝启元还是校长呢!黄昏星、周清啸服务于文教机构,前者还以李宗舜之名重新驰骋于大马现代诗坛,殷建波则写着他的现代小说。在这个阶段,我无法估计这些“渗透”(我想不到更好的字眼)或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前诗社社员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文学虽不一定是经国之大业,却一定是不朽之盛事,通过这些分布于各地的社友的影响,会潜移默化出怎样的文学新生代来,那是要假以时日才能看到眉目的。不过80年代,尤其是90年整个大马文坛的“文学生态”已与70年代不同,60年代的现代文学荜路蓝褸,处境颇苦,除了《蕉风》、《学报》几乎找不到什么园地可以发表他们的作品,偶在报章文艺副刊出现都带些点缀意味,非“主流文学”。7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充滿了矛盾、疑惑、不安。“现实”,“现代”两派的关系,一言以蔽之是“口和心不和”,经常勾心斗角,不仅报章副刊仍不时刊出攻击现代文学的文字(70年代大事记曾多次记下诗社成员参与文学论争,且一辩数月的事,今天来看,实在不可思议,我个人也曾多次成为攻击,批评的对象)。即使在情况较改善的70年代,现代文学作者与在大学任教的学者对现代文学的看法也人言言殊,从《愤怒的回顾》的十人访谈/笔谈里,大家不难窥见这种不协调的现象。


(六)《愤怒的回顾》:有人乐观,有人悲观


《愤怒的回顾》这部书由蓝启元、谢川成联合主编,书名特别注明「马华现代文学运动21周年纪念专册」这副题,封底用英文写上This book is published to commemorate the 21st anniversary of the Malaysian Modern Literary Movement。专册收入论文6篇,包括我本人的<马华现代文学的几个重要阶段>及<马华现代文学的意义与未来发展:一个史的回顾与前瞻>,张树林的<马华现代文学三重镇>,蓝启元的<马华现代文学新生代作者的困扰>,沈穿心的<马华现代诗的中心主题试探>,谢川成的<以宋子衡、菊凡为例,略论马华现代短篇小说的题材与表现>,不仅从历史的角度谈马华现代文学,也探讨现代诗,现代散文,现代小说这三个重要文类的表现,以及现代文学新锐所面对的难题,天狼星诗社关心的不只是现代诗,也关注现代文学的整体表现,包括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的成果。

这部册子也访问了马华文学的十位知名人士,包括作家、诗人、教授学者、文史家、报章文艺副刊编辑人,他们是姚拓、钟夏田、王润华、吴天才、郑良树、杨升桥、陈徽崇、叶啸、李锦宗、宋子衡。访问以面谈/笔谈的方式进行,提出的问题包括:

1. 1979年是马华现代文学萌芽以来的第二十个周年,您是否赞同二十年来马华现代文学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就?

2. 你认为二十年来的马华现代文学,以哪一种文类的创作最丰收?原因何在?

3. 对于马华现代文学的创作与取材方面,您有何意见?

4. 在您所接触到的马华现代文学作品当中,您认为马华现代文学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

5. 无可否认的,在马华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不少的阻碍与抗力,您认为这些阻碍与抗力的症结何在?

6. 在可预见的将来,从事现代文学创作之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克服上述症结或难题?

7. 我们时常可以听到“文学大众化”的呼声,就当前现代文学的趋向来看,您对这问题持何见解?

8. 依您看,马华现代文学的前景如何?
  
我们得到的答案相当分歧,即使针对第一个问题,小说家宋子衡的答复是:“我不能讲美丽的谎言,如果说马华现代文学已有了一定的成就,那只不过是自我安慰。”《文艺读者》主编和当时担任作协副主席的钟夏田的意见是:“我不认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起一些现代文学兴盛的国家,例如台湾,我们的作者显得仍不够成熟。”在马大任教的吴天才副教授的观察是“由于作者多年来的辛勤耕耘,马华现代文学的发展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作品而言,各种文集的数量自是客观;在质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这都是令人欣喜的!”而吴天才的乐观与杂志主编叶啸的悲观刚好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叶啸认为“当我们回看马华现代文学二十年来的‘量’与‘质’的时候,我们却无法拿出具体的成绩来!这一点,是教人失望的。……我们还没有一部像样的文学大系或选集”。专事搜集文学史料的李锦宗却谨慎地判断:“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只是大家回顾马华文学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够否定现代文学的存在。”

这种意见的歧异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反映出了马华现代文学70年代根基仍不够稳定,它的映像介乎清晰与模糊的灰色地带,所以才会出现上述人言言殊,见仁见智的现象。

就马华现代文学所面对的抗力与症结所在,大家的意见则较为接近,马大的郑良树副教授的观察是“现代文学在马华文坛扎根的初期,本地的刊物(如蕉风月刊)曾大量刊载外国作者(尤其是台湾作者)的诗文,这有点像是凭空杀出的奇兵,很令一些年轻的作者兴奋,而视其为模仿的对象。但在同一时间,保守派的作者却视其为异端,指其为舶来品,而不是本地的文学传统。于是,马华现代文学有它的倡导者、追随者,却也有排挤它的人。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时听到、看到两者之间的纷争。”钟夏田认为马华现代文学受到的阻力与抗拒,原因是“就客观而言,是在思想意识和现实主义者有所冲突:就主观而言,现代主义者的气焰,是令人反感的一个主要因素。”叶啸的看法是阻碍与压力“最主要的还是来自在马华文坛享有传统地位的写实派,由于写实派的作者深受五四文学的影响,对于一些表现手法较新,曲折深蕴的写作技巧难以接受,故加以排斥和抨击,更多是以敌视的眼光加以谩骂,很少有中肯的批评与善意的建议,因此造成了现代文学和写实派形成了对峙之势。”吴天才则指出“马华现代文学有今天的成果可谓历尽艰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阻碍与抗力,据我看,最主要的是派系之争。现代文学在大马植根的初期,新技巧新手法的运用,颇引起一些前辈作家的非议,及至后来双方成见加深,更是水火不相容。这种对峙的局面,造成现代文学本身的发展屡遭逆境。从当时文艺园地几乎全受垄断的情形,就可以看出马华现代文学的发展是多么困难。”

这几段谈话里面有几个重点,一是大马的现代文学引自外国作家,尤其是台湾作家的诗文,管道是《蕉风》。现代文学在草创阶段,文艺园地几乎被现实派所垄断,现代文艺几乎没有什么园地可以发表作品(除了《蕉风》),我想吴天才指的是60年代当时的“文学生态”。写实派一向来享有传统的主流地位,不能接受新手法,新技巧的现代文学表现,因此加以排斥,于是便演变成对峙之势的意气之争,这点观察叶啸与吴天才几乎一致,想来也是事实。钟夏田则隐约地提到了“现实”与“现代”后面的思想意识冲突,还有现代主义作者的气焰“令人反感”。我想当年的天狼星诗社的行事作风,拥护它的人大概会觉得它充满生机,“创作神话”(赖瑞和语);不过诗社扩张过速,总难免令人有些侧目。包括扬升柳,我本人在内的现代文学作者在70年代的一些言论也可能不太中听,甚至使人反感。不过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白头宫女话当年,大家是平心静气地去回顾、检视过去,重提往事绝无揭开旧疮疤让大家再来疼一次的意思。

至于马华现代文学的前景会如何,小说家姚拓认为“有赖于新一代作者的耕耘,有了踏实的创作,才可看见前景的曙光。”音乐家陈徽崇的看法是“肯定有的,路走对了,哪怕不到目的地。”李锦宗观察到的是“最近已有痕迹显示,一些作者在取材与表达方面,都有某种程度的改变和突破。他们尝试以最浅白的文字,写出内涵最深刻的作品,同时内容开始弥漫着人间烟火。就此迹象而言,马华现代文学的前景,是令人感到乐观的。”文学评论家的杨升桥则从具体的例证作出推断“尽管诸多阻碍与误解,马华现代文学终将取得主流地位。这很明显地可从《新马华文文学大系》看得出来。翻开该大系,阅读到诗部分,越是后期就越多形式、实质均有现代精神的现代诗”。郑良树是“寄予厚望……但并不乐观。”吴天才则比较肯定:“我预期它的未来更有表现”。钟夏田是有条件的乐观:“若能不落窠臼,善用本身长处,超越前辈境界,前景自然豁然开朗。”陈徽崇则“希望马华现代文学能出现大气魄的作品使其影响深且广。”扬升柳提醒马华现代文学作者不要丧失可贵的“独立性”和“民族性”。宋子衡是最悲观的了,他说“现代文学在没有足够营养的条件下寻求生存。”

其实有关马华现代文学前景的估测,大家意见纷纭,莫哀一是,与问卷第一项“现代文学是否已取得一定的成就”是首尾相关的。在70年代,马华现代文学阻力不少,迈入80年代的发展会如何实在不易估衡。在90年代的今天,大家可能会对我们当年的迷茫、不安觉得奇怪:历史真的是充满吊诡的。大马作协在1977年筹组时,我曾在是年8月与杨柳、蓝启元、杨升桥、郑菁兰前去首都与游川、叶啸、川谷、潘友来、川草、梁纪元、张瑞星、周唤、张宇川等在建国日报总社会议室(除了川草,其他文友均非诗社成员),商讨作协成立之后现代文学的处境与应付之策,这种过敏反应,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文学作者群当时的危机意识,有谁想到80年代的思想意识之争会逐渐淡化,进入90年代的今天,“现实”与“现代”几乎熔冶于一炉,共存共荣?我在《马华当代文学选》的总序中曾写过一段这样的文字,或可作为90年代马华文学的写照:

“由于这两股文学思潮的相激相荡,有竞争才有进步,对双方面作品素质的提高倒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在彼此企图说服或驳倒对方的过程中,现实主义的作者群意识到加强文学技巧的需切,以减轻来自彼方的诘疑;现代主义的作者群也努力在思想主题方面从个人走向社会,以消弭来自对手的责难。这么一来,双方面都在不同的文学考虑下改善了自己”(注三)


(七)强人式领导:文学直销


天狼星诗社作为一个同仁团体,其组织颇严密,活动颇“军事化”。其实军事化是守纪律、守时,“服从”训练之意。因为我个人比诗社其他同仁年长许多,瑞安还在诗社那段时期,他与他同窗好友黄昏星、周清啸、蓝启元诸人都比我小十岁,后进一些的树林则小我十二岁,川成比我小十四岁,可欣、若隐、一翔诸人比我年轻二十载,游以飘大概比我小二十六岁,加上他们都是我直接或间接的学生,都称我为“老师”,所以在诗社我便形成“马首是瞻”的一个人物,说来也真惭愧。这种“强人式的领导”,使我为诗社策划的一些活动能“一以贯之”,弱点是一般诗社成员年纪都轻,没有事业基础,更谈不上任何经济基础,所以在推广诗社的各项活动经常都会面对各种阻力。很多问题都得由我加上已经出来做事的树林等人承担。我又有一恶习,几乎去到每一间学校教书都会“自动自发”去发掘人才,而学生家长认为“写作会影响子女的功课”,所以我曾面对过诘难,十多年来实在数不胜数。

“天狼星”作为一个同仁团体,好处是社友彼此互为激荡,互相鼓舞,大家的创作热忱不易衰歇、怠慢下来。不过写作毕竟是一件十分个人的事,有些文学潜质优异的社员像何棨良、许友彬、林漓、李木真(还有其他的,无法一一枚举),性情气质可能倾向独来独往,不太能适应天狼星诗社的气候,逗留了一、两年后便离去。当何棨良赞赏蓝薇、冬竹、飘云、林秋月为未来的Emily Dickinson的时候,那是在1978年,那时他已离开诗社好几年了,所以上述赞赏应该不是“自己人捧自己人”的场面话。而诗社严酷的文学训练,包括限时创作,通宵不眠参与文学讨论、辩论这样的活动,也许太过于严苛,已经拿到M.B.B.S,挂牌行医的陈质采便曾埋怨过这种训练“相当不人道”,可能有不少社员与她有同感。但在马大中文系任教的何国忠有一次在我召集的一项校园文学讨论会上和我说,他自己在中学时代十分向往“天狼星”,很想加入诗社,只是一直没有助缘促成此事,他对诗社严格的文学训练反而流露出孺慕之情。无论如何,我想我那些年一定是被某种obsession或者是某种业力(karma)的牵引,在文学上把自己和他人都逼得那么厉害。至于这样做的是非功过我当然是无法自我评估的。

有一点我应该要在这儿特别指出的是,诗社的所有活动都不曾与政治挂钩,事实上我在《天狼星诗选》前面那篇序里已说得很清楚,文学不能成为政治的附庸,不能为政治服务,而这种立场或原则也正是70年代以迄80年代上半叶诗社被人抨击为“不食人间烟火”、“吟风弄月”、“搞的都是与社会无关的纯文学”的主因。

诗社能从1973年撑到1989年,或者从温瑞安的“绿洲”时期算起,从1976年支持到1989年,称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我们在没有经济外援,国内文坛又不太接受我们这群异端的情况下“打拼”了这许多年,靠的是年轻人的激情与理想的力量。我去到每间中学都在做“文学直销”(如果当年我做的是其他产品的直销,今天可能是“直销之神”了,—笑),即使调去怡保育才国中的1986年,我对诗已有些意兴阑珊,但我仍栽培一批文学新血出版《傲雪》期刊(共出版十六期)。1989年诗社结束,我在吉隆坡尊孔国中也发掘了十多位写作新人,搞壁报,不断借书给学生们阅读和鼓励他们写作,只差一件事没做,我不再招揽这些新人进“天狼星”了。至于怡保育才国中和尊孔国中的文学新血,在我离开教育界后,他们的文学探索是不是还持续下去则不得而知。1997年的今天,在这冷飕飕的会议室里论析“天狼星诗社”真的有点检视/剖验一个文化遗体的意味,写到这里,只能用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来形容我的心情。我想我就用这句话结束我今天的谈话吧。



附注

1. 资料引《愤怒的回顾》(天狼星出版社。1980)附录部分页133至页145。
2. 同上,页143至页152。
3. 摘自《马华当代文学选》总序(大马华人文化协会。1985)页4。

2009年12月29日星期二

火焰艺术家 蔡国强的风水观

火焰艺术家 蔡国强的风水观
线装情结:
2009/12/23 4:30:00 PM
●温任平
蜚声国际的蔡国强,其空间艺术可谓独树一帜,仅此一家。他的火焰爆破创作美学,外行人如笔者实不敢置一词。他的造型艺术像《不合时宜:舞台二》悬浮于空中的9只老虎,混身中箭,痛苦地扭曲着身体,老虎仍然张牙舞爪,但突然成了众矢之的形同刺猬的怵目景象,令人由心震撼,那绝不是武松打虎的中国典故所能传达的。他的另一作品《撞墙》用上了99头狼,奔跑的姿态各异,悬在美术馆上方的一系列奔跑着的狼群动感甚佳,至于黄灰色的狼狂奔、撞墙、躀跌的涵义,可以联想的空间很大。

本文想稍为探讨的是蔡国强的风水观,他的直觉能力十分敏锐,在福建泉州的老家虽然坐北向南“有王气”,他自己住在里头总是睡得很不安稳,半夜听到有人在叹气。他的睡房窗口对着水井,水井对着门,门又对着小巷的“直枪煞”。小时候他緾着奶奶一起睡,叹息之声停止,奶奶一走开,那鬼魅似的叹气声又在耳际响起。后来蔡国强练武,学武的过程让他了解到剑光可以镇煞,对于这事,熟读马列经典,接触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哲学辩证法的蔡国强说得很清楚:“风水这件事情并不迷信。”他还说相信有鬼,就必然相信有神。

前面提到蔡国强的直觉或第六感,他从中国到日本,后来移居美国,在日本、欧美掀起一股艺坛旋风。从90年代到今天,蔡氏在不同国家不同都会展出他的作品。2009年他在台北展出3件新作品《海峡》、《昼夜》、《游走太鲁阁》。他经常搭飞机都会先“观察”一番飞机,看看飞机上面有无破洞。他的感知能力有如X光,他说飞机一出现破洞就会出事。他启程去一个新地方,总会接收到某种来自冥冥中的预示,如果深睡前眼前一片黑,黑到像无底洞,无法抽身退出,那趟行程就甚多周折颠簸,诸事不顺;如果他看到一片白、一片光亮,行程就顺利并且收获丰硕。任何一间房子、酒店的房,他睡一个晚上,就知道有无不妥,不妥的话,他会要求换房间。

蔡国强只供奉一尊观音,投入北京奥运表演的那两年,他买了间东南西北都照顾得颇周到的四合院为工作坊。他自己建立一个“系统”,应该是个感应系统:每晚睡前从头到脚,从五官到四肢都作一番按摩,根据蔡国强自己的说法:“跟自己的身体对话。”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人必须与自己的身体部位发生关系,接触它,与它对话,否则的话,久而久之,“人就会忘掉自己的身体”。

形势宗与理气宗

我们都知道风水的调节也即是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蔡的作品充满了这种人与环境,人与宇宙,人与大地,人与都市的关系的考量,可是人同时必须确认自己的存在。蔡国强提到他比较服膺北方的形势宗,那是历朝宫廷用的风水系统,但他并没有贬抑流行于南方闽赣粤等地的理气宗的优点。床位的安放,屋内从窗口、房门、洗澡间、走廊可能出现的阴煞之气,这些缺憾与问题都可以找到对应之策。对蔡国强而言,他更重视的是大格局,大基础,古代帝皇的宫殿园林庭院都考虑到几百年的国运,是一种久远、长期的规划。形势宗提供给蔡国强的是:“决定一个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长期地去前进与经营,只要确定目标是对的,自己的脚步走在对的方向上,在对的方向运作,就不必在意细琐的事物以及每日运势预告。”

老实说,蔡国强外表看起来像是个来自农村的庄稼汉,朴实无华,一点都没有“大师”的款。他搞的是天下无双的另类艺术,却一点也不酷,反而十分之土。他的智慧从《易经》与老庄那儿得到不少的启示。他相信“万物皆变,唯有变不可变”。他的作品在极端前卫(蔡国强尝喟:“艺术可以乱搞”)仍看到历史的纠缠,春秋战国草船借箭明显,帆船、中药、风水、灯笼与泉州的点点滴滴就有许多出人意表的变奏方式。

老蔡说:“我比较信仰看不见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蔡国强去学校或出国前,都有位巫师替他准备黄色的符咒,有些符咒在校门前或宿舍门口烧掉。他肖鸡,因此遵从奶奶的吩咐,一点鸡肉也不碰,根据他自己的说法:“像是一种顿悟,也是观念性的。”

他从小到大都得到一位女巫师的保护,有一趟蔡国强赴南非约翰尼斯堡的发电厂搞一场火焰爆破表演,这发电厂是曼德拉老早想炸掉的,蔡决定以火药在玻璃上搞爆破,要策划一道又一道的彩虹,响应曼德拉的彩虹国度政治理想。他预感到这样做可能有危险,南非地处地球之南,火性强,发电厂属火,蔡国强是火命,用的火药是十分危险的火,他找到了当地的一位最著名的巫师寻求庇护。临走时,蔡国强发现他的策展人付给巫师的酬金过于菲薄,折回去再多给巫师一点钱,巫师把钱放在院子的树洞里用碗压着,蔡这么转身回去找巫师使他免了一劫。巫师门外不远两帮人马对决,发生剧烈的枪战,蔡的折返,使他免于陷身枪林弹雨。

蔡说:“我是迷信的人”,也许他的迷信不全是迷信,是某种奇妙感通。

与地球 同步共振

与地球 同步共振
线装情结:
2009/12/09 2:53:49 PM
●温任平
笔者对于地磁的兴趣,大概可以追溯到90年代我念宝石学对于“振动”(vibration)的好奇。风水堪舆经常提到的“气”,似乎十分神秘,高深莫测,其实指的正是振动的频率。我从各类宝石与半宝石测出它们的振动。读者不妨检视一下你戴着的腕表,表面上刻着的Quartz正是石英,腕表靠了极其一小片的石英使手表的分秒针有恒地走动,准确可靠。我们的手提电话,还有电脑里的硅(silicon),虽是那么一小块,但它的振动所发出的稳定能量使手机与电脑的运作成为可能。

脑波是一种振动

我们经常提到的“脑波”是一种振动,左右脑的共振最好能同步,能同步共振当事人的感性与理性才能处于稳定的状态,不致于喜怒哀乐趋于极端。左右脑振动同步的孩子,聪颖过人,“天资特别好”;左右脑振动同步的成年人,成就较高,在事业上有较卓越的表现。

一般的情形是左右脑振动的频率差异不能超过20%,否则一定会出问题。振动太快,当事人脾气暴躁,性格甚急;振动过慢,当事人做事缺乏效率,处理问题拖泥带水。生活或工作压力大会造成脑波律动或振动频率快速,这对脑下皮层的神经细胞造成伤害,长期的身心压力激化肾上腺,而肾上腺分泌出来的化学物质的毒性,可以造成大量脑细胞死亡,后果是储藏于脑下皮层神经细胞的记忆无法铭刻。许多现代人,包括不少上班族,记忆力衰退,忘了随身的皮包放在那里,找不到半个小时前还处理着的档案,走出购物中心,连车子泊在东西南北第几楼都想不起来,这是肾上腺可体松破坏脑内神经元的显现。一个行事特别急躁的人,记忆力通常好不到那里去。

脑波律动应不疾不徐

正常的脑波律动应该不疾不徐。时而快,时而慢,便不正常,人的情绪即不稳定,过动儿其脑波律动超速,动作多,爱吵闹,容易与友侪发生纠纷,因为过动儿有暴力倾向。脑波振动过速虽然使人活动力强,但注意力却不够专注。过动儿喜欢玩耍,却无心听书,脑波过动的成人爱开快车,性情急躁,喜欢参与各类活动(从兴趣嗜好到商业投资),闯祸亏钱的机率甚高,“多劳少成”。

忧郁病患者脑波律动既不规律,且速度缓慢,柏金逊病人脑波振动更慢,影响的不仅是当事人的思考能力,甚至肢体的反应亦变得迟钝。常期服用西药的人也会出现脑波律时快时慢的现象。

体内充满和谐能量

研究地磁的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共振频率是7.83赫斯(Hz),如果人的脑波振动也是7.83赫斯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人的脑波与地球同步共振。能做到这点,或能修到这个境地,你会很舒服,很快乐,因为体内充满了和谐的能量。打坐、冥想、祷告、诵经、禅定或瑜珈修行都有调节人的脑波频率的作用,让它维持或接近7.83赫斯。古典音乐、交响曲、古筝琵琶、古琴竖琴流水琮那样的音频亦可调整人的脑波振动,正如鸟语虫鸣那种大自然的声籁有助于让人的脑波与地球同步共振,心境祥和,愉悦自在。

忙碌的现代人,早上于草坪或慢步或疾行,周末虽不能泛舟湖上(这有点奢侈),但不妨赤足从事农作园艺(种菜栽花),或干脆呼朋引伴一伙人爬山去,这会使得你的脑波振动频率与地球同步。只要你肯那么做,你一定会比身边那群坐在冷气间与大自然近乎绝缘的同事健康、开朗许多。

非理性荣景

非理性荣景
线装情结:
2009/12/02 7:04:00 PM
●温任平

格林斯潘的放任房贷,为这一轮美国与世界经济危机埋下了种籽。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与地价一样只会涨不会跌,理由是土地稀少,需求殷切,而每个正常的家庭都以能拥有一栋房子为工作奋斗的重要目标。一个正常的工作奋斗的第一个目标可能是部车子,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上下班容易,做生意走动方便。当然车价远比房价便宜。等到人们经济状况较为宽裕,入息稳定,第二个目标便是买房子。从长远来看,屋价持续走高,正如货币缓缓贬低,是经济现象的常态。

消费人很容易受(或刻意不去想)楼市的炒作因素影响。香港土地那么稀少,何以可以暴跌成了负资产?香港歌影两栖的阿B钟镇涛买了间数千万元的豪宅,屋价狂泻,他无法偿还债务,只好申请破产。日本的土地可谓寸金尺土,但摆在我面前的数据是:从1991年到2006年,日本的大城市的土地价格竟然猛跌了68%。

当前的北京与上海的楼价直追东京,而这种“非理性荣景”(借用格林斯潘的名言irrational exuberance)近乎于荒谬,因为北京上海两地的人均收入仅及东京人均收入的十分之一,可见京沪两地的房地产的人为推高、集团炒作到了怎样离谱的地步。中国楼市崩盘可以来得十分突然,甚至可能与当年的郁金香事件类似,价格停滞,买家缩手,然后消息迅速传遍全国,一株郁金香价高超过两栋独立洋房的泡沫迅间破碎。

5%的售屋盈利税

香港与新加坡对狂飚的楼市已采取若干步骤干预,大马于10月间在国会宣读的预算案增加了5%的售屋盈利税,比起其他国家,大马的房地产政策相对温和(如果两年前买的屋子价格为38万,现在售价50万,那5%的盈利税只是九牛一毛),对房地产的炒作吓阻作用不大。

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颇为两极,贫富悬殊,中产阶级有萎缩之势。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企业家、大老板纷纷中箭落马;10年后的经济危机,上班一族,无论白领蓝领都被剥皮鞭挞。老板雇用3个人做本来应该是5个人才能胜任的工作,聘请新人趁机压低工资(理由是撙节成本,加强企业的竞争力),而通货膨胀(蔬菜涨价,白米涨得尤为惊人),使人们愈来愈觉得钱不够用。公司暂停加薪,或把加薪数额减少,其实即使加个50到100令吉,亦只能勉强抵销通膨的额外支出。低薪会使雇员心怀愤懑(大学生月薪RM1600),这会影响雇员的服务态度与工作品质。有关劳动者的效率(efficiency)与效益(effectiveness)这方面的引证可参照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这方面的论述。新加坡政府多年来实行“高薪养廉”制,确乎有其远见。

市场经济把货物与劳动力都视为商品,但货物没有生命,也就没有喜怒哀乐的反应。雇员是有血有肉的人,工资不合理,工作时间漫长,他们会感到被剥削,心里不快,雇主多给雇员一些好处(像奖励金、分红、加薪升迁),得到的回报很大,对公司或企业的发展帮助甚巨。我建议那些刻薄的雇主认真一读Carl Shapiro与Joseph Stiglitz合著的《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as a Worker Discipline Device》,后者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首席经济顾问,前世界银行副总裁,他与前面提到的阿克洛夫于2001年共同被颁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价无市的岔口

笔者前面提到大马国内的贫富悬殊现象,这在楼市亦可窥见一斑。价格介于8万到15万的公寓或共管公寓不易卖,因为中下阶层供不起,他们只能租房子,而这些价格较廉宜的寓所因为少人问津,并非投机客炒作的目标。而中高价屋,价钱虽偏高,但有若干外资与本地集团以各种策略“造势”,仍有若干涨的空间。有些觊觎房地产市场的个体户,每月收入不足一万令吉,却有勇气以蛇吞象的姿态订下几间高价的住宅,希望一转手便赚它3、5万令吉。在今天这个有价无市、众人观望的岔口,这样做风险太大了,搞不好会给银行的供期与利率压断了背脊。这种房地产投机客用的是另一种形式的杠杆投资,屋价下跌,或购买的屋宅单位租不出去,当事人马上就“图穷匕现”,被银行逼到墙角去。

用黄金对冲,或用房地产对冲保值,今时今日,实不易作抉择。黄金已经接近1200美元一盎司,我们清楚看到了疯狂因素。半独立式两层洋楼售价近150万那显然高度逾价,用原产品对冲保值,国内的许多投资人都不熟悉其操作,而且黄豆、稻米、可可、大小麦、棕油都受到气候收成的影响,“望天打卦”,心里实在不踏实。没有把握的投资者还是暂时拿着现款,等到明年正月再作打算吧。不要被当前的非理性荣景所惑。

2009年11月30日星期一

“后党争时期”的马华重建

“后党争时期”的马华重建

线装情结:
2009/11/25 2:40:17 PM
●温任平

观赏电影也好,追电视连续剧也好,情节高潮迭起,等到真相逐渐被揭露或曝光,观众知道结局十不离九是如此这般,这便少了许多悬疑的趣味。马华这一次的党争,离开落幕不远矣,在这阶段去揣测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意义不大,笔者反而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当前的政局,华社的处境与意愿,马华经过这次党争的冲击,民意往下滑,如何力挽狂澜,扭转形势这些课题。

隐隐听到全国大选跫音

从首相最近的言行,隐隐可以听到全国大选的跫音。当然在全国大选举行之前,国阵的第二大成员党马华公会不能持续内斗,纳吉的“What are you waiting for?”显示他对马华党争已感不耐,因为马华内争影响到大选日期的敲定,整个国阵都在等,等马华尘埃落定,大选的布署工作即可按钮布署。明讯重新挂牌上市,我想会再掀起一波股市高潮,官联股最近也蠢蠢欲动,这些迹象都是大选的热身运动。全国大选耗费甚巨,股市停滞不升,竞选的庞大经费便难以有着落。

在大马股市浮沉的华人人数可观,但华人可以从股市赚到钱,甚至搭官联股的顺风车得到可观的回酬,大选却不一定投票给国阵(马华、民政)。马华经过这次党争的洗礼,要浴火成为再生的凤凰,必须在两方面让华社对马华“另眼相看”。一是陈群川于80年代中叶曾经提出过的全国华人新村的改革,二是从基本处着力,把不利于华文的教育法令条款删掉,我相信马华在整合后如要有作为,一定要在这两方面作出突破。

华小本质被侵蚀

此时政局扰攘动荡之际,政府高官提出的单一源流教育,部长甚至有意促成华淡小从一至三年级使用国小马来课程,UPSR检定试用国小马来试卷,并且把目前华淡小马来文的每周授课时间从270分钟增至360分钟。这么大的调整,这与“单一源流教育”的建议只是程度之差,华小的本质被侵蚀、变质,谁都清楚。如果马华公会还让这项极具杀伤性的法令留着,华淡小的未来全在教育部长的一念之间,因为华淡小是否在适当的时候转型成为国小,这项重大的诠释权在教长手上。《1961年教育法令》的第21条B款,经过董教总、华团与政党多年来百般争取,蜕变为《1996年教育法令》第17条A款:

“国语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制度内所有教育机构的主要媒介语,除了在第28条设立的国民型学校或者由教长豁免本条款约束的任何教育机构。”

国内近1300间华小是在第28条下设立,它们能生存,靠的是“部长豁免”。而《1996年教育法令》第143条让教长可随时收回成命,只要教长不豁免,华淡小就得停课。苏加诺担任印尼总统,印尼华校多达1800多间,苏哈多上台,这些华校全被连根拔起,因为印尼的国家宪法并无保障华校的生存权利。马华公会要作出突破,不利华校的法令一定要争取删除,马华做到这点,华社对马华的信心可望迅速恢复。

华人新村改革慢

当然,全国450多个华人新村,也不能停滞不前,多年来改革比蜗牛还要慢。大选期间为新村修桥补路,购买一些新桌椅给当地华小,类似这种派糖果的小动作,对提升华人新村的整体格局帮助不大。与这些华人新村有往来的客人(亲戚、朋友)约200万,占华人人口的三分之一。各州的华人新村各有不同的农业潜能,各有不同的商业甚至工业发展空间。目前的华人新村,能成功考进大学的年轻学子仅一巴仙,也就是说100个孩子只有一个能晋入高等学府深造。华人新村必须“小镇化”甚至“城镇化”。一口气要把全部400多个华人新村都“现代化”,那是不切实际的,只能选择性的去做,从点到面,起示范性的作用,可作为其他新村的学习与变革的榜样。整体来说,马华应把全部华人新村逐渐改变成乡镇,而这种改变不能仅限于硬体建设。华人新村其实是一个个的经济特区,如果马华能争取到政府的眷顾,其潜在能量必能井喷而出,蔚为壮观。首相不是倡言“一个马来西亚”吗?国阵没理由把华人新村撇在一边“冷处理”。

与其猜测马华当前的党争那一派会胜出,还不如把眼光放长远些,想想马华的“后党争时代”的种种可能。一人一票的马华领导层直选,只是时间问题,那是党内民主的体现,翁蔡廖虽然论剑华山,不乏刀光剑影,但对直选几乎都有共识。不过马华行不行,并非党员说了算,整个华社对马华的改革是否认同才重要;而华社要看到的是,在权益的碟子上有没有乳酪,乳酪有多大。不要非议华社“现实”,是华社已经“觉醒”。

2009年11月12日星期四

解读中国的和平崛起

解读中国的和平崛起
线装情结:

2009/11/11 11:31:12 AM

●温任平

不懂为什么,我虽然读了不少郑和的历史文献与近人的文章,却从来没谈过郑和。距今600多年前,正确来说是公元1400年,郑和在永乐大帝的指示下,组织他率领的船队,分派工作,各司各职,并安排各种货物上船,准备7月份的夏日远航。

郑和下西洋,非同小可,他率领两万七千八百名士兵,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分七趟从南海,经马六甲海峡,直上孟加拉湾,南下印度洋,再转去阿拉伯海湾,北上红海,再往南航行至非洲,遍及30多个国家。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壮观的历史、文化之旅。大明帝国当时的军事实力,大可东征西讨,占地殖民,但郑和的七次远航要传递是以邻为善、和谐共存、经贸互惠的愿望。有人形容当年的郑和舰队就像今日的波音747飞机,硬体庞大,实力十足,那是中国的第一次“和平崛起”。

明太祖朱元璋杀戮开国功臣,史家诟病,但这个做过和尚的穷家子弟却有远大的政治睿见,他不允许穷兵黜武,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永乐大帝,秉承乃父遗志,国力虽强,却不东征西伐,采藏富于民之策。

今日的中国,经过百年的屈辱,重申“和平崛起”绝不威胁近邻的意愿。一个国家政经都要强才可言“和平崛起”。日本侵略中国,政府迁都重庆,蒋介石如果在那时对日本或全世界说“中国要和平崛起,你们不要欺负咱们”,有人会睬老蒋吗?不知读者有没有发现,美国的要交的朋友都是它心目中够份量的敌人或对手。

中国第三季GDP保八成功

中国第三季GDP保八成功,刚出炉的数字是8.9巴仙,中国政府在冷却股市、缓化房地产暴升、加强内需来源,发展公共设施,增加人民就业机会,用的力道谨慎但果断。其实十年前发生的那场亚洲金融风暴,人民币如果不挺住,亚洲国家受到的伤害会更大。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后,美国经济十分险恶,美钞不断贬值,中国还在这岔口购买500亿的债券,可谓“仁至义尽,无愧于心”。

这一趟的“和平崛起”,不仅是经贸方面的扩展,更重要的是东方文化价值的某种潜移默化的转移。西方的资本主义是一只胃口永远不知餍足的猛兽,弱肉强依,企业陷阱五花八门,最近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约瑟.史第格勒(Joseph Stiglitz)在一项研讨会倡言银行不可涉及CDO,CDS这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是克林顿掌政时期的经济顾问,世界银行副总裁。我想这趟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价值的向西方世界迁徙,应该不仅是60年代与70年代美国嬉皮的迷上寒山、拾得的禅诗那么局部性的时尚追逐,而是“和而不同”、“全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触动与启发。中美两国目前正在商讨全球环保方面的合作,尽量消除歧见,达致共识。虽然还有一小撮人在提“中国威胁论”,但中国自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释放出的善意,使“中国贡献论”更具说服力。

中国文化重仁者文化

中国贡献论当然有别于600年前,明成祖对远方来朝的使节的馈赠。郑和要到30多个国家送礼,送给国王、宰相、官员、僧侣的礼物等级不同,即使送给外国皇室、国王、王妃、王子、公主……又有不同的礼数,明成祖时期的礼部真有点不胜负荷。今日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提供西方思想与行为的另一模式,西方崇尚竞争,追求个人英雄主义,形诸于外的是武力或军备炫耀与扩张。西方的所谓骑士精神是不分国界的,法国小说家大仲马笔下的三剑客可以杀到他国去。西方文化重科学,在逻辑、分析、验证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科学的追求使西方掌握了高科技,不断创新、发现与发明,它是一种智性文化。而东方的中国文化是一种仁者文化,它重视群体性,黄河决堤,全民救灾,表现了无私的一面。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之山,这些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使“超自我”成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人可以像范仲淹所言“在布衣时是名士,在州县是干吏,在边疆是名将,在朝廷是重臣”的忘我。中国画家的山水画,画天不是在画蓝天白云的天空,而是“天命”;画悬崖峭壁也不仅是外象的自描,而是大自然的不可侮,命运的深邃沉重。

西方荷马的《史诗》揭露的是众神的私欲,挑拨离间,笼络打击,里头充满了谄言媚语,虚情假意。中国文化自《论语》以降,相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仁者不惑,勇者无惧的人文精神真谛。至于西方的和谐强调秩序,美国历届总统几乎都强调要重整世界或全球秩序,而采取的实际策略却是单边主义,东方的和谐更近乎美学,它不是法律的某种强制性产物,而是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体现。我是这样看中国于21世纪的和平崛起的。

2009年11月4日星期三

精神障碍面面观

精神障碍面面观

线装情结:

2009/11/04 1:58:26 PM
●温任平

精神障碍许多时候可以涉及表面看来毫不相干的因素,在一些欧美国家,失业者可以每月领取社会福利金,但失业久了,人的工作动力甚至技能两方面都在退步。失业者还得面对别人的眼光,社会的歧视,日久即可形成另一种精神障碍,人要重返职场比他刚离开校门找工作更难——

手上有一份医学研究报告,读了有点吃惊,原来每10个人当中有9个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而精神障碍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童年阴影,少年挫折,成长期打击等等个人历史因素去。轻度的精神障碍,可能连当事人都不知道,中度的精神障碍自己察觉,别人看不出来,而且这两种精神障碍对他人无伤害性,也不会扰乱社会秩序,因此不构成什么社会威胁。

轻度精神障碍表征

明明是关了车,却要走回去再关一次,明明锁上了大门,却不放心又兜回去检视大门是否上锁,这都是轻度精神障碍的表征,但这种行径并不会危害别人,家人或朋友只是觉得老爸或老友谨慎得有点过了头,不可能疑心他精神出了问题,而把他送去给精神科病院检验。这些医学研究报告提到可用统计学标准,衡量出当事人的“心理偏离均数值”,以确定精神障碍程度的轻重,这种数量化资料,可以用作参考,但不能用作判断精神失常的依据。正如智商测验,高过一般水平的人只有5%仙,而低智(非弱智)亦大概是5%,担任了8年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智商只有90出些,属于“低智”范畴,但他能无中生有编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动伊战,萨达胡申全家男丁全部身亡,可见低智也能“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反观智商近120,高智如克林顿总统竟不懂“好兔不吃窝边草”的忌讳。

心理障碍导致行为异常

据此,我们知道精神障碍是“量”的问题,用回前面的例子,如果一个人关了车或锁了门之后却多次来回检视自己的车子关好了没有,自己的住宅大门上锁了没有,这样来回走了几十趟或一个小时,这“量”就令人担心。这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医生将以 mental disorder 称之。虽然当事人来回奔波为自己的车或住宅而忙并没有伤害到其他人,但这种心理障碍导致的行为异常必须就诊。病人过去可能有车子失窃或住宅被洗劫的创痛经验,这种创痛何以铭刻得那么深,可能还有其他特殊的因素。

精神障碍许多时候可以涉及表面看来毫不相干的因素,在一些欧美国家,失业者可以每月领取社会福利金,许多时候,这福利金并不少于失业者工作所得的工酬,这种社会保障或失业救济为失业者与失业者的家庭提供了经济援助与时间缓冲,这种社会保障其用意与好处不言可喻,但失业久了,人的工作动力甚至技能两方面都在退步,他的心理状态因旷时废日无所事事,而不知不觉扭曲、变形,他可能会把养鱼种花甚至看电视追连续剧当作是“日常工作”。失业者还得面对别人的眼光,社会的歧视,日久即可形成另一种精神障碍,人要重返职场比他刚离开校门找工作更难。

实际的情况是,要找出国内有多少个精神病患者不难,但要寻找出有心理障碍(中等或中等以上)的病患人数不易。精神病是一个“质”的问题,当事人举止失常,尽说些疯言疯话,他有幻觉或看到幻相,他可以脱光衣服,可以往飞驰而来的罗哩冲过去,这是神经出现短路的外在显现,有关当局把这群人加起便找到精神病患者的确实人数。另一方面,精神障碍者甚难确认,我的一位医生朋友告诉我今日国内的学院生、大学生有四份之一患有轻重不一的精神障碍症,但这些人不会去找医生诊断,而医生亦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诊断出结果也没什么意义。除非这种精神障碍,严重到会危及自己(自杀)或伤及他人,公众(家人或邻居)才会向有关部门举报。我们经常骂某某人举止行为“变态”,其实我们看到的可能是精神障碍的失常表现。

一个平时语言流畅的人,受邀于某陌生场合致词,突然变得口吃起来,这也是一种精神障碍,不过这障碍为时短暂,演讲完毕在台下与朋友谈天就无口吃现象。许多参加过唱歌比赛、辩论比赛的新丁,还有参于过演唱会或演奏会的歌手或钢琴家,上台之前会口干舌燥,频频喝水,甚至还会突然感到内急,要上厕所,这都是短暂性精神障碍。它是一个量的问题,包括时间的量。

家人支持很重要

精神病可就不同,精神病可以来自脑损伤,脑损伤有外部碰撞造成的损伤以及事业或爱情失败造成的内部损害。忧郁症来袭时犹似情绪风暴,它介于精神障碍与精神病之间。一个人如果脑结构有缺陷像血清张素 (Serotonin)不平衡,会促成忧郁症与过动儿 (ADHD)的身体机能失调。在美国有380万的过动儿,有200万在服用着“利他灵”(Ritalin)增加神经突触间血清张素与麸胺酸 (Glutamite)的分量,这药物也可以用来治疗忧郁症。精神病也可能源自大脑萎缩,脑细胞异化因而乱乱放电与脑细胞的大量死亡或钝化(infarce),这是一个质的问题。精神病不易痊愈,有精神障碍的人在得到家人支持,朋友扶助,药物调理的情况下好转而机率颇高。我便是关了车后不放心又去检视多一次的那种人,顺此一告。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马华出现四人帮?

马华出现四人帮?
线装情结:
2009/10/28 2:22:30 PM

●温任平

我绝少写政治评论,文化是千秋大业,政治许多时候是过眼云烟,但这话也是相对的。如果毛泽东早死于周恩来,中国政治必然得改写;如果主张鸟笼经济的陈云比邓小平长寿,中国要谈经济改革开放恐怕不易。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事件,震动海内外,当年流亡海外刻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运领袖王丹曾感慨的说:“如果要追求生命的平静与安详,从政是最坏的抉择。”笔者大胆地在这儿申论,要追求生活的平静与安详,作家最好别碰政治评论。

清楚看到人性

这次动笔,是因为马华最近的斗争,让我清楚的看到了人性。人性是个大课题,我不想用当前的马华“群雄竞起”或“群妖乱舞”这样的方式来评断马华今日的形势,这些4个字大耸动。我想到的是“巧言令色鲜于仁”、“螳螂捕蝉,岂知黄雀在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这些源自《论语》、《增广贤文》以及日常成语内蕴的智慧。不是所有出席10月9日于马华总部晚宴的中央代表都是翁派支持者,正如出席马华周边3家酒楼晚宴的中央代表不一定会投票给蔡。两边厢都上演着《无间道》,都有对方的卧底,卧底的地位愈高,掩护得愈是周密。把话题岔开,我想当今之最成功的“无间道”是台湾的“李等会”,没有人,包括早年与邓小平一块在苏联留学的蒋经国,他在老蒋于台掌权长时期从事情报安全工作,却看不透李非但亲日而且是台独分子。身为国民党主席却是台独教父,他从小蒋接过棒子后,即部署把李焕、郝伯村、宋楚瑜等蒋家重臣一个个边缘化,孤立化。石的遗孀宋美龄远赴美国,定居老死彼邦。我看到的当前马华领袖,心机深沉,心狠手辣远不如李氏,因此我对马华公会仍然是充满信心的。

我甚至觉得马华公会这次的危机,可能是它要面对重大变革的难得机遇。即使翁总不召开特大,蔡系也会要求召开特大,只要有三份之一的中央代表签名要求,即可召开。经过这两、三个星期的折腾,用苏东坡的话:“水落石出”。马华中央代表这数周来目睹党争的残酷无情,让他们有机会看到一些领袖的真面目,华社的迥响也让他们有机会听到了广大华人的心声。当这些中央代表出席第二次特大,他们对手上拿着的那张票敬畏惶恐,他们知道这神圣的一票的重要性。

翁蔡都是斗争型领袖,中央代表都了解马华积弱多年,备受华社訾议。他们都了解马华的脊骨要够硬、够挺,才能与国阵第一大党巫统谈商,才会受到尊重。这两位斗争型领袖,如果在第二次特大,又回到原点,重新担任总会长与署理总会长并非不可能。根据党章,他们两人都没被超过三份之二的中央代表罢免。

通过协商政争平息

蔡氏会不会继续担任老二,一方面取决于社团注册官的批示,另一方面亦取决于中委会否解散,党选会否举行。为了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协商,让政争平息是明智之举。当然这样做会令急着上位的第二阶领袖错愕失措。

笔者最不愿意看到蔡廖为了署理一职对簿公堂,这样做旷时废日,对马华的恢复元气不利。翁总读古龙的《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我比翁总痴长十载,这些书我可能比他还早读过。德国哲人尼采谈政治,他观察到“背叛无所不在,人们为了要变成今日的英雄,于是就拼命抢着去谋杀过去。”古龙生前读了不少尼采的著作,他的武侠小说或许可以说是一种情节演译。古巴的革命英雄是格瓦拉,他只在战友卡斯特罗的政府里担任极其短暂的内阁部长职,便决心回到南美继续其革命事业,实践其理想。格瓦拉病倒时,他的战友偷偷离开他,他曾经省下粮食救活的饥民,却向政府军告密,他迅速被围剿并且当场被开枪击毙。相对之下,马华政治只有口水战,可谓文明。大马崇尚言论自由,口水战没有错,胡说八道充其量让人笑话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

据说马华目前出现了“四人帮”,但我相信马华没有四人帮。中国的四人帮文宣武斗,配合无间。马华充其量有些投机分子:“别人种树,自己乘凉”,从人性的立场来看,或许无可厚非。前美国总统林肯说:“一个人到了40岁就要为自己的脸负责。”40岁而又不要脸的多的是,但这没有触犯党章或国家法律。旁人只能徒呼荷荷。

明朝一代思想家李卓吾认为人有私心是人的天性:“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无私则无心也。”用他这套理论我们怎样去解释史怀与特丽莎修女的义行呢?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妖魔化”,把自私“合理化”,这些人都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把民族的大是大非撇到一边去。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狼来了效应

狼来了效应

线装情结:

2009/10/21 1:41:17 PM

●温任平

客观来说,大马医疗制度不算坏,它遵循英国模式。英国模式强调生命重于一切,医学没有爱心即无灵魂。应该要一提的是,政府医院私营化的趋势使全民公共保健渐渐受到侵蚀——

翻阅过去槟城消费人协会出版的月报,医疗方面的报道着实令人触目心惊。手术过后,医生在病人腹腔或其他部分留下的“纪念品”林林总总,小至一块纱布,大至一个铁钳。病人出院之后,百般煎熬,但又不知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多年后再度就医入院,X光扫描后才吃惊地发现体内多了一些手术工具。这类失误或疏忽,绝非孤立事件,报章常有这方面的报道。

最令我毛骨悚然的是产妇生产阴道下切,让婴儿容易出生,但下切太深割至直肠的人为灾难。的确,对当事人的产妇而言确乎是灾难,因为胎儿出生之后,做母亲的经常要面对的是大便失禁之苦。由于医生往下割切太深,只缝回阴道的伤口,未留意到直肠的另一个伤口,这些母亲得长年累月面对粪便自动漏出的难堪。为防大便泄漏的尴尬,她们得像婴孩般腿际经常悬着pampers,这种难以向人启齿的状况,产妇还以为是自己的身体出了异状,如果不是槟城消费人月报提供的资料,许多人(当然包括身受其害的产妇)可能还以为是自己有问题,没有联想到这是医疗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身体伤残。

前几天与朋友在电话交谈中偶然聊起童话故事《狼来了!》,我和朋友说,如果一个病人因心绞痛入院,心脏科医生说“情形危急,马上做手术,it is urgent!”,病人与他的家属脑里想到的是医生口里说的urgent是“猴急”要赚到钱,还是病情确乎那么紧急 (urgent)?不是所有的病黎都是无知之辈。我的一个从事股票经纪业的朋友因为长时间憋尿患了尿道炎,一送院还没来得及细想与联络友侪,便被urgent(危急)这个字眼吓坏了,马上同意动手术,在肚皮割了一条疤,平白花了7500令吉。

病人对医生心有疑虑

我担心的是“狼来了效应”,医生经常喊“狼来了”,病人对医生心有疑虑,等到真的那么不幸,有朝一日病人真的心脏病猝发,非得迅速做心脏手术不可,病人的家属以为这又是“狼来了”吓唬人的把戏重演,决定延宕数日,详细商议再作决定,这个严重的心脏病患者可能因为错过了救护的黄金时间而丧失性命。这是恶性循环,而问题的症结在于医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医院“先收钱,后救人”这种不人道的现象几乎天天在上演。一名老妇可以昏迷在候诊室椅子上无人理睬,因为她没有购买医疗保险。她的儿子是个富翁,闻讯于新加坡赶回来,面斥院长,向医生挥拳。院方马上提供最佳的医疗,除了向病人的儿子道歉外,并且承诺一切医疗开销概由院方负责。这种欺善怕恶的“医学精神”,同样令人感到不安。当事人或家属要有钱,要有背景,要有来头,嗓门要高,拳头要大,才能解决问题,我看不是病人有问题,也不是医生有病,而是这样的医疗体系“癌化”了。

我有一客人,乃父脑部生了恶性肿瘤,第一趟手术失败,脑部神经因开刀受创而双目失明。院方医生诊断必须做第二趟脑部手术,第二次开刀的结果是,老人家除了双目不能视物,连说话的表达能力也没了。两次手术费用近10万,老人家投的医保是15万,院方建议第三次开刀清除脑内瘀血,驳接受创神经,手术长达8小时,8个小时过后从手术室推出来的是具尸体。可能是巧合,全部用费差80令吉,即是15万令吉的医保。这种“切香肠”式的医疗方式,使医疗保障很可能成了一种商业安排,笔者这样的揣测可能错了,因为我们都是人(医生病人都是人),民胞物与,人都有同情心,有同理心。我们每个人(包括医生)都可能成为病人,我们于惶恐震悚之余,能不感到无力、无助吗?

客观来说,大马医疗制度不算坏,它遵循英国模式。英国模式强调生命重于一切,医学没有爱心即无灵魂。我们的制度比一些先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好多了。应该要一提的是,政府医院私营化的趋势使全民公共保健渐渐受到侵蚀。一些医疗中心介于半官方、半私营的悬浮状态。由于医疗消费是块大肥肉,我们有理由担心它会向私营化倾斜。

2009年10月12日星期一

医生手上的回旋器

医生手上的回旋器
线装情结:
2009/10/07 1:42:07 PM
●温任平

2000年我因小腹右侧疼痛难耐,前去怡保向某著名内科医生求诊。医生替我做扫描,并从黑白电视荧幕指出我患了疝气(俗称小肠气痛),必须动手术。医生又在荧幕上指着我的肾脏,说其中一个肾,功能正在退化,疝气手术后,他还得想办法医治我的右肾。

我是个又怕痛又怕死的人,一听到要动手术兼且肾脏可能衰竭,即不断打电话向各方探问情况求援。我的一位亲戚要我去怡保Pasir Putih某西医试试,这位二十多岁的西医是刚出道三几年的MBBS,他听我说患了疝气,要我脱下裤子趴在床上,他自己洗净双手戴上胶手套,然后要我尽量打开双脚,他就用中指插进我的肛门去。他出奇不意的这一插几乎把我吓坏了,我“啊”了一声,医生问我:“很痛吗?”,我说不痛是不舒服。医生要我穿回裤子,说我根本没有疝气,不必去医院割治。我问他何以作这样的判断,这位年轻医生说,如果我真的中了疝气,早已痛到流泪,我只是患了“尿管发炎”(Ureter Inflammation)。

他的处方很简单,3天的抗生素与消炎药丸,收费18令吉。至于我的肾脏有无问题,医生笑笑,他替我验尿,测出尿液里的蛋白稍微高了些,但没有大碍,连处方也没开。如果我听从那位内科医生的安排,疝气手术花个数千令吉,搞不好连右肾也给他或其他手术医生割掉拿回家煲汤或喂狗去了。

10年后的今天,医疗界这种吓唬病人的习气非但没改,且有变本加厉之势。我的一位客人,喜打高尔夫球,有一天扭伤足踝,疼痛不已,而且肿了起来,他在安邦、巴生、八打灵3地向3位骨科医生求诊,得到的答案都是足踝骨折,必须动手术,手术费从1万2000到1万5000令吉不等。他准备去动手术之前,来找我看微斗数问吉凶。我从命盘看疾厄宫,客人今年不应有血光之灾。我把发生在我身上的陈年往事告诉他,他顿而大悟找到另一位普通医生(MBBS),医生稍作观察按压,断定他只是扭伤发炎,无需动什么手术。客人把他手上拥有的药丸(来自3位专科医生)拿给医生看,原来全是不同牌子的止痛丸(止痛丸不止Penadol一种),这3位互不认识的骨科医生竟然有一微妙共识,用止痛药钓住病人,让伤处继续发炎,让病患者非动手术不可。客人告诉我这位好心的医生替他打了消炎针,半个小时后他竟可自己驾车离开医疗所。医生给他3种药丸,抗生素、消炎片以及足踝不痛即可停止服用的止痛丸。医生的收费是38令吉。

牙齿保健愈来愈昂贵

另一个可怕现象,是牙齿保健愈来愈昂贵。我最近作了一次牙齿检验,甫进入牙科疗所,便看到一位妇人在荷包里掏、在裤袋挖,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抱怨地对我说,她只拔了一颗大牙,想不到牙医要她去照X光。一番折腾后收费竟达320令吉!一般牙病患者,一走进牙医诊所,先照X光,牙医会说病人牙龈收缩一类的老话。牙齿崩坏,过去的牙医通常建议补牙,目前的牙医大多“晓以大义”劝告牙病患者拔掉旧牙然后“种牙”。种牙不像种菜,种牙是好几千令吉的事。如果牙病患者有3颗坏齿,又不懂行情,医生建议种牙你一口应允,搞不好付钱的时候病人要付的总数是万多令吉!难怪有那么多牙医都住在吉隆坡昂贵的住宅区,驾BMW上班。以前的人说牙科医生仅能拔牙、补牙、敲牙石,做点小儿科生意,成不了大器。今时今日,自从牙科与农科(种菜)技术结合之后,牙医的天空变得无限大,是个令人艳羡的行业。

我有一个在民营医院服务的医生朋友,他读了我上一期的文章《小病顶住,大病等死》,来电找我一起喝茶。我们以前同在霹雳美罗中华中学念书,我念高中三时,他念初二,算起来他是我的学弟。他比我务实聪颖。我迷文学他迷科学;我当了中学老师,他做了肺科医生。我向他提及从牙科诊所以及私立医院“滥用”各种技术,包括照X光、内镜、扫描……,他告诉我一个惊人的秘密,有些仪器买进来价钱要30万到50万令吉,如果没用,3年后会自动报废(被别的新仪器取代),因此一遇到病人,就送去给他里里外外照个透彻,先收回一些本钱再说。至于每次照X光、扫描会杀死多少细胞,那不是医生的事,是病人的事;而病人又不是他爸爸或儿子,医生需要特别爱惜他们吗?

过去大众对医师可谓敬畏尊崇,80年代金钱挂帅的思想当阳称尊,某些医生为牟利对医学的人道主义置诸脑后。90年代迄今,医学界向钱看齐之风愈炽,而病人问诊亦敢不客气的问收费多少?为什么那么贵?澳洲、纽西兰土著经常玩一种弯月型回旋器,把它大力向前掷出去,他会绕一个大圈打回自己。医生如果视人命如草芥,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每况愈下,与蝇蝇苟苟的贩夫走卒无异。回旋器会飞得又高又远,但它会回来原处找掷它的人。敬爱的医生,不要给回旋器打伤才好。

2009年9月30日星期三

生命不可承载的轻

生命不可承载的轻

线装情结:
2009/09/30 12:24:59 PM
●温任平

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方案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理由很简单,因为改革方案影响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收入:医院减少收费,保险公司降低医疗保金,各类药物减价,药剂厂不见了一大块肥肉——

医疗保险与私立医院的共生性,大家不难了解。美国的医疗保障差劲极了,全国竟有近5000万人不能享有国家的公共医保,企业亦不能为这群人购保。这一大块人口,只能自己购买昂贵的医疗保险,费用之钜可以使他们倾家荡产。私人如果没有购保,入院治疗或动手术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洪兰教授曾撰文指出,在美国,住院费可以高达5000美元一天,整个医疗加上各种技术费,可以使一个中等收入家庭一夜间破产。

医疗改革引发轩然大波

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方案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理由很简单,因为改革方案影响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收入:医院减少收费,保险公司降低医疗保金,各类药物减价,药剂厂不见了一大块肥肉。从杜鲁门到克林顿,60年来每届美国总统都曾动过医疗改革的念头,野心勃勃、争着要表现的参议员希拉里过去亦曾试图革新医疗体制,弄到灰头灰脑,结果不了了之告终。这次奥巴马挟上台任总统的全国70%民意支持,力图改革医疗制度(美国的医疗较之英国模式、德国模式均落后许多),他面对的是200万群众的游行抗议,抗议的群众里,除了保险业者、药厂员工,还有声势浩大的医疗人员包括医生。

大马的医疗体系基本上是英国模式。中央医院(政府医院)的诊疗服务基本上是免费的,挂号费笺笺之数,也就不去算了。但政府医院与病人的人数不成比例,一大早拿号码动辄等几个小时,有时是从上午等到傍晚。诊断过后,拿号码轮候药物又得等候。经济能力较佳的人为了避免枯坐等候之苦,宁愿个人购买医保,生病就去私立医院寻求治疗。由于私立医院可从病患者的医保那儿取回全部或大部分的住院及其他医疗费用,我们便无法排除医生把贫血症当作败血症来医治,把良性肿瘤诊断为恶性肿瘤,令人惊怖的恶例。病人受到折腾(电疗、化疗……),院方则可向保险公司索偿。“医者父母心”成了一句反讽语,医学的人道精神成了寒冷的高调;生命因为没有金钱垫底也就成了曼德拉(M.Kundera)“不可承载的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谈不上分量。医学成了知识与技术或两者的结合。在院方一些医生的眼里,病人只是一堆数字,他们观形察色再从其他管道(有无买医保,医保数额,职业与薪酬)了解病患者的“消费能力”(从数千令吉到10万令吉),接下来的步骤是用什么药物,以何种治疗方式,这些当然也得考量。使用什么技术,疗程要安排多久,都会“合理化”,使医疗的总开销“合法化”。

笔者的一个朋友患了血癌,做完了电疗化疗,被折磨了大半年,以为自己康复了,院方却坚持要检验他的DNA,以确定基因里还有无剩余癌病毒,这种基因检测居然在专科医生指定之下一连做了3次。

不少医生仍有道德良知

佛家主张“依法不依人”,笔者相信有不少医生仍有道德良知,不能因为某些医生唯利是图而视医生为匪盗。同时我也明白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一些有医德,仁心仁术的医生,在私立医院被冷落,被边缘化。

最近身边发生一件案例,病人罹患脑积水,院方两位专科医生都认为应该在头部钻一小洞方便深切检测,这项手术费用是2万令吉,病人的家属要求见脑科主任,这位主任医师指出,钻洞手术费用昂贵,风险比从腰部取样本高一倍。钻洞手术得在手术室进行近4小时,在腰肾间抽样可在病室里进行15分钟即完成,收费是头部钻洞的7.5%:1500令吉。病人与家属与这位主任医师定下了做这项简单手术的时间、日期,奇怪的是病人在约定日期去到医院,那位脑科专家却没出现,院方其他医生仍然坚持头部手术不可免。病人马上要求出院,后来病人康复,探知那位脑科主治医生不久后亦去职,是自动请辞还是被院方解雇,不得而知。

温驯的兔子很难在猛兽的丛林存活。英谚有云:“如果你不能击败他们,你干脆成为他们的一分子”(if you can’t beat them,join them),不少心地善良的医生如果长期耳濡目染,信念动摇,半推半就可能也与光同尘。读了本文对号入座的医生愈少愈好,其理至明。

2009年9月27日星期日

小病顶住,大病等死?

小病顶住,大病等死?
线装情结:
2009/09/23 2:03:02 PM
●温任平

中央医院常年累月有人满之患,坐在长凳上轮候的病黎多达一两百人,等候拿药的长期病患者人数更多。私立医院一看到病人与家属进来,第一个问题便是问病人或伤者有无买医疗保险——

这年代,患病住院是十分奢侈的事。一般人能做的是想尽办法不让自己生病。两个星期前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与鲁豫有约》的访谈对象成奎安(已故)的一段谈话,感触良多。

成奎安说他几年前被检验出罹患了鼻咽癌,医生告诉他只有3个月的性命,香港政府医院得轮候排期,他赶紧转去私立医院做化电疗,救回一命。

我有一个马大教书的学生,他要做手术,马大医院给他的排期大约也是半年。病往浅中医,半年时间确乎太久。

先付钱后救人

国内中央医院常年累月有人满之患,坐在长凳上轮候的病黎多达一两百人,等候拿药的长期病患者人数更多。私立医院一看到病人与家属进来,第一个问题便是问病人或伤者有无买医疗保险。先付钱(按柜金)后救人是惯例,不仅国内如此,连监管严厉的香港医院亦发生过类似事件。香港医院有一份药物名册,昂贵的特效药不在名册之内,伤者家属即曾被要求先付药费。此事涉及医护道德,有关香港医院当局迅速认错退款,不像国内医院“择善固执”,没钱得靠边站,哪有道歉这回事。

我有一个客人在街上见一妇女被抢手提包,他冲过去救援,右臂被砍一刀,他赶去中央医院急诊部,用手捂住伤口仍然血流如注,他苦等了4个小时,人都要晕过去了,才有人替他止血,消毒和包扎伤口。我见到他时,他脸青唇白,说话虚弱无力,明显是失血过多的后遗症。

人体的免疫能力有它的局限,有些病毒在人体内攻城掠池实在太厉害了,我们无从知道什么时候中招。也因为这样,每个人都得有这个心理准备,一旦恶疾缠身非入院治疗或动手术不可,怎么办?如何应付?不仅个人得未雨绸缪,政府更应为全民福利作出最适当的安排,以“没钱也能看病”为目标,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重要的一环,不能让国民“小病顶住,大病等死”。

近这几年来,中国医院见死不救之风愈吹愈炽,车祸伤者被过路的好心人送院,院方急诊处把伤者扛下,然后在后门把昏迷或半昏迷的伤者用车送到偏僻的郊区丢弃,让伤者自生自灭。2009年3月3日福建晋江市水仙医院把晕倒送院的王开贵以手铐将其右手锁在床头护栏。王开贵抗议不果,后来转送另一病床,仍然用手铐锁住,王要求松铐,医疗人员全不理会。后来王开贵工作的陶瓷厂负责人与院方交涉,并扬言报警,医生才肯开铐。这起事件在媒体爆光后引起广泛的议论。大马私立医院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生过这类铐锁事件。晋江水仙医院事件的轩然大波引起国务院的关注,中国卫生部长陈笠于这起风波后即刻宣布医改方案,并承诺以3年时间做到基本医疗保障涵盖全国九成人口,成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偏远落后村区的基本卫生与医疗建设。

前面提到的香港医院先收费后诊治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案,香港这个资本主义特区,人们或因车祸或因其他急症入院只需付港币100元(约50令吉)。医院的设备完善,即使是复杂的大手术收费仍旧是100港币,这是为什么香港人无论身在何处,一旦健康出问题,均不约而同赶返香港入院就医的原因。美国虽说是泱泱大国,一旦染上重病,宁愿远赴印度、泰国就医,那是因为美国的医疗制度甚差,收费昂贵。奥巴马就任总统,即提出各种措施以改善现行的美国制度。他的方案在参众议院受阻,连他的民主党同僚有些亦不支持他,力争医疗改善多年、备受爱戴的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Kennedy)最近因脑癌逝世,奥巴马痛失爱德华这组人的支援,美国医疗制度的改进,前路看来崎岖难行。

台湾健保体系颇完备


其实中国与印度实施的都是美国模式,有所谓“安全网”照顾弱势社群,惜乎中国的安全网漏洞百出。英国制度以税为本,同时重视人道精神;香港、新加坡行之经年,备受赞誉。香港的医疗开销,政府补贴83%;新加坡政府从当事人与雇主那儿扣除6.5%到9%作为医疗供款,个人医保用不完可转给家人,这就把安全网扩大了。当然世界排第一位的是台湾,其健保体系设计颇完备,克鲁曼(Paul Krugman)认为美国应该向台湾学习,台湾人所缴的健保费是美国人的1/6到1/8,十分便宜。台湾健保每月平均付20美元,每次就诊是4到10美元,病人可在任何特约医院找到专科医生,贫贱富贵,收费相同。台大、长庚、荣总,每日门诊量高峰达2万7000人次,台湾医生每天至少看120个病人(美国医生仅看20个病人),十分勤奋。大马属英联邦成员国,实施的也是英国制,但效率与另一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相近,一个手术得排期半年,效率不彰。急病者只能选择私立医院。私立医院的注册处最关心的是病人有没有购买医保。一些保险公司偿还意愿不高、手续繁琐,被院方列入不受欢迎行列,病人会被半哄半劝另觅其他医院。健保赔偿效率高与经济条件好的病人,护士或医生会频频打电话给病人“快快做好手术,可以放心环游世界。”变相商业促销。种种怪现象,今日已见怪不怪,令人难免杞忧。

2009年9月16日星期三

盲侠快剑谈楼市买卖

盲侠快剑谈楼市买卖

线装情结
2009/09/16 2:29:04 PM
温任平


黄金价格日前冲破每盎司985美元的阻力水平向1000美元大关迈进,我与一些较熟稔的珠宝金饰店老板私下里交谈,他们近乎异口同声抱怨金价过高影响销量。几年前每1公克916金才35令吉;今天同样分量的黄金售价每公克近130令吉,连最喜欢储钱购买金饰回乡的印尼女佣都趦趄却步。往昔中产阶层喜买点黄金饰品作为生日或过年礼物,面对价格涨了约4倍的黄金,也不得不望门兴叹,改变习惯。

愈来愈缺乏安全感

美钞贬值,其他国家也以量化宽松之名大印钞票,人们对手上拿着的货币愈来愈缺乏安全感。把钱投向股市,是希望赚些快钱,把钱投向黄金与房地产,是希望能增值至少保值。这儿谈的是一般人的心态,因为是一般人(也就是人数众多的社会人口)都倾向于这种思维,这就影响到整体的消费状况。购物中心人潮依旧,浏览闲逛者多,交易买卖者少。过去门庭若市的高级餐馆与酒楼,客人遽减了三成至五成,即使是十年如一日的熟客,周末或星期日的家庭餐聚,他们发下去的菜单,油水也减了不少。鱼肉美味,但可能有工业废水或重金属污染,虾的胆固醇过多。金融海啸发生了一年,消费者一个个成了不同程度有修为的营养师。问题是蔬菜水果也不便宜,富裕家庭还不怎样在意,中上阶级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往中间阶层下滑,每月所得,扣除各项开销,所剩无几。

大马股市自7月以来的缩水,有目共睹。大家都明白某些股项的拉抬非升斗小民,或图表分析师所能掌握,一小撮人在开心的玩,推高之后丢给那些闻风而至的散户,在“资讯不对称”的情况下,十个散户有八个被套牢,赢的时候赢个五六百令吉,输的时候输个五六千,这种一面倒的游戏招式会用老,大伙儿会跑掉。把资金抽出转战他国者有之,转战楼房者有之。近期在槟城、梳邦的两个中高价楼盘,投资(投机)者排队等了一个星期才买到一个单位,购买者多为华裔,这令我又想起敦马的名言“华人才是马来西亚的主人”。这边厢购兴方酣,那边厢国内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与房贷管制较过去严厉至近乎挑剔,小商家和中产阶级要借个30万到50万令吉,得奔走大小银行证明自己“身家清白”有偿还的能力。像这些中产人士能不在日常开销方面大力樽节吗?

为政经集团暴利工具

房地产、楼市的飙涨对国民福利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剥削。而反映国民总福利的被严重蚕食可从人民的消费能力的明显萎缩,窥见端倪。土地、房屋、建材如马克思所言被资本主义异化为政经集团谋取暴利的工具,几乎每个马来西亚的富翁都曾与房地产有过一手,我的意思是打过交道。在房地产那儿赚到钱然后转型走向多元化投资以减低风险。

我的一个老朋友最近在吉隆坡某个黄金地段的高级豪华公寓以1000令吉一方尺的高价购入一个900多方尺的单位,然后在3个星期内以1250令吉一方尺的价格迅速脱手放盘,赚了个10万令吉。我问他为何不多俟些时日,待价而沽?他说:不能,这趟流感来得很猛。台湾死于A型流感者5人;邻国新加坡的死亡人数15人;而我国一天之内确诊病例高达567人的记录。那是前两三个星期的事了,报载我国死于A型流感人数是70人,这之后,报章就不再怎样追踪报道了。国会议员也出来说,为了避免引起恐慌,对经济复苏不利,A型流感的状况,一周报道一次即足矣……我的朋友说他是盲侠出快剑,砍了再说。

几个世纪前西班牙流感袭击全球,当时全世界的17亿人口有11亿中了流感,西班牙流感的杀伤力不大,100个病患者当中1人不治,根本不能与当年的杀伤力达60%的禽流感相比。但那次流感却夺去了大约5000万人的性命。这次的A型流感致命率大约与西班牙流感差不多,不足1%,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已放话,预告未来两年内,A型确诊病患将达21亿,那是全世界人口的三份之一,奥巴马总统上周强烈呼吁美国全民打防疫针。酷暑已过,初秋将至,摄氏20度以下的气温,有利于流感病毒传播,这当中不排除令人闻之色变的禽流感卷土重来,如果两种流感在两岸四地会师产生基因质变,估计在10月份即能上市的疫苗,不一定管用。读过诺贝尔得主小说家卡谬(Albert Camus)的《瘟疾》,当知疾病传染之迅疾,人们的恐惧无助,以及这种恐惧所造成的各种人为伤害。如果这情形不幸出现,我们要问的是:性命重要还是楼房重要?

千算万算不如老天爷一算,聪明易被聪明误。养生保健,加强自己身体的防疫能力,是每个人都得铭记的事,一味顾着炒作、挣钱的人,大概都忘了老祖宗说的箴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吃点蒜米、芫茜、洋葱,愿君保重。

2009年9月9日星期三

灵魂漫游与精微能量

灵魂漫游与精微能量
线装情结:

2009/08/26 3:20:25 PM
温任平

80年代初,张树林贤弟介绍我认识安顺的陈镇光医生,陈是科班出身的西医,我和陈医生在谈话与通信中了解到西方医学的囿限,另类治疗以及防范胜于未然的重要性。陈医生能在打坐冥想的情况下灵魂离开肉体漫游,这是soul travelling,他的灵魂能浮在天花板上可以俯瞰盘膝而坐或躺在床上的自己(肉身的自己)。这种游戏最大的风险在于在灵魂漫游之际,肉身被移动,或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灵魂无法回到躯壳去。

不少静坐的修行者,为了不让别人的灵魂(鬼魂)干扰,他们要嘛在静坐的四方结阵,挡住其他的鬼魂(应该说是“星光体”Astrol Body)闯入自己的能量场。星光体有依附别的生命存在体的倾向,有些星光体温和无碍,有些星光体,由于被怨毒与业力驱使,往往拥有黑暗灵力,制造幻象或幻觉,削弱修行者的能量。笔者在文章多次劝喻读者每天都得晒点阳光,因为阳光有的是沛然莫之能御的宇宙能,西藏《度亡经》有云:“光”是唯一的实相,其他皆为幻相。《圣经》〈约翰福音〉记载耶稣的话:“我是世界的光;跟随我的,会得到生命的光。”

佛陀以十二因缘逆推,生老病死,成败住空,而“无明”乃娑婆世界的起因。从宏观来看,地球成于“大爆炸”(Big Bang)之后的赋形变化,大爆炸之前是“无极”,大爆炸分裂遂成阴阳二元互补的“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象,一切的复杂衍变∕衍异由此而生。从微观来看,“一念无明大爆炸”,它是一切因缘的肇始,也往往是身心的分离。前面提到的灵魂与星光体也有能量,我们经常说“鬼有五通”,比较科学的说法,一般物体是三度空间(3D:3 dimensional)。星光体、灵魂具有4D,能“瞬间转移”(teleportation),穿墙过壁,在这个地方突然消失,在另一个地方蓦地冒现。科学家爱因斯坦很早就发现,物体无需走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地理)路程,把物体以能量方式传送至远处,又在该处还原成物体。

但是星光体或鬼魂或“中阴身”灵气低下,有污染性,因为它们无法放下“我执”,阴灵本身的业(karma)有强烈粘附其他人体的种子意识本能,这就给别人添麻烦,造成困扰或伤害。面对异类的、陌生的星光体或阴灵的纠缠,要诵经回向,把持咒诵经的功德让阴灵的频率提升,以德报怨,假以时日,可化戾气为祥和。

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楞严经》有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当事人把过去与当下诵经(比方说《心经》)持咒(比方说《大悲咒》),都回向给阴灵,从科学的角度来诠解,那是以和谐共振的光子密码来转化不和谐的光子频率。懂得持咒(比方说:大明六字真言)与诵经者都体验过,那种心平气和的法喜,当我们专心持咒念经之际,我们与地球的共振能量频率(7.83Hz赫斯)彼此契合。地球上好些战祸连绵的国家,像阿富汗、伊拉克,这些区域的共振频率都超过了正常的7.83赫斯。苏联屡攻阿富汗不下,其太空工程师即曾对有关当局指出中亚这块地区振频异常。共振频不能超过16赫斯,否则会令人类的DNA染色体产生异变分裂,细胞狂乱,不仅造成各种奇难杂症,而且还促使人们行为疯狂,像极其保守的中东妇女以人肉炸弹方式与美军同归于尽,是明显的例证。

勘察阴宅或阳宅,徒然知道“左青龙,右白虎”用处不大,左右两侧都不是主宅,别人好(比如说你的邻居发达)不等于你也好。吉人吉宅吉地,正如天时地利人和,很多时候是“物以类聚”,勉强不得。个人的运势可从生辰八字窥见梗概,再衡度其气色、言行、举止,测量其“精微能量”(subtle energy)与宅地的共振频率是否契合即可确判。精微能量又称Prana,有关Prana这方面的知识,瑜珈师可以告诉读者更多这方面的资讯。

谈到瑜珈的修持,大家都晓得从头顶百会穴的顶轮到生殖器官的海底轮,七重轮(seven chakras)的心意运转。既然是“轮”就会转动,每一重轮都有自身的色彩,7种颜色加起来便是阳光的“七色生一白”,这又回到了光与宇宙能量的根源。只有圆形的涡旋转动才能激发能量。

人们面对干扰自己安宁的阴灵,除了诵经回向,以功德累积来消灾解业外,还可在你坐卧的四个方向结阵,不许阴灵接近。密宗以“隐遁咒”让阴灵找不到对象,以“小白伞咒”像把雨伞挡住当事人不至被风雨侵袭,只能应急于一时。用科学的方法把阴灵的频率打散,或调乱,始能把阴灵镇住或驱走。笔者信科学多于玄学,会往这个方面思考,对我这个以文学文化为志业的人也算是一大挑战。

马中经济 不能如鲧治水

马中经济 不能如鲧治水
线装情结:
2009/09/09 3:23:21 PM
●温任平

很想同时谈中国与我国的经济。我的研究(应该说是“学习”)范畴是文史哲玄,经济终究非笔者的强项。而且经济变化太快,文章写成,一周后发表,一些看法即使不过时也“折了旧”(depreciated)。但中马经贸交流频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拿督黄炳火便多次呼吁大马华商应重视中国商机,与其让别人(他国)捷足先登,不如我们先坐早班车。

大家都十分看好中国经济,西方媒体提到中国因素,观点几乎全是正面的。如果我没记错,2007年年初,越南股市在猛飙了数倍后,权威性的国际投资银行仍然大力吹捧越南。不仅越南人沉浸在“越南概念,亚洲新宠”的美梦,两岸三地有不少投资人直至2007年年杪仍觉得越南是世界上最快速增长的股市,而且前面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其实那时国际投行已开始撤资,对外唱好,自己却溜掉。2008年7月,越南股市暴跌60%,通膨飙胀了25%,工资上扬,越南盾贬值近40%。西方国家最近这几个月来一直唱好中国经济,中国股楼二市亦气势如虹,节节上升。8月中旬,温家宝总理终于出来讲话了,他提醒国民,中国正面对许多不稳定因素,不宜太过乐观,宏观调控要到位。彭博的报道是温总理忧虑中国生产面对overcapacity(产能过剩)的问题。

上海股市过去几个星期跌了近25%。大马庆祝国庆日,上海就在那一天暴跌了7%,可谓惊心动魄。中国2009年的经济发展或变化,创造了自己的新形式,即使凯恩斯、弗利曼( Milton Friedman)这两位经济学大师再世,都很难理解,中国的GDP上升(保八可期),而CPI却下跌这种在人类经济史前所未有的现象。中国大笔注资让金融活络化,但这些资金几乎全部冲向股市与楼市而把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撇在一旁。中国股市只有1千多只股(大马主版有996只股),但在7月的一个月间成交量之高,达10万亿人民币,超过美日欧3地股票交易量加起来的总额。“中国人能”,它创了迄今为止最凶猛凌厉的非理性交易,而楼市水涨船高,在股票买卖赚到钱灌注入楼市(好些人早些时候即双管齐下,同时攻打股市房市),楼价飙升,北京上海好多楼房涨到令人咋舌,中产阶级的甚至中上阶级穷尽一生的储蓄都购买不起。

涨势风潮渐退

反观大马的股市,6月过后,涨势风潮渐退,半年内一个接一个的基金把国内投资人口的钱都榨干七七八八。100亿令吉的“一个马来西亚”信托基金认购的巴仙率跌至20%,其中19亿为华裔购得,土著购入数目不足1亿。1月份外国资金逆转,净流出约4.2亿美元。综指下坠之势虽不明显,但每日总体交易量较4、5月的旺季缩水逾半(从20亿减至9亿左右)。有迹象显示土著往印尼股市投资,那儿的回酬较快较高,而华人则留意中台港新4地的上市公司各类股项。

8月30日那天,彭博通讯社播出了国内政治评论家罗斯兰(Ruslan Kassim)的访谈。他肯定了马来西亚新任首相对经济的关注,“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也很动人心弦。问题是会否“口惠实不至”?拿督斯里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概念,在巫统党内面对的反弹力量颇大,罗斯兰担心的是政治承诺不易实践。节目主持人哈斯琳达(Haslinda Amin)追问他这会不会是一种Lip Service(讲了不必做),罗斯兰有点顾左右而言他,他指出,种族与宗教可能成了实践的障碍。

大马外资委员会的僵固性,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等着在外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得面对许多程序与这些繁琐程序,造成的时间虚耗。新加坡有超过100间中国南下的上市公司,大马只有那两、三家,差别如此悬殊,症结不说自明。投资者最不喜繁文缛节。投资者都很敏感(真金白银岂能不敏感?),哪儿的投资环境较友善;哪儿的投资可能面对剥削,他们在查询清楚才转战国外的。

我们观察中国,发觉“中国可以说不”之声不绝于耳,已经写成书的就有好几部。不少人认为中国这头睡狮果如拿破仑当日所言“醒来了”,而且正在崛起中。笔者想在这儿提醒大家,一个国家走向强盛之际也正是它最脆弱的关头。当年强大的雅典是被不起眼的杂牌西西里军队击溃的。美国于克林顿时代何其强盛,小布什掌政8年,再加上纵容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的联储局老大葛林斯潘,搞得今日美国政府负债累累。2008年债务超过4590亿美元,占GDP的3.2;2009年将暴增至1.85兆美元,占GDP 13.1,美国最强盛也最危险。

全世界的大小国家都有贪污营私的问题,马中美3国当然不可能例外。与其泛泛而言反贪,何不在制度上作出重大调整,防范以未然?监管系统应该加强,稽查不能打马虎眼。如果反贪、监管、执法,成了当权者的“东厂”,用来对付异己,经济又怎样挺得下去?中国与大马目前的防贪类似当年的鲧治水,那儿洪水泛滥,那儿修堤,那儿出了岔,那边堵决口。近年来中国已拿下像陈良宇那样的巨鳄,大马没有理由尽在浅水处捞江鱼仔。

马中经济 不能如鲧治水

马中经济 不能如鲧治水
线装情结:
2009/09/09 3:23:21 PM
●温任平

很想同时谈中国与我国的经济。我的研究(应该说是“学习”)范畴是文史哲玄,经济终究非笔者的强项。而且经济变化太快,文章写成,一周后发表,一些看法即使不过时也“折了旧”(depreciated)。但中马经贸交流频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拿督黄炳火便多次呼吁大马华商应重视中国商机,与其让别人(他国)捷足先登,不如我们先坐早班车。

大家都十分看好中国经济,西方媒体提到中国因素,观点几乎全是正面的。如果我没记错,2007年年初,越南股市在猛飙了数倍后,权威性的国际投资银行仍然大力吹捧越南。不仅越南人沉浸在“越南概念,亚洲新宠”的美梦,两岸三地有不少投资人直至2007年年杪仍觉得越南是世界上最快速增长的股市,而且前面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其实那时国际投行已开始撤资,对外唱好,自己却溜掉。2008年7月,越南股市暴跌60%,通膨飙胀了25%,工资上扬,越南盾贬值近40%。西方国家最近这几个月来一直唱好中国经济,中国股楼二市亦气势如虹,节节上升。8月中旬,温家宝总理终于出来讲话了,他提醒国民,中国正面对许多不稳定因素,不宜太过乐观,宏观调控要到位。彭博的报道是温总理忧虑中国生产面对overcapacity(产能过剩)的问题。

上海股市过去几个星期跌了近25%。大马庆祝国庆日,上海就在那一天暴跌了7%,可谓惊心动魄。中国2009年的经济发展或变化,创造了自己的新形式,即使凯恩斯、弗利曼( Milton Friedman)这两位经济学大师再世,都很难理解,中国的GDP上升(保八可期),而CPI却下跌这种在人类经济史前所未有的现象。中国大笔注资让金融活络化,但这些资金几乎全部冲向股市与楼市而把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撇在一旁。中国股市只有1千多只股(大马主版有996只股),但在7月的一个月间成交量之高,达10万亿人民币,超过美日欧3地股票交易量加起来的总额。“中国人能”,它创了迄今为止最凶猛凌厉的非理性交易,而楼市水涨船高,在股票买卖赚到钱灌注入楼市(好些人早些时候即双管齐下,同时攻打股市房市),楼价飙升,北京上海好多楼房涨到令人咋舌,中产阶级的甚至中上阶级穷尽一生的储蓄都购买不起。

涨势风潮渐退

反观大马的股市,6月过后,涨势风潮渐退,半年内一个接一个的基金把国内投资人口的钱都榨干七七八八。100亿令吉的“一个马来西亚”信托基金认购的巴仙率跌至20%,其中19亿为华裔购得,土著购入数目不足1亿。1月份外国资金逆转,净流出约4.2亿美元。综指下坠之势虽不明显,但每日总体交易量较4、5月的旺季缩水逾半(从20亿减至9亿左右)。有迹象显示土著往印尼股市投资,那儿的回酬较快较高,而华人则留意中台港新4地的上市公司各类股项。

8月30日那天,彭博通讯社播出了国内政治评论家罗斯兰(Ruslan Kassim)的访谈。他肯定了马来西亚新任首相对经济的关注,“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也很动人心弦。问题是会否“口惠实不至”?拿督斯里纳吉的“一个马来西亚”概念,在巫统党内面对的反弹力量颇大,罗斯兰担心的是政治承诺不易实践。节目主持人哈斯琳达(Haslinda Amin)追问他这会不会是一种Lip Service(讲了不必做),罗斯兰有点顾左右而言他,他指出,种族与宗教可能成了实践的障碍。

大马外资委员会的僵固性,使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等着在外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得面对许多程序与这些繁琐程序,造成的时间虚耗。新加坡有超过100间中国南下的上市公司,大马只有那两、三家,差别如此悬殊,症结不说自明。投资者最不喜繁文缛节。投资者都很敏感(真金白银岂能不敏感?),哪儿的投资环境较友善;哪儿的投资可能面对剥削,他们在查询清楚才转战国外的。

我们观察中国,发觉“中国可以说不”之声不绝于耳,已经写成书的就有好几部。不少人认为中国这头睡狮果如拿破仑当日所言“醒来了”,而且正在崛起中。笔者想在这儿提醒大家,一个国家走向强盛之际也正是它最脆弱的关头。当年强大的雅典是被不起眼的杂牌西西里军队击溃的。美国于克林顿时代何其强盛,小布什掌政8年,再加上纵容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的联储局老大葛林斯潘,搞得今日美国政府负债累累。2008年债务超过4590亿美元,占GDP的3.2;2009年将暴增至1.85兆美元,占GDP 13.1,美国最强盛也最危险。

全世界的大小国家都有贪污营私的问题,马中美3国当然不可能例外。与其泛泛而言反贪,何不在制度上作出重大调整,防范以未然?监管系统应该加强,稽查不能打马虎眼。如果反贪、监管、执法,成了当权者的“东厂”,用来对付异己,经济又怎样挺得下去?中国与大马目前的防贪类似当年的鲧治水,那儿洪水泛滥,那儿修堤,那儿出了岔,那边堵决口。近年来中国已拿下像陈良宇那样的巨鳄,大马没有理由尽在浅水处捞江鱼仔。

物质能量VS阴阳磁场

物质能量VS阴阳磁场
线装情结

2009/09/02 3:41:22 PM
●温任平
科学与玄学相通之处或可从爱因斯坦的“能量冻结即等于物质”(E=MC21)。心经所言“空(E)即是色(M)”的要旨在此。科学家证明了光子的静质量等于零(非有),但却永远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运行(足见光子并非无能)。爱因斯坦证实了光子及粒子的二象性而于1921年获得权威性的诺贝尔奖。什么是二象?用玄学的说法,那是阴阳。物质的波粒二象或二重性是量子特性。1909年,爱因斯坦毫不含糊地证实了辐射包含波粒的两种对立的属性。

阴阳源自何处?阴阳乃太极生出之两仪,阴阳如日夜,表面对立,实质上自身俱足,而又互补有无,犹似人体内的细胞,从孕育到诞生、长大到不断分裂,但都具备父母的DNA染色体。由于人类先天具备阴阳的二种性,因此主张“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都只是侧重或阴或阳,没看到全面。王阳明的体悟“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无恶意之动”。人的善与恶;人的美与丑;人的性格之光明面与黑暗面的两极相对性。王阳明著名的“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致知正是阳明学的核心思想。

九重阳体与九重阴体

宇宙有九重阳体与九重阴体,两者组合相摩乃出现13个体系,至于许多人以13为不祥数字,可能是人类集体潜意识某个程度的显现。地球终究有一天会毁灭,那是“熵”(entropy),也即是能耗损的结果。话题可能扯得远了,人的头上是阳中带阴,脚底是阴中带阳。中国人所谓的“炁”不是“气”,而是一股涡旋上转的能量。DNA是双股螺旋,DNA一共有64组基因码与老祖宗撰写的《易经》的64卦编码是否有许多应合之处?

“炁”不仅可以涡旋,而且发出振动(Vibration),这种涡旋振动使受伤的DNA解码再编码,进行修复,细胞的修复也要涡旋与振动,当今医学以“新陈代谢”(Metabolism)称之,一般人较易了解。应该在此一提的是,DNA分为两大类,在细胞核内的DNA能修复,粒线体DNA受损就无法修复。人与地球一样都是向“熵”的方向走,运动、食疗、各种保健作用的活动与修为都是“反熵行为”。但“反熵”有什么错呢?希望自己健康些,病痛少些,甚至长寿些,是生存的本能也是活力(Zing)之所寄。

我们的住宅应远离电磁波过强的地方,小孩暴露在4毫高斯(Gauss)一段时日会罹患白血球过多症,每增1毫高斯,患癌的风险成正比例增高。这样的住宅,即使堪舆学的“四大天王”:杨筠松、曾文迪、廖金精、赖布衣活在今天亦徒呼荷荷,无法可施,他们虽然深谙阴阳和合之道,但派不上用场。电场不会穿过、进入人体,磁场能穿过、渗透人体,磁场稳定,问题不大,会变化的磁场引起电场,肯定出状况。根据Maxwell Equation,磁场与电场的波动互相垂直(90度)会影响人体内的酵素与细胞膜。电磁场的渗透性也不完全坏,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唯工教授的发现,他认为:

“……稳定而持续的电磁场,例如0.6泰斯拉(Tesla)的稳定磁力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在于延续肿瘤细胞的分裂、扩散,这是一个量的适当与不当的问题。

最近逛书展,看到一部题目《风生水起好运来》的书,不禁哑然失笑。风水学的最基本常识是:“气、乘风至、界水止。”风与水皆动,风生则气散,水起则不能界气,风生水起对任何住宅(包括豪宅、官邸)都是凶兆,祸不施踵。气是精微能量,乘搭水蒸气而来,而飘拂的阳气遇到水,水属阴,便能储存气(阳气)的能量。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阳的能量在阴性的水里蕴蓄,这间住宅或整个区域一定是吉宅吉地。其他相关课题,下回再说。

2009年8月20日星期四

量化宽松与黄金保值

量化宽松与黄金保值
线装情结:

2009/08/19 3:17:05 PM
温任平

美国率先印钞票,世界各国先后跟进,“印钞票”这说法既不专业而且十分难听,正确的称谓仍须参照奥巴马的《刺激经济方案》的“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一词。“量化宽松”非银行减息让储蓄自动流出那么“温和”,而是直接印钞使市场流通大量的热钱。这些热钱像一阵骤雨,泼洒在土地上,短期间内在土壤上头浮荡流窜,还没有渗透到土壤底下去。只有少数人能接触、运用到这些热钱,中产阶层没机会碰,贫苦阶层虽是土壤的根柢更是沾不到边,沾不到半点水滴。

热钱流向何方
这些滚动的热钱流向那里呢?流向股市与楼市。这就是为什么这4个多月来道琼从6000多点冲上9000点,涨幅达50%,大马综指从801点飚升至1180点,涨35%的原因。各国政府以各种方式包括银行减息,促进放贷,再推出各种激励经济的配套,遂成了股市楼市的最佳动力。我国最近卖出16亿令吉的ASM,近日又让公众人士认购100亿的“一个马来西亚信托基金”,这些热呼呼的钱,对股市楼价的“可持续”攀高,发挥立竿见影的作用。大马华人排队抢购的景象使人了解前首相敦马说“华人才是马来西亚的主人”话里的玄机,而大马华人的“经济人”(Homo economicus)形象从此也就更加活灵活现。

“货币宽松”是创造钞票的数量,“成本宽松”(Credit easing)则是政府压低银行利率,使人们储存在银行里的钱面对通膨实质上缩水。许多人一生的血汗钱被驱逐到弱肉强食的金融市场去。人们缺乏投资、保值的管道,他们的储蓄只能去股市汇市期市楼市。这些储蓄加上钞票印刷量增多,投机炒作之风大炽,对这种形势较早洞悉先机者,当然不会错过兴风作浪的大好机会。一个巨大的泡沫正在形成中。不要在股市汇市楼市赚了一点钱便沾沾自喜,人一天还在股市浮沉,你便不一定是那个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美元持续贬值,世界性通货膨胀是一个我们正在面对的现实。2006年准确预告两年后美国会发生次贷危机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最近出来说:石油、金属、农作物及其他期货的价格将逐步上升至2010年初,便是看出了美元贬值是一种蓄意为之的经济动作。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每天(每24个小时)要还的利息是3.1亿美元,美元贬值可以向世界各国输出通膨,并且有效地稀释债务。债务要还,美元贬了值,债务便打了折扣,这种经济恶行有一个相当好听的理论谓之“不明说的债务不履约”(Implicit Debt Default)。对债权国来说这是一种剥削,对全球大小国家以美元计算的外汇储备也是一种剥削。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将军在上世纪70年代即曾抨击美元拥有“过分离谱的特权”(the exorbitant privilege)。

泡沫终会爆破
手上的股票,购入的房地产在热钱汹涌,通货膨胀飚起,银行不得不起息制衡(有一说法,在未来18个月,美国银行可能加息300个基点),泡沫终会爆破,大家都在想用什么方法保值?用什么方法度过这难关?近期的《亚洲周刊》的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美自1980年代起,……低所得者的薪酬即再无成长;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等收入者即再无成长。”这观察也适用于大马的薪酬与购买力的状况。政府总不成要国内的工作人口一天做3份工作(身兼三职,增加收入),或劝喻那些失业者(有些已失业3、4年)去进修,去读一个企管硕士或博士回来吧?我们连基本生活所需都成了问题,那儿去找学费、找钱买书去“继续深造”呢?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政府每月给生活补贴金500令吉只是权宜之计,我们每年都有新的一批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迷茫的职海去寻找救生水泡。笔者只能指出现象,提出问题,只有政府才能依程度下处方。

美国人对抗通膨与货币贬值方法有4,他们会买 BB Reits,Tips (US 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Index), S&P/GSCI 或干脆购买黄金。不要搞错不是珠宝 (Jewellery)是黄金。金融海啸爆发后,对珠宝兴趣殷切的印度2008年第一季购买量少了52%,今年4、5月是结婚旺季,购买量回升了一半,但与去年同时期比较,仍然少了一大截。2009年的黄金价格第一季是一安士916.50美元,第二季是一安士934.50 美元,2009年6月1日黄金曾冲上981.75的高峰,目前是在950美元浮动。黄金价格于美元不断贬值之际,理论上应该飚升,轻易冲破每安士1000美元才对,何以投资者那么趑趄踌躇?原因是拥有3217公吨黄金的IMF已表明该组织将在明年陆续卖出403.30公吨的黄金。IMF这么一搞局,黄金价格可能就攀不上去了。花旗集团驻澳洲悉尼的分析师艾福薛甫(Alan Heap)在他最近的报告中指出黄金会冲破1000美元大关,但在2010年第二季可能会掉到每安士850美元的低谷去。艾伦薛甫的推测不一定对,但可参考。

2009年8月12日星期三

人生有多少个10年?

人生有多少个10年?
线装情结:
2009/08/12 3:01:18 PM

●温任平

最近于百忙中观赏了25集的《巾帼枭雄》,一直萦绕在笔者脑际的是柴九(黎耀祥饰)那句话:“兄弟们,人生有几多个十年,火里来火里去,水里来水里去,最紧要系痛快!”

“人生有几多个十年”,这么一句平凡的民间“流行语”(catch phrase),对我造成极大的震撼,这与笔者的年纪无关,我从不担心自己年老,我只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傻掉。《巾帼枭雄》是出连续通俗剧,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类melodrama不值一晒,但我隐约聆听到柴九这句话后面的市井智慧。

黎耀祥不是什么英俊小生,他与黄秋生一样,都得凭演技、实力取胜。正如饰演蒋家四奶奶的邓萃雯,样貌平平,比她长得俏比她年轻的女星多得是,但是只有她演得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慨。数年前她演《金枝欲孽》心狼手辣、心思绵密的皇帝宠妃,已显露其精湛演技,其他实力派女星如汪明荃、佘诗曼、黎姿就是缺乏邓萃雯那股近乎勇悍的英气。

要做大事要活得痛快
不过赞美邓不是本文的目的。柴九的衣衫褴褛、穷困潦倒(down trodden),其形象使我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两人都同样出身贫苦,没受过教育,都愚昧无知,但柴九讲江湖义气,从不欺负弱小,这点性格使他有别于阿Q。两人都好色,阿Q看到比他更弱势的小尼姑,会耍无赖动手调戏;柴九对邓饰演的四奶奶既敬佩又爱护,感情已逾越主仆关系,唯他言行举止丝毫不敢造次。阿Q的生命历程看不到心智成长的痕迹,画个圈认了莫须有的罪名,被押去行刑时才知道命在须臾,冲口而出的“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谈不上“顿悟”,只是句自慰语。柴九能为个人利益与其他米铺工友利益登高一呼,他的“人生有几多个十年,要做点大事,要活得痛快”颇有政治人物的煽情力量。美国总统选举不是有人喊“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 to be”吗?

从柴九的“激励修饰(motivational rhetoric),敏感的观众一定嗅得出来柴九虽与阿Q同是下层社会的瘪三,但他比阿Q有野心,有权力的欲望。初出道之际,柴九有勇无谋,他救出蒋家三少爷升任副工头,可惜在宴会上醉酒之后语无伦次,竟公开表示他是“四奶奶帮的人”,这么说本已犯了兵家之大忌(结党营私),无形中陷四奶奶于不义,他口没遮拦,竟冲口说出,在庆丰年米庄他只服四奶奶一人,其他蒋家上下都是“猪兜”(窝囊废),连岳华饰演的东主蒋乔虽然宽宏大量,都听不下去。四奶奶当机立断,即席告诉柴九明日不必上班,炒了他的鱿鱼。邓弃车保帅,是为了平息众怒,也免了自己成了众矢之的。

翌日柴九酒醒回到米铺,众工友告诉他已被革职,他求情不遂,逞强说庆丰年米铺日后即使用10顶大轿请他回去他也不干的气话。嘴巴说得硬,私下里柴九却去茶楼找四奶鞠躬赔不是,求四奶奶收回成命让他回去干活。这种得意飞扬跋扈、失意卑躬屈膝的姿态与鲁迅的阿Q倒十分相像。颜元叔教授即曾论过中国人有时活得像躲在阴暗冷湿泥巴里的蚯蚓,为了求生宁愿受辱的“集体潜意识”。

能喊“人生有几多个十年”的人不可能甘于现状,柴九不久即被诬他与负责漕运的青帮老大彭铿(蒋家二奶奶商天娥的胞兄)的情妇勾搭,差一点被青帮一众用烈火烧死,经过两次重大的惨痛教训,柴九“成长”了,以前他会使小奸小坏,现在懂得出谋献策。青帮以水路为无锡米商运米,诸多剥削,蒋家与其他米商应该以陆路运米来抗衡彭铿的苛榨。方法虽好,由蒋家二少爷蒋必正(吴卓羲饰)与柴九负责押送亦是最佳拍档(必正与其他工友相处融洽),但没想到彭却通知山贼前去劫粮,山贼的大寨主、二寨主全是彭的江湖拜把兄弟。必正知事已无可为,率领工友返回无锡,柴九却自动请缨留下与山贼周旋誓要拿回这批米粮。这近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但柴九被人唾骂、殴打、折辱,甚至口啣猪骨在地上爬行,几番折腾后扭转大局,让山贼了解彭铿对他们的苛待刻薄,反过来投身蒋家,负责无锡米粮的陆路运输。这一招绝地大反攻,连经验老到的蒋乔、智勇双全的四奶奶都没想到。柴九被擢升了。当他知道他拼了老命,受尽非人折磨之后获得的仅是“三掌柜”这么个不高不低之职位时,他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山贼大寨主一死,山贼群龙无首,二寨主力荐柴九坐上大寨主之位,柴九应允担正,也就顺理成章了。

又面对另一场迫害斗争
四奶奶与蒋家大奶奶与大少爷的斗争没完,太平天国就攻陷了无锡,彭铿被太平军委为负责城中治安的总团练,柴九担任其副手,柴九又面对另一场恶梦般的迫害与斗争。但他有“人生有几多个10年”的自觉,他懂得“不把蛋打碎,哪得煎蛋饼”(You can’t make an omelet without breaking eggs)的道理,结果反而出奇制胜,击败了只晓敛财、不管治安之彭铿。柴九遇险无数,每次都大难不死,想不到为了救四奶奶于兵荒马乱之际误闯肺痨病院感染咯血症。咯血症即肺痨,在当时是绝症。除了不懂事的童年少年不算,真的,人生有多少个10年?虚构的人物柴九死时才36岁,真实的人物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她于29岁写成历史钜著《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大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一举成名,日本极右派威胁要杀她。张纯如抵受不住精神折磨,以手枪自杀,死时也是36岁,这些虚构与真实的人物,他们的人生有多少个10年?

从《出埃及记》 谈建筑美学

从《出埃及记》 谈建筑美学
线装情结:
2009/07/27 3:13:21 PM
●温任平

《出埃及记》第27章60节,上帝如此告诫摩西:“庭院的大门应该长达20尺,要用蓝、紫、红的亚麻布。”连上帝都强调与风水有关的室内设计与颜色运用,可见这门看来有点玄虚的学问有其跨种族、跨宗教的意义。基督教徒可以为他的家居作些风水设计布置吗?我要反问的是:为什么不可以?

外在的庭园与内在的景观如何配合,涉及堪舆知识与建筑美学,关键点在“和谐”。设计师与风水师必须了解外观与内景的“应合”(correspondence):室内的甬道是庭院的小径,屋内的家俱是院里的树木,地毯是草坪,花丛呼应室内的花卉装饰。庭院的灯饰与室内的灯饰有着微妙的关系。我说:“微妙”因为可以截长补短。庭院必有分割与过度部分,正如室内设计也是由分割、过渡 、重新显现等元素所组成。

大门是藏风聚气重要一环

大门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是藏风聚气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时间与空间的交接处,即使我们不太懂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都知道人没了时空即无法存活的道理。在大门的入口处阳光慢慢移动,如果你有静坐在厅上读书的经验,阳光的脚步可以从我们的书的这一端挪移到书的另一端,然后停在沙发的手靠,不一会儿,阳光又在人们不知不觉间走进大厅的其他角落去。太阳充满了光、热与能量,屋内的幽微晦暗需要它来驱赶,不,是“净化”。这么写着,读者诸君大概不难明白我每天清晨都练“大日如来法”的原因。我把“一白生七色”的旭阳带进体内,启动七重轮(从顶轮到海底轮)的转动,我要加强的是活力和生机,我拒绝衰老。

三世纪的哲人Porphyrus很早就指出:“门槛是神圣的。”Gaetano Pesce在他的大著《两人世界:次领域城市》(Environment for Two persons:Subterranean City)提到进入大门,这“进入”过程充满焦虑不安,有心理上的重要意义。国内政坛最近不是发生了一件事,30岁的年轻人进入某个大门,21个小时后陈尸5楼露台的大事吗?大门犹似国家的边界,现代人类的生活,经验都是进出不同大门与进出口处后发生的,从大门到房门,从会议厅的门到办公室的门。大门外是公共空间,大门内是半私密空间,跨进睡房的门那是属于当事人自己的完全私密空间,当然科技的侵入,针孔窥探与摄影可以把个人的隐私爆露,并被充满恶意与仇恨的变态份子挂上去网络让众人浏览,这牵涉到“科学的道德性”,这儿就提而不论。我这样写着,大家就不难了解为什么有人会花29万令吉(可以在怡保买栋四房一厅的双层洋房),把大门装饰得美仑美奂的原因了。至于大门的过度强化:权威感、力量感、材料的高贵感会不会造成“高承载”(high loaded)与“过度承载”(over-loaded),反而造成负面效果,从政客到牙医到皮革匠,他们大多数是懵然不知的。浪费资源,复毁伤自己,愚不可及,莫过于此。

读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卡夫卡(Franz Kafka)的《鸟巢》,我们读出了他对空间感的心里渴望与矛盾:“它包被着我,像鸟巢包被着鸟。”被包被有保护的感觉,但同时有窒息感。长期住在500平方公尺的一般贫困阶层都无法躲开那种封闭的窒息感。太大的空间亦会有反效果,德国一流的文化哲学思想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论诗人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作品,如此点题:“人会在建筑里迷失”。不少高官显要就这样迷失在他们自筑的“宫殿”里,找不到出路,甚至处处碰壁。想想看,如果你睡在一间能容纳50个学生的教室那么大的寝室,午夜梦回,你醒来那一刻会不会有身在旷野的迷失与错觉?

由于我对空间感的偏执,我经常希望我所勘察的住宅有中庭(atrium)的设置,尤其是占地较广的独立式洋楼,这与日照指数有关系。大多数屋宅都有采光不足之弊,2楼或3楼的百叶窗可使采光度好些,但要防大雨滂沱时漏水。我去过北京与上海的合院(三合院),那种宽敞的感觉使我想起无拘无束的童年,植物使中庭与合院多了鸟语花香,我甚至聆听到流泉潺潺的声音。这些从盆栽、花丛、池塘的饰物作用已不仅是装饰,它们还能吸收碳气,并带给人体氧气、水蒸气、负离子,而排除掉一氧化碳、苯与甲荃。公司办公室的建材最多这种有害的物质,回到家里如果人们又面对同样的化学生态,命都要短几年。

大家都懂贝聿铭。贝氏是建筑大师,他是西方主义的集大成者。本文无意为他锦上添花。家宅设计或许更应该参考王大闳与李承宽。王大闳擅于用钢筋混凝土凸显木建筑的原质性,借力使力,“西学中用”。李承宽这名建筑师曾受教于名书画家吴昌硕,他的家居设计最具文人色彩或人本气质。他们的建筑作品那种东方情调令人着迷,而他们的风水布置顺乎自然而又应合自然。关于这方面的进一步析论,下篇再谈吧。

2009年7月17日星期五

朝鲜挑衅 与中日制海权

朝鲜挑衅 与中日制海权
线装情结:
2009/07/13
温任平

朝鲜选择在美国国庆日那天发射5枚导弹,挑衅意味甚浓。不过,举世都知道金正日此举旨在团结内部,为其幼子金正云继位铺路,大家的反应也就见怪不怪。7月6日(周一)的日经指数如预料下挫135点,日本政府这次又可找到很好的借口扩军,要求美国尽快与日本建立反导弹系统。

这种政治形势对东北亚的稳定不利,同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亦构成相当的障碍。日本目前拥有两艘能载8架飞机的小型航空母舰,中国连一艘航母亦无,没有制海权。航母是海陆空力量统合运作的平台,在1949年10月国民党军队败走台湾,美国派两艘航母守住台湾海峡,毛泽东便无法挥兵东进。制海权很重要,当年的拿破仑如果他不那么迷信攻无不克的陆军,他便不会在海上输了给由英国纳尔逊领导的舰队。英国的海军在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即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最强,拥有全球幅员最广的殖民地。

制海权的重要
美国很早就知道制海权的重要。英美两国争霸的19世纪初叶,美国科学家曾赠送以蒸汽机发动的船只
模型给拿破仑,暗示美国有意助法国一臂之力,加强海军配合法国的陆面精锐部队,打垮英国,但拿破
仑就是不听,种下日后兵败的祸根。这宗历史事件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清末由李鸿章等洋务派争取成
立的北洋水师,这支水师从配备到发展处处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掣肘,以致有1895年甲午
战争,北洋水师毁于一旦的惨痛经验。当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搞洋务运动的同时,日本人撙节日
常开销,在近乎半饥不饱的情况下大力强化其海军实力。20世纪初日本开始在制空权方面加大力度,
30年代的中国在海上没有制海权,陆地又缺乏空军掩护的状况下,焉能不一直在捱打?当美国夺去日
本的制海与制空权后,日本的本土即裸呈在美国的军事打击之下,怎样打,要丢威力多大的炸弹,全由
杜鲁门与其太平洋将领去斟酌。

迅速蜕变成文明国
日本最会利用客观形势做对自己有利的事,中国花了2000年时间让原始社会晋入阶级社会,日本
花了数百年时间即完成这一过程。隋唐期间,日本使节细心学习高度发达的中华文化,使日本迅速
蜕变成了文明之国。明治维新,刻意扩军,发展海军,击垮了中国的北洋水师,又用《马关条约》
向中国榨取到两万万三千多万两白银,日本利用这笔数额庞大的赔款发展重工业,进一步扩充军
备。1905年日俄大战,日本居然打败了气焰嚣张的北极熊。日本人是踩在中国人的躯体上变得愈
来愈高的。日本在1910年占领朝鲜半岛,30年代占领中国的东北、华北,并扶植汪精卫于南京成
立傀儡政府,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好战,预备对中国来个“全垒打”,美国可能
会与日本达致协议。接下来的局面将是中国地理版图缩水,日本的卫星国增多,但日本执政的近
卫文人政府,拗不过东条英机与其他鹰派,于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同时与中
美作战,如此一来,败局已定。

政治诡异多变
二战之后的日本可以说只剩一堆残垣废墟,但世事难料,政治诡异多变,韩战于1950年爆发,美
国参战,中国派志愿部队前仆后继助战,中国兵员死了几十万。在韩战期间军需用品的订单,美国
因利就便交了给日本,日本工厂日夜不停,24小时开工,打造各种军用配备。韩战打了3年,日
本的经济也就恢复了元气与动力。60年代的越战,中国抗美援越(上一回是抗美援朝),日本又
得到美国如雪片飞来的各种军需订单。日本一次又一次地踩着中国人筑成的“人梯”往上攀,到
了上世纪80年代下半叶,日本已是富甲天下了,人均全国生产总值甚至超过了美国。

没有人知道日本会借这趟朝鲜的高度挑衅行为作出什么回应。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的民意支持率只
剩下19%,照笔者揣测,他可能力促已经制订的“新防卫计划大纲”(2010-2014)提前实施,不仅
对钓鱼台的态度将更强硬,甚至对东海油气田与专属经济区的立场更无意妥协,如此麻生太郎即可
保其相位,亦有利于自民党未来的选情。2008年年杪,中国国防部透露拟建第一艘航母(美国有
27艘航母),日本大力反对,并要求美国售卖F-22猛禽隐形战机给日本作为防御之用。F-22战
机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机种,以日本的海军实力如辅以F-22,日本肯定是亚洲的军事超强。朝
鲜搞的军事小动作,只会惹来邻国日本的军事反扑,并陷政治盟友中国于窘境。

读书经验与知识转移

读书经验与知识转移
2009/06/01
线装情结:

●温任平

我自己是一个服膺“终身学习”的人,不避讳的借用马英九的话:“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小学三年级我便开始迷上《儿童乐园》与武侠漫画,那时我在美罗火车站新村平民小学念书。那个时期的武侠漫画版本与黄玉郎,马荣成的版本大异,8公分 X 12公分的开本,左边用线钉好让篇页不致散落。书厚一公分,通常上下两集线装成一套,租一套书每天5分钱。武侠漫画是我的阅读启蒙,它开拓了我的想像空间。

国内许多城镇迄今仍无公立图书馆,镇上的书局只卖文具兼考试参考书。50年代的美罗火车站新村人口不足2000人,根本找不到书来看,如果那时没有武侠漫画,我这一生可能就与文学无缘。同理,如果我上了中学仍独沽武侠漫画,不去接触其他书籍,我这一辈子也可能停留在“只会看公仔书”的层次。中二(14岁)我在美罗中华中学念书,比我年长的师兄介绍我看一些宣扬左翼思想的书,读之味如嚼腊。反而觉得徐速的《星星•月亮•太阳》、《樱子姑娘》比较有感情,有血肉,那时香港的高原出版社、台湾的皇冠出版社印行的书,远较歌颂阶级斗争,字里行间遍布左翼教条的宣传读本有趣得多。

初中二我便购得痖弦的《苦苓林的一夜》、余光中的《钟乳石》,还有力匡的两部诗集。高中毕业后我已厌倦每节四行,韵脚整齐的“高原的牧铃”式浪漫,对冷隽的《钟乳石》更感兴趣。1967年到1970年期间我陆续购入余光中的《莲的联想》、《左手的缪思》、《逍遥游》、《掌上雨》、《望乡的牧神》……对余光中在诗与散文方面的大胆创新,在文学批评的博学雄辩,十分折服。这个时期分布于西马各地10个分社的天狼星诗社同仁,在我与瑞安的大力推荐下,几乎所有成员都人手一册。文星丛刊是不起眼的口袋书,在海外发挥力量之大,恐怕连出版人都始料未及。

一起找书一起学习
今日这一代的孩子也看武侠漫画,版本与我们那时代不同,绘画的技术卡通化、夸张化,从前我们看的武侠漫画,背景的山川草木,有中国画的特色,今日的武侠漫画,镜头 zoom in 然后 zoom out,挪用摄影机的效果。我们那一代,父母从没带我与弟妹逛过书展,因为那时不时兴书展。今日的父母大可在假期举办的大型书展,携同孩子,一道去逛书展,一起找书一起学习。做妈妈可以翻阅、购买她喜欢的烹饪指南,做爸爸的可以对照各家各说提出的投资策略。参与书展摆卖的出版社众多,适合各阶层的不同阅读偏嗜与口胃。我钟爱的是语言、文学,但不强求其他的读者与我的趣味相同。知识多元,资讯更是千汇万状,所谓“各花入各眼”,开卷有益。

从亚里斯多德,到近代的洛克与康德,经验学派与天赋学派的辨争已有数百年之久。持平的说,儿童(或一般人)的先天秉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学习更是不可忽视。每个人的体验或所见所闻有限,人的寿命亦有限,我们不可能样样通晓,从书本的阅读,我们可以将别人的心得、体会、经验“内化”(internalized)为自己的,然后藏在记忆库里。

这么说不等于否定天赋的重要性甚至决定性, Thomas Armstrong 于《经营多元智慧》一书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其强项智慧与弱项智慧。如果一个孩子数学智慧较差,学习数学就比其他孩子面对的困难较多,容易有挫折感。有空间智慧(Spatiat Intelligence)的儿童对建筑学有兴趣,于绘画较得心应手。没有或欠缺音乐智慧的孩子,父母迫他背乐理、学钢琴,何异执行清代十大酷刑?父母携同亲子一起逛书展,观察孩子爱看的书,大概可以看出这孩子的兴趣取向,方便“因材施教”,也方便“对症下药”。做父母的因年龄的增长、工作的需要,嗜好也可能有所转移。10年前不读郑石岩、林清玄的心理学与菩提系列的成年人,今日在宗教方面有了体悟,觉得他们的书籍非买不可。

笔者于10年前对养生之道、食疗保健的书兴趣缺缺,能吸引我的大概只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东方主义,后结构主义……而今天我买的却是《地球上最健康的150种食材》与另一部同样是比砖头还重的厚著 Holly Phanerf 的《Herbs Demysfified》。

儿童在知识方面应该增长、变化,成人岂能固步自封,在原地踏步?

通用汽车破产的联想

通用汽车破产的联想
2009/06/15
●温任平

奥巴马精明干练,他已改变了候任总统拯救国产汽车的小企图或意愿,派财长盖茨勒为年杪他的中国行铺路。救国家当然比救汽车重要啦——
美国的3大汽车公司通用、克莱斯勒、福特,先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还记得去年11月10日当时的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还特地前去白宫与小布什商谈了90分钟,力陈援助3大汽车的重要性。当时的小布什没有承诺什么,因为包括当时的财长包尔森在内的财政专家,还有共和党党要及大部分白宫幕僚都反对拯救底特律的3大汽车企业。没想到候任时期的奥巴马在上任4个月后,居然会让本来就百孔千疮的克莱斯勒破产,最近更让象征美国国威的GM(通用)步克莱斯勒后尘申请破产。

50年代威风八面
克莱斯勒的破产并不奇怪,这间公司太烂,但福特(Ford)在汽车业是老招牌,历史含金量最高;而通用是美国汽车工业的龙头老大,自1932年即击败福特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生产公司,雄踞“世界最大”长达77年。50年代可以说是通用最威风八面的年代,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市占率逾
50%。由于通用的市占率与主导地位,美国政府曾考虑用反垄断法把通用拆细,这情形与美国近年来的
紧盯微软电脑,并以反垄断法对付微软相似。

1952年,通用之声势如日中天,是年艾森豪威将军获共和党提名竞选总统,并顺利选上。这位五星上
将委任当时的通用总裁查尔斯威尔逊为国防部长。踌躇满志的威尔逊在1953年1月15日的参议院听证
会,面对询问讲了一句震撼全世界的话: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对我们国家有利的就对通用有利,反之亦
然。”(what is good for the country is good for GM, and vice versa)。

当然那时的威尔逊总裁完全无法预料,在经过了几个世代后,GM于90年代中期就开始走下坡。2000年,瓦格纳继任通用总裁,因处理不当,亏掉20亿美元,瓦格纳虽然施出浑身解数,开发新车种,推出多款新车型,但仍保不住通用下滑的命运。

2005年,通用全年亏损高达86.5亿美元。2008年油价高飙,通用旗下的“悍马”(Hummer)耗油量之
大,令消费者退避三舍。当然底特律汽车工业的没落和丰田(Toyota)、本田(Honda)、日产
(Nissan)还有其他日本汽车的愈来愈受到美国人的欢迎有关,所谓此消彼长。日本的3大汽车公司
质佳
省油,不断在技能上创新求进,相形之下,美国的3大汽车仿似臃肿的恐龙,反应迟钝,不思变革,被
淘汰只是时间问题,油价飙升与金融风暴仅加速了它们衰败的命运。

撙节开销裁退员工
今日取代通用成为“世界汽车之最”的是丰田,虽然日本汽车在这一轮的金融海啸中亦受重创,从丰
田2008年的盈利锐减了71%,可窥见端倪。但这并未伤及日本汽车公司的元气,虽然它们为了撙节开
销,裁退了不少员工,也减少了过去给予员工的一些福利。日本汽车的3大应该能捱过这趟凶猛的经
济衰退,但通用撑不下了,取代瓦格纳成为通用新总裁的享德森在2009年6月1日申请破产。一个美
国梦破碎了,据悉硕果仅存的福特目下正增产以填补克莱斯某与通用留下来的“市场缺口”(market
gap),因为美国人当中还是有不少保守人士相信“爱美国就得用国货”。

救国家比救汽车重要

一叶落而知秋。小布什掌政8年,穷兵黩武,财务赤字不断扩大。次贷引发金融危机后,800多间银行
倒闭,美国国力日衰,上任后的奥巴马了解到为美国汽车注资纾困,等同姑息养奸。当前的世界局势很
奇怪也很微妙,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负债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政府现在鼓励国人储蓄,中
国为了促进内需,刺激国民消费。美国人现在愈来愈喜欢耗油量小的日本汽车,但耗油量小的日本汽车
在中国市场销量反而委缩,耗油量较大的豪华轿车,甚受欢迎。此消此长,互补有无,使中美两国愈来
愈像命运共同体。冷战时代,美苏关系是“保证一起核子毁灭”;当前的中美关系是“保证一起经济
毁灭”。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一甩手掷出去,美元的价值趋零,变成废纸一张,但中国30年来
改革开放累积的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亦化为乌有。

奥巴马精明干练,他已改变了候任总统拯救国产汽车的小企图或意愿,派国务卿希拉里、众议院议长
佩洛西、财长盖茨勒为年杪他的中国行铺路。救国家当然比救汽车重要啦。

逆情绪行动

逆情绪行动
(2009/06/22)
线装情结:

●温任平

我们经常说:“爱情非由脑决定,而是由心主宰。”(Love does not follow the mind, it follows the heart),这句话点出恋爱的非理性,凸出爱一个人后面的情绪、感性的力量。另一句话说:“爱情是盲目的”,或可为上面的判断提供注脚。

本文不讨论爱情(笔者对“爱情”了解十分肤浅),我想指出的是吾人待人处世,应付日常事务,如果被情绪带着走,由喜怒哀乐的原始感性决定我们的举止行为甚至事业方面的重大抉择,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情绪化的反应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话:“我在那儿跌倒,就要在那儿爬起来。”其实这是十分情绪化的反应。一个人会在某个地方跌倒,那儿要嘛有一道坑,更坏的是有个窟窿,不然好好的一个人怎会在那儿躀倒呢?既然地理生态不适合自己,实无必要因一时意气坚持要在原地拼搏。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理性地找个更适合自己的地方发展吧。

在赌场输了钱,硬是要复仇似的在同一赌场把钱赢回来,正如在股市里输了钱,硬是要从股市捞回来一
样,恐怕落得泥足深陷,愈输愈多。成年人不仅要懂得逆向思考,还得学习“逆情绪行动”。以股市为
例,有多少人在综指801点到920点低价买进(综指920点是break-up point),在今日综指1090点卖出的
呢?经济状况如此恶劣,2009年第一季的公司业绩出炉肯定十分难看,有多少人敢进场吃货?有的,那
些掌握内幕消息的人,那些炒家,还有那些深谙逆情绪行动的高手,市场情绪低迷,这些高手却能逆情绪
行事,看到了机会。

综指迄今已飙涨了35%,如果股友因前些时候错失逢低买进的良机,心有不甘,按捺不住冲进股市碰运
气,被情绪左右,失手的可能性太高了。错过了不要紧,只要股市还在,机会仍在,这节骨眼逆情绪行动
的“从容等候”变得十分重要。

自欺欺人的乐观
“逆情绪行动”非笔者之发明或发现,而是金融分析大师Bengamin Grahm的睿见。他的大著《聪明的投
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叙述的情况,与2009年6月的全球投资情绪近似:缺乏安全感,
战战兢兢却又自欺欺人的乐观,大家都企图说服自己市场已触底,全球(包括大马)经济的最坏时期已经过
去了。这种情绪的危险让人性的贪婪泛滥,手上持货既多,又不愿放盘沽货,忘掉“锁定你的利润再说”
(lock in your profit first)的理性抉择。逆情绪思考,让我们在股市大热之际保持客观、冷静,股
市低迷不振,我们却热络地寻找优质股,乘低吸纳累积。

逆情绪行动,不仅可以用诸于股市、汇市、房地产市的投资,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你不一定喜
欢你的企业伙伴、股东或面前的顾客,如果你跟着情绪跑,你会对身旁的人下逐客令,但这样做会严重
伤害到你的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与客源。逆情绪行动,让你懂得与自己讨厌的人交往,偶尔“交手”,仅
止于打哈哈式的调侃,点到为止,不伤和气。人如其面,各各不同,孪生兄弟∕姐妹行事作风亦未必一
模一样,我们得学会接受与学养、性情、脾气、言谈行为与自己大异的人交往。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
谋。”这儿的“道”涉及“大是大非”,友侪之间意见相左与国家民族的“道”无关,逆情绪而行,便
能包涵容忍。顺情绪而行,彼此一言不合,可能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
如果你与朋友相处,实在无法悖逆内心的喜恶,与敌为友,与狼共舞,折衷之道宜乎“君子之交淡如水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开罪对方大可不必。人际关系恶化,敌人愈来愈多,朋友愈来愈少,自己的日
子也不会好过吧。所谓“逆情绪”非“扭曲情绪”,而是避免为情绪左右,理性行事。逆情绪不仅是成熟
的表现,也是高度自律的修养。在股市里,逆情绪而行使你不会因股价走高而得意忘形,因股价下挫而痛
不欲生。在人事联系方面,逆情绪而行使你既能顾全大局又能广结善缘,两者都是所有成功人士身上必
须具备的条件。

35岁退休的鸿图大计

35岁退休的鸿图大计
2009/06/08
线装情结:

●温任平

恐怕自讨苦吃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0到39岁确乎是“有所建立”,在事业
有所建树的10年。但35岁不到就赚够了钱,安排退休,无论怎样说都早了
些。而且最重要的前提是,怎样在35岁赚够钱,经济基础扎实,如果35岁
仍然是“餐餐揾食餐餐有”,银行存款连10万令吉都不足,夸言35岁即从职
场退役,恐怕自讨苦吃。即使35岁手上有了一桶金(100万令吉),退休之
后这100万令吉最多也只能吃个10年8年,没有额外收入,这一桶金很快
就“坐吃山崩”,不可能吃到70岁。

在网络科技狂潮席卷全球的90年代,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是上市科技公司
的CEO,30岁还不到身家已逾亿。那真是世纪末的疯狂现象,这些30岁左右
的科技新贵最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我要退休了,也赚够了,我要过自
己的生活。”但真正做到急流勇退,在2000年科技泡沫破碎前全身而退的
人并不多。只有极少数头脑机灵者于2000年正月11日AOL与Time Warner
事件发生后,一叶落而知秋,预见科技危机,赶快套现离场,捞得盆满钵满,
其他年轻的科技大亨,都在泡沫破灭后打回原形,甚至债台高筑。

很难抗拒股市诱惑

股票交易,正如期货、期权买卖是一种“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
,由于人为操作猖獗,它愈来愈不能反映“实体经济”
(substantial economy)的真正状况。追逐快速金钱回报,笃信赚钱要趁早
的人都很难抗拒股市的诱惑。但赚钱快,输钱也快,赚到快钱而能在股海中跃
身而起,跳到岸上,金盆洗手的如凤毛麟角。

1981年到1986年的熊市,中间曾回弹64%,1993年开始延续至1997年的熊
市,甚至强烈回升了91%才全面下滑。过去两个多月来在“熊市牛”赚到钱的
人,宜乎慎。年轻人贪功好胜,以为自己幸运,拿到贴士就下重注,恐怕会
破坏了自己早先拟订好了的35岁即退休享乐的鸿图大计。我想在这儿提醒
股友,大马股市迄今已回涨了超过33%。

我最近与两个客人会面,一为银行高级执行人员,负责货币买卖,他盯住的是
美元、欧元、日元、澳元与人民币。他见我那天刚好放出3000万的美元,
为公司省了一笔亏蚀。40岁上下的人,言谈举止淡定老练,气色红润,有
自信,难得的是十分谦和。他告诉我他浑身上下都没病,健康得很。我以手
诊学看了他的左右手掌,发觉客人的血压有异。他才长叹一声告诉我:“没
有人看得出我的身体出了状况,我的血压是180,严重偏高,我的整个身体
系统联手做着一件事,便是让我的外表看不出有丝毫病症。”我可以想像一个
每天都要买卖货币动辄几千万的金融主管的心理压力。他的EQ、他的“超
自我”(super-ego)想尽办法替他瞒住了五脏六腑,只有血压瞒不住,是血压泄露了他内心的焦虑不安。

心理压力造成伤害

还有一位身兼三职的年轻人,28岁。从钟点佣人、房屋地产交易、游客土产
食品,他都参与。大学时代他从事直销赚了第一桶金,即蜕变成一只经济八
爪鱼,只要有利可图的隙缝,他便往那儿钻(赚)。28岁,才90磅,即40
公斤,肚子凹陷,还没届少壮之龄,已开始驼背。我对他印象深刻,因为他
身披一袭黑色的像大衣的外套来见我,但即使外套如何宽松都无法遮掩他瘦
削的身型。他与我见面握手之际,先得用手帕抹干净掌心的汗(我们在冷气
咖啡屋见面),我起初还以为那是与陌生人见面难免的紧张引致,不以为
意。等到看完了紫微斗数,我顺便观察他的双手时,惊见他两手的生命线、
头脑线、感情线、事业线的纹沟都布满了汗水。客人气血两虚,已经够麻烦了,还有副交感神经失调之象。这是过度的工作重担,心理压力造成的伤害。我想起
那天早上我在吃早餐与卖粉面的容嫂的谈话,我问她:“你的生意那么好,
为什么12点就收档?中午那一轮食客不是更多吗?”容嫂的回答是:“我
早上4时多便起来准备各类食物,中午已很累很累,再做下去,我怕赚到了
钱,却没福份用这些钱。”

能35岁退休固然好,但是得看天时、地利、人和,不要像挤牙膏那样挤逼
自己,把自己的健康挤歪挤瘪。美好的追求不是这样的,金钱不是幸福的同
义词。

赚钱趁早再议

赚钱趁早再议
2009/06/29
装情结:

●温任平


我对“赚钱要趁早”这个行动指导原则,并无否定之意。但我希望有这种雄心的人要有心理准备:一是不要因为过劳而赔掉了健康,勤奋是美德,搏命是愚昧——
拙文《35岁退休的鸿图大计》(<商余>8.6.2009),引起好些回响。周晓玲小姐以春夏秋冬的季节秩序与人的生命阶段作一平行比较:春天播种,秋天收成,应合大自然定律。35岁的炎夏便收割禾青,似乎早了些。她同意我的看法,用秋收冬藏的生态规律,为我的见解作了很好的补充,使我受益良多。

另一位教工商管理的戴芬妮博士却不同意我的意见。工作拼搏以不损害健康为原则,“赚钱要趁早”实无可厚非。把话掉回来说,如果赚钱不趁早,难道要到年过耳顺古稀之年才匆匆上路吗?与其年老力衰,心有余而力不足,何不在25到35岁体力精力都充沛的阶段大干一番,事半功倍!

全心全意追求新生活
她告诉我她的长子是机长,也有35岁就退下来的打算。现在的打拼是辛苦些,但不少从事电讯业、科
技业、金融业的新新人类,所谓generation Y何尝不殚精竭虑,工作负担超过一般上班族的负荷?先苦
后甜,先博杀然后“享福”,这样的思维模式,对还是错呢?她的机长儿子准备休养生息10年,在45岁
东山再起,做别的工作,向过去说再见,向未来挑战,过另外一种新生活。全球首富的比尔盖茨从微软
的最前线退下来,全心全意与他的太太联手经营慈善事业,便是追寻另一种新生活,追求另一种价值的
实际行动,虽然比尔盖茨未能在35岁的少壮之年从微软退场。

这儿可能要讨论一下财富的累积形态。在过去,人们含辛茹苦把工作换取到的薪酬,把做生意赚到的钱,
每月储蓄起来,积少成多,费时旷日,优点是稳打稳扎,每个月的银行账户款项都在增加。不过银行利
率毕竟不高,要拿出来投资可以赚钱也可能亏蚀。银行提供借贷加强银行存户的投资意愿,这是上班族
以及预备在适当时候出来创业的上班族的普遍想望。这些人没有多少个能在35岁退休的,除非是中了
彩票,手上多了一笔横财才有可能迅速发富。能够在35岁退役的人,要嘛,身兼数职,搏命赚钱,甚
至把健康也赔上了;要嘛,靠创意求财。

社会企业宝贵资源
我去过一趟北京中关村,与多位30至40岁的有钱知识分子见面,他们被称为“知识富翁”。这是一个
知识密集的时代,“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s)是社会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经济发展最重要
的动力。我想在这儿提醒读者的是,“集成”(integration),“合成”(synthesis)甚至“混成”
(mix and match)也是创新。

过去作为第一笔投资款项的储蓄是辛勤劳动的成果,其累积过程是线性的,而今日却是非线性甚至是
脱轨型、飞跃性的。脱轨型财富累积与飞跃性的财富暴增都是“博彩经济”(Casino economy)的成果,
其中有许多投机的赌博的成分。从亚当史密斯到马克思的多劳多得的概念,在全球化、经济自由主义化的
今天,受到挑战与颠覆,当前急功近利的牟利方式是在股市里找门路,等贴士,然后下重注,几趟下来
,自己的财富就翻了几翻。另一种方式是把一份计划书呈交给银行,然后向后者借贷,计划行得通,
公司赚钱当然可按月还钱给银行,一旦投资或投机失误,则申请破产保护或由有关方面清盘。

拥有百多年历史的金融机构雷曼兄弟会崩盘,是因为它与美国其他3大投资银行一样发明了许多金融
衍生产品,它提供的杠杆比率高达40倍。有1万美元,你可向银行借40万美元,次贷及其他金融产品
只要涨2.5%,公司就能赚一倍,但这类金融衍生产品一旦下跌微小的1%,公司马上就出血,亏掉40%。
不少金融新贵从2000年一直赚到2006年,美国房地产飙升了80%,这些人如果及时抽身而退,身家有
数亿,自然可以35岁退休,甚至可以坐在轮椅吃到老。

投机性愈强,赚钱的机会愈大,所谓高风险高回酬。这些30多岁的少壮派如果尚未成家,没有家庭
的负担,或许(这儿不讨论道德不道德的问题)可以如此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因为“过得海就是神
仙”(俗谚)。如果全部亏掉,倾家荡产,30岁前后那时才遵循孔子遗训“而立”一番亦可,当然一切
都得从零做起,因单身汉不必养小活老。

在美国可以申请福利金,每月拿个数百元勉强过活。在大马,30岁身强力壮,只要当事人肯放下身段,
从卖手机到捧盘子到做外劳才肯做的蓝领工作,养活自己一个人并不难。捱过了困难时期,说不定20
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君不见好些破产的人几年后又在企业界再展雄风?

我对“赚钱要趁早”这个行动指导原则,并无否定之意。但我希望有这种雄心的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
备:一是不要因为过劳而赔掉了健康,勤奋是美德,搏命是愚昧。创意来自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形成致
富的渠道,非一蹴而就。投机是在冒险,倾家荡产后,再图东山再起,不易啊!

赚钱趁早补遗

赚钱 趁早补遗
2009/07/06
线装情结:

●温任平

像我这种每天都要会客两个到三个小时的人,实在无可能在股市里炒作。我能把握的是全球大致的经济动向,有那些经济热点(像金砖四国),与国内的经济形势。个别股项只能从图表分析,约略窥见其可能上升或下调的趋向。股市是个“高度不稳定系统”,此所以读者从报章经常会碰上一些搔不到痒处的市场评析,如“短期走弱,中长期看俏”。不是市场分析师没有料,是因为证券市场面对的变数太多:政治因素、人为因素、公司内部因素、公司外部因素、自然灾害、区域性事件、世界性危机(比方说地球的温度增高4度)等,因此,证券市场短期甚难预测,长期则可预测。
运气最不可测

对着电脑看着股项价格的浮沉与交易量增减的股票交易员、炒家、专业股市操盘手,他们做的正是面对一个“高度不稳定系统”作短期预测,赢取对敲,或短期持票,以实盘买卖多赚一点股价差,这是非常刺激的游戏。愈高风险,愈高回酬,本就充满了挑战。挑战自己的眼光、胆识还有运气。其中以运气最不可知,即使十拿九稳(当事人有内幕消息),如果他那个月份地空会照地劫,他会莫名其妙地输钱。很多时候还
是沽了货之后股价才节节上升,因为紫微斗数的地劫不仅意味破财,还要当事人伤心。

90年代,笔者初抵都门,认识一位马老太太。她的儿女都是专业人士,每个月有给她老人家一些零用
钱。她闲着无聊,对着电视的Teletex买卖股票。她没有什么贴士,子女甚至不晓得自己的母亲在玩股
票。她的策略是看准交易量日渐增加的股项,一旦有关股项进入20大,她便买个3、5粒,几年下来还
赢了好些钱。当然,只懂一招“一阳指”便想打败股市那是很难(不可能)的事,除了马老太太本身有点
运气,我想在这儿谈的是虚拟经济也有它的介稳性,我们都有一点“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的概念,股市这个耗散性的高度不稳定系统能够保持平衡,是系统得到外部的物质能量的
挹注,使股项在不平衡的状况下相当稳定的飙涨。一旦交易量萎缩,那就是外部物质能量断失,有关股
项非崩盘不可。马老太太从交易量看到股只上升的潜能,在股价涨了少许的情况下购入,胜算颇高。笔
者要在这儿指出的是,例如有些电视上的资讯仅列出几个大热门股,可谓严重不足。要在股市里赚点小
钱,还得知道每天都在变化的20大热门股,哪只股项被淘汰掉;哪只股项却从排名16,一下子攀到
第10名去。

勿把全部财富投进股市


对于上班族与普通人(有自己的职业的人),他们如果从事快进快出,追高杀跌的股票交易,肯定会影
响日常工作效率,神不守舍,心有旁骛,不仅言不及义,而且极易犯错。有哪个老板能忍受一个经常偷
打电话给股票经纪问价的雇员的?上班工作拿的是薪酬,自己经营的生意得心脑并用,身体力行,哪里
还有余力兼顾股市?要在股市里赚钱,还是在股市低潮时买些优质股收着,等它三几个星期或三几个月
,甚至一年半载才沽货赚它一番吧。几角钱也有不少好股,研究一下它们近年来的盈利状况,本益比,
派息率,每股净利,股值(asset backing),还有面对这一轮金融风暴的抗跌能力,披沙铄金,总能
找到十只八只这些被忽略的优质股。与有经验的股票经纪或股友讨论、请教,亦可获益,让你知道哪些
是优质股,优点在哪里,方便自己筛选。

理财专家嘱咐投资者勿把全部财富都投进股市里,投进三分之一的储蓄是顶额,那是对的。赚钱趁早没
错,35岁退休云游四海有大志,但想在诡谲多变的股市里捞钱,为自己提前退休铺路,吾以为那是最糟
糕的人生规划。这一届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克鲁曼尝谓股市的长期输赢比例大致是6:3:1,6个
人输,3个人和(没什么输赢),只有1个人赢,你会是10个人当中唯一的幸运儿吗?

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A流感:阴谋论

线装情结
A流感:阴谋论
2009/05/18
●温任平


当年拿破仑挥军东迁,攻打莫斯科,拿破仑顾虑到战线太长,补给不易,于是发明了以罐装防腐的方式装载食物,这是罐头食品的起源。1933年美国仍处于大萧条的经济严冬,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其智囊觉得要在食品贸易方面有突破,可用当年拿破仑的罐头保鲜之道,方便食品在美国各州流通,甚至可以推销到国外去。这一革命性的果断措施,是美国的内需食品流通与外贸食品出口的重大突破,美国能挣脱30年代的大萧条迈入经济复苏,罐头食物贸易的跨市、跨州、跨国是一重大促成因素。

经济复苏须另辟蹊径

今日的美国,如果要经济脱困,一是科学方面有新的发现,一是生物科技(如干细胞移植)有新的突破。我们都知道全球手机的销售量在跌,第一季就暴跌了13%,在各大品牌中以摩托罗拉跌得最凶,市占率从10%陡降至6%,但iPhone由于科技更新甫推出市场,即广受欢迎,成了一支独秀的“机场奇观”(手机市场奇观)。上个世纪二战之前,德意日3国以扩军侵略的策略凝聚国民能量,提升经济,加强国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小布什主政,于2003年侵袭伊拉克,肥了军火商,胖了石油集团,却留下了难以收拾的政治烂摊子,美国要经济复苏,必须另辟蹊径。

奥巴马上台100天,于政经事务的表现不俗,外交方面开明兼具弹性,不讲传统的“硬实力”、“软实力”,用的是他和国务卿希拉里的“巧实力”。他逼AIG一群贪婪的高层人物回吐出花红,显示他不能容忍这种借政府的紧急金援而中饱私囊的行径。奥巴马最近提出修订海外税法,取缔行之经年、积非成是的许多逃税行为。当前的美国公司可以把在海外赚取的盈利,重新投入海外的子公司,这样做一方面可延迟缴税,亦方便在数字上做手脚。

如果奥巴马这一招奏效,美国政府可在10年内获得2100亿美元的“额外”税收,但奥巴马总统必须要得到参众议院的支持。不少众议员与参议员自己或家族成员亦是逃税集团一族,奥巴马要釜底抽薪,破除陋习,用正途兴革经济并不容易。2008年两党从自己的党选候选人,到两党倾全力竞逐总统宝座,正值次贷危机深化,美国经济蒙受重创之际,美国要重新主导国内外经济形势,可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使出奇招。一些阴谋论者怀疑这趟的A型流感是否是人为制造的危机。疫苗的研发,抗生素的培育必须经过无数次实验室的测试,费时可以数年甚至十数载,据石齐平先生透露,仅仅一项疫苗或抗素的研发花费动辄十多亿美元。2003年的禽流感,死亡率约60%,这一轮的A型流感,死亡率不足5%,但蔓延之迅速,比禽流感有过之而无不及。全球对当前A型流感的恐惧,可从口罩的迅速被抢购一空(在台湾,口罩的价格一度飚升近360%),胶质手套的热卖,看出一斑。

美国药剂业从容淡定

彭博新闻社访问美国药剂公司,得到的答案是疫苗可在不超过3个月内研制面市,这难免使人疑惑,怎么这一切都好像eveready似的。大马发生过立百病毒,陈忠登医学博士对立百病毒的可能变种,再度肆虐一直不敢掉以轻心,美国药剂企业反应的从容淡定,有点出乎吾人意料之外。西班牙流感发生于1918年,那时全球人口不足18亿,而染上流感的人数高达11亿人,西班牙流感分三波袭击,全球死了5000多万人。A型流感的疫苗或抗生素面世,当前全球的67亿人口一定抢购,这会制造经济奇迹似的复苏,流感的流通量当然会比当年拯救大萧条的罐头食品的流通量迅速,交易量大,利润高许多。笔者对这种阴谋论深感怀疑,因为这有点损人不利己,A型流感出现迄今(5月8日),全球有27个国家出现病例,美国也有21州被证实有人染病,美国人的性命比墨西哥人值钱,像奥巴马这样有睿智、有理想的新一代美国领导人是绝对不可能出此下策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面对这一次的流感,比面对禽流感敏捷许多,目前的风险度是第五级,流感的第二波将在秋季来袭,那时疫情会更坏,全球可能面对超过十兆美元的损失。阴谋论者指出WHO后台老板正是美国,而由于A型流感死亡率不高,它不致造成灾情失控。流感可以令世人惊恐慌张,在医疗预防这方面大笔消费。美国境内也有许多病黎,抗防A型流感的疫苗或抗生素外需源源而至,内需亦无比殷切。当然像笔者这样的理性主义者,是不相信这一套阴谋论的,如此草菅人命,以全球药剂消费来救美国经济这种说法,吾人宜乎一笑置之。谣言止于智者。

病毒变异:多事之秋

病毒变异:多事之秋 2009/05/25
●温任平

读了不少唱衰中国与唱好中国的文章,心里有许多感触。唱衰中国的以 Gordan Chang 的大著《The Oncoming Collapse of China》最有“分量”,内容一面倒,资料的引用庞杂丰富,但处处断章取义,或故意往坏的、负面的方向引申,令人不耐。

美国著名的美林银行驻上海的中国投资策略主管崔大为(译音),于5月15日的电话会议发表谈话,“中国政府正在做着的,正是前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于2001年做的事”。格林斯潘于2001年做的是放松房贷,以房屋荣景去治疗科技泡沫破碎所造成的金融创伤。崔大为指出自2009年正月以迄4月杪,中国房销较2008年同期高35%,增加的贷款达5.17兆人民币,款项之大,超过2008年全年的增加值。崔大为进一步说:“中国人民要向银行贷款比过去容易多了,我觉得中国政府的方法是以房地产繁荣维持经济增长,牺牲中国长期的、健康的成长换取短暂的经济增长。”

经济缓化付出代价

令人莞尔的是在同一个电话会议中,美林的首席亚太经济学家邦德(T. J. Bond)完全不认同崔大为的看法,邦德指出中国的信贷增长才开始几个月,它不可能这么快就泡沫破碎,资产泡沫的形成通常都需要3至4年。美国的次贷信用危机从2001年到2007年开始爆破费时7年,中国于此际宽松化贷款,是要缓和迫近眉睫的经济缓化,与这种缓化中国社会要付出的巨大代价。

彭博通讯指出今日这场因美国次贷房贷引起的全球金融衰退,到头来“获得好处”的仅有中国。5月12日索罗斯甚至更直率地说,中国将逐步挤下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权,并有能力取代美国的全球政治地位。

标普(Standard & Poor)表示美国经济得耗上3至4年要到2013年方能康复,大多数的言论都似乎认定美国在未来数年经济走下坡,中国则能脱颖而出。我也相信这种观点,一直到A流感出现,笔者才对一个以中国领军的强大亚洲的崛起感到怀疑。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诸国对流感的控管松弛,飞机搭客无需填写是否有呼吸困难、喉咙痛、发烧、感冒、咳嗽……等症候的表格,这些国家相信它们的国民懂得“自律”,即病患者会休息不出国门,这与亚洲诸国检控严格,以体温检测器(Thermos Scan)衡度搭客体温是否异常,要填写表格申报是否有发烧等患病迹象回然大异。世卫曾声称A型流感一旦蔓延,全球67亿人口可能有三分之一受到传染,这么厉害而又迅速的病毒传染,亚洲诸国的老百姓实在难以想像,何以北美在全球化的最重要媒介工具——飞机搭客的体况方面防卫竟然如此松懈,要病人“自律”岂非缘木求鱼?

病毒变种更难控制

笔者忧虑的是一方面是A流感蔓延之迅猛,全球包括印度、土耳其、大马在内的37个国家已确诊了新型流感(5月17日为止),8月到10月的第二波流感杀伤力将更大,而秋季天气变凉,也正是禽流感(SARS)极可能卷土重来之际。如果人传人的 HINI 与猪传人的 H5NI 两种病痛会师,病毒会变种而更难控制,也更难治好。首当其冲的是中国(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及东南亚诸国。迄今日为止,美国确诊 HINI 者,人数最多,共有4714宗,死亡仅5人,但 HINI A流感一旦在中港台星马与非典型病毒混杂衍生,死亡率必然暴增。

不要忘了,2003年非典型病毒的死亡率是60%,一旦非典型病毒与A流感病菌混种,其杀伤力与传染速度的迅速,恐怕会把许多绝佳的经济复苏计划都摧毁掉。以大马的情形而论,我们还要面对伺机待动的立百病毒与正在肆虐的脑膜炎病毒,上面几项病毒均能飞沫传染,病患者一声咳嗽,一个喷嚏,5尺之内,亲朋戚友,很难不中招。

经济要回暖,人们的消费意愿必须先回暖,多种病毒的变体出现或“可能出现”,使人们减少去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不出国旅游,不作无谓的生意应酬。大家甚至懒得出门,因为出门上街要戴口罩,既不便又麻烦,经济要复苏戛戛其难矣。目前能对抗A流感的药物只有瑞士制的 Tamifu 与英国药厂生产的 Relenza(喷雾剂),在香港,这两种药都被人抢购一空。横在我们面前的是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9月与10月期间,中港台星马将会为对抗病毒混揉的灾情大忙;而美国则要为恰在这个时期企业债、金融债、信用卡债、地方政府债的违约而大乱。次级房货耗掉美国13兆美元(46兆令吉),在9月10日爆发的第二波金融风暴将可能侵蚀掉美国27兆美元(95兆令吉),把第一波金融风暴的力量乘以2,即可知它的杀伤性有多大。

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

(41)理发师的议论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41)理发师的议论

理发师在我耳际嘈嘈切切
主题绕着:政党、政客、政策
这里头有民族大义的问题
国家权力运作的问题
当然还有我两边鬓脚
整齐不整齐的问题

老旧的冷气调节嘈嘈切切
没有谁拨弄三弦,第五频道播着
热门歌曲。理发师告诉我
头发稀薄了,他劝我不必买生发剂
这是新陈代谢的问题,他说
荷尔蒙分泌的问题
头发自己愿意不愿意
自力更生的问题
(《星洲日报•文艺春秋》,2001年5月27日)

诗与禅趣

诗与禅趣
温任平



洛夫与笔者初识于1973年,诗人在家里请吃晚饭,座上客有痖弦、张默、周鼎等数位创世纪诗社的同仁。洛夫号称一代诗魔,有关他的评论数量可观,多从超现实主义的角度切入讨论:或分析他的动态语言,或探讨他的狂暴意象。余光中曾经称他为“用伤口唱歌的诗人”。

我留意的反而是洛夫笔下的雪,近期诗人出了部诗集《雪落无声》,似乎证明笔者的观察没走眼。洛夫今年73岁,他在〈如是晚境〉的代序里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对雪有一种特殊的情绪。……喜欢它那种冷静、洁白、空茫的属性。……负手窗口,闲闲地四顾着天地间一片纯白,雪在无休无止地飘落。这是一个骤然失去声音、颜色、名字和个性的世界,给人一种强烈的浑沌的美感……但把我全部占有的却是一种绝对的宁静。”

我觉得洛夫中年以后的诗,较早期质朴明净,渐趋于禅境。他写〈叠景〉:“一只寒鸦/从皑皑白雪的屋顶/似有若无地/飞/了/过/来/我的窗口/骤然黑了一下”;他写〈观砚〉更是匪夷所思:“好深好深的黑井/一只青蛙/从芭蕉的徘句中/跳了进去”。

洛夫的诗,使我联想到禅宗的一则公案:

僧问:“什么是摩诃般若?”

清耸:“雪落茫茫。”

问话的和尚表示不会,清耸于是为他说偈:

摩诃般若

非取非舍。

若人不会

风寒雪下。

龙华寺的得一和尚曾记下后面的一问一答,也是与雪有关。问:“如何是我自己?”答:“你是雪上敷霜”。禅宗有所谓“心印”一说,因为开悟难以言喻。禅的妙谛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儿的“心”指的是“真如”。

洛夫诗中的禅趣,在于直接投入感官所及周遭的情境里,没有赘言,全凭直观。前面所引禅宗问答并无逻辑可循,可谓“不可思议”(acintya),洛夫笔下的青蛙,从徘句跳进黑井,同属不可思议。乌鸦掠过皑皑白雪的屋顶,窗口黑了一下,写的是自然和其间的一点变化,以及当事人面对变化的一瞬。自然的衍变使人看到自己,觉出自性的存在,禅机尽在其间。如此而已。

2009年5月17日星期日

(40)灾劫写真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40)灾劫写真

藏经阁着火了
线装书里头的篆体隶书
因烫伤而喊痛

平日沉默的僧侣
逃亡的脚步何其迅疾
好狂的风
天空一片红

烧焦的树梢
悬着一个残破的木鱼

地平线那端一只狗
不知为什么在吠
《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2000年9月26日

(39)大选写真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9)大选写真

当漫画海报用刺眼的漆涂抹
当树梢挂各色的旗
当路面的洞被填平
当沟渠淤塞的垃圾被清理
当政府高官笑脸迎人
当经济指数急遽回升
当风带来焦躁的气息
当历史的血腥记忆被勾起
当大众的诉求尘封在历史档案里
当沉默的大众继续保持沉默
《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2000年9月2日

(38)大学写真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8)大学写真

教授
和他的经院哲学
终于变成大学行政大楼前的冬青树

学生读着
那些挤满了专门术语的笔记

明天大家都得聆听训话
不可抗议,不准示威,不能游行

讲堂挂着领袖的肖像
允许不同角度的凝视

宽容和自由
我们都有

《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2000年5月27日

(37)中国结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7)中国结

在八百伴二楼的手艺中心
一群人学习怎样去织
中国结,让它看来
像罂粟盛开

像罂粟盛开的
中国结,那一群人
小心翼翼去拆
解,让它溃散
垂悬成一株株红绒的泪
《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2000年5月9日

(36)陌生人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6)陌生人

陌生人
允许我再看清楚你
电子游戏场的哗笑
移动不定的多彩光束
只有你的眼神
令我着迷

陌生人
允许我趋近你
摩肩接踵,挤向
人潮,挤出
人潮,无非为一睹
你的庄严与神秘

《星洲日报•文艺春秋》
1998年4月26日

(35)印章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5)印章

上面雕个石狮
下端刻着
工整的篆字
那就是我了

石头的来源
书艺的表现
灿然的红渍
仔细瞧
每一刀,每一划镂下的
还有民族的兴衰与阴晴

《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1998年4月22日

(34)老虎玩偶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4)老虎玩偶

午寐浑茫
神游于淼静皓白的北极
海象偃卧
咻咻喘息,声音
仿似冰山解体,破裂
变成无边的浩瀚,奔涌而下
岛国,一个个,浮沉
然后,陷落
我酸涩的眼,隐约
看到半个欧洲,载浮载沉的纽约
和黄河泛滥的中国

窗外下着大雨
我蜷曲趴在床的一角
抱着一个四肢不全的
老虎玩偶

《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1998年4月22日

(33)左右脚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3)左右脚

左脚有点沉重
是尿酸过多
还是陈年的记忆
沉坠到脚底
努力去放弃

右脚的足踝
每逢风雨即隐隐酸楚
颠簸的路走多了
磨损、擦伤
淤塞在一处

医生说左右脚都能治
有类固醇
强化脚力镇痛神奇
最彻底的疗法是用雷射
把爱与恨的经历
把呼痛的神经
全给麻死

(32)晨:十时半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2)晨:十时半

早上十时半
阳光透过叶隙,碎金
洒落满地
我应该出门赴约了
又记罣着那首未完成的诗
若即若离
与虚构与现实之间
找不到收束句

《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1998年3月18日

(31)红宝石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31)红宝石

我豢养着一枚
鸽血红的
石头
两克拉左右
里头有百叶窗
山水画
偶尔还看到
奇异的羊齿植物
放在纤维镜片下端详
光与影辉映
蓦然浮泛上来的
竟是
缅甸矿工的


《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1998年3月18日

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机场文学•速食课程

机场文学•速食课程线装情结:
2009/05/11
温任平

民生凋蔽,大伙儿都寻求出路,应运而生的是周日、星期六两天的各种企管、股票及房地产买卖课程。这儿的经济规模太小,不具备这种市场胃口邀请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前国务卿赖斯或基辛格前来为我们讲解世界局势,指点迷津。这儿的event managers能找到的大抵是些对工商管理有文凭也有经验;对股市买卖、房地产交易有实战心得的“本地高手”。

我的一位好友最近花了3000元去上了两天这种课程,我问他参加这些“速食课程”(fast food courses)干啥?任何学问∕学识都需要相当时间的接触、学习、参考资料,对照比较,才能潜移默化,酝酿成为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学文学如此,搞科学如此,买卖股票、房地产亦如此,两天课程仅能提供ABC的基础,学生大概能记得的是一些半生不熟的行内术语。他告诉我他在机场与一些通俗书坊看到那位作者的好些书,书后还有包括拿督、丹斯里与部长级的人物三言两语的推荐。我的这位好友显然不太了解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以为凡出过书的都是有“有料之士”。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些作者的英文或中文有多烂,50令吉薄薄的一本书,你只要站着翻阅15分钟,即不难发现这些“机场读物”(airport literature)含金量惊人的稀薄。机场有不少书店,卖的除了报章杂志,便是提供旅客过境等机、或在机上无聊可随意浏览的一般读物,股神巴菲得、盖茨成功史到如何找到第一桶金(赚到第一个100万)这类内容的书摆满了书架。

热门畅销书

机场读物不会放过热门畅销书,但你找不到余光中的《青青边愁》、白先勇的《游园惊梦》甚至连张爱玲30年前的旧作《小团圆》也找不到。虽然张氏这部旧作评论如潮,销路甚广,但它是“纯文学”,不是“机场文学”。看到机场文学作者有“仰之慕之”,并且决定参加这些人搞的课程,能学到都是仅及于肤表的入门常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莫甚于此。这些“作家-演讲家”最擅用的策略是“装忙”,“百忙中抽暇来此与同学讲课”,让你花了钱还得“感想”(一笑)。

我这位好友参加了两天的房地产投资学习大会后,相当懊恼。他告诉我原来讲师们完全不鼓励学员们发问,有些学员在买卖屋子的过程中(从银行贷款、合约、律师的聘用、租约的拟就……)曾面对不少大小问题,易答的问题,讲师满脸春风,有问必答;棘手的问题,讲师可能自己也没把握,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或答非所问。提出这类难题的学员会被讲师视为“刁钻”有搅局嫌,在授课时,讲师会有意无意揶揄、讽刺、打击这些“不良份子”,让他们心存怯意不敢在班上率直发问或质疑。我的好友告诉我两天下来他什么都没学到,一些有关房地产交易的割名、法律手续及其他投资细节,国内的各大华文报章副刊,每周一期的房地产特辑,里头有关房地产问题与解答内容颇扎实。回答问题的都是资深实业经纪,专治屋业契约的律师,一些房地产发展商提供的资料虽不免卖花赞花香,里头的馅还是有的。任何人只要肯花两个月,汇集8个星期这方面的资料,你得到的知识内涵比两天的速食课程多出许多,也翔实许多。8个星期的报费是10令吉40仙,两天的速食房地产课程是3000令吉。

五鬼运财法

我有另外一个客人参加一项房屋兼风水课程,其内容更是匪夷所思。其中有两位讲师懂水晶(水晶内含的能量英文的科学名称是什么,他讲不出来。只能不断用energies和forces两个字),又懂五鬼运财法,其中一人大谈“养小鬼”(花108天用血培育出来的小鬼力量一定比用49天培育出来的小鬼强大吗?可以不用血,而用蔬果喂养小鬼吗?讲师是答不出来的)。另一位讲师能以摆设布阵,让敌人迷失于花丛草木、大小石块之间。这那里是工商管理,简直就是金属的“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介乎佛与鬼之间的阿罗汉,这些魔头法力甚强,可正可邪,但这是“玄学”,与工商管理无关。除非有人打算驱策小鬼来搞office polities,恶意戏弄自己讨厌的同事(小鬼都有童心),让他们不能专心工作,使他们的工作效率遽降,经常犯错,最后被解雇。“玄门八品”,四品为生,四品为死,流传于中南半岛、泰马、印尼等地绝大多数是死门,这绝非速食型风水房产课程所能(或应该)涵盖的旁门左道。尘归尘,土归土,旁门左道还是由大乘佛教的密宗式茅山的符箓派去搞掂它们吧。

A流感议论

A流感议论
线装情结:
2009/05/04
●温任平


A流感来袭,举世震惊。撰写这篇短文之际,墨西哥已有超过100人因A流感病毒而丧命,出现1630宗病例。墨西哥城是个2000万人口的世界级的大都会,居民与北京、上海、东京一样密聚。墨西哥航空迄今(4月27日)为止还未暂停与国外的航班服务,每天仍有数十万人口进出墨西哥。就笔者看,这趟病毒传染恐不易控制。墨西哥的芳邻美国与加拿大已有人中招住院,目前在大马的两名墨西哥人得接受体验。世界卫生组织(WHO)担忧这趟的A流感比禽流感更可怕,传染速度更迅速。WHO的估计是全球可能因A流感来袭面对3兆美元(约10兆8000万令吉)的经济损失。

金融海啸未退流感来袭

祸不单行,金融海啸未退,H1N1流感(A流感)偏在此时雪上加霜。忙坏的是医疗与药剂∕疫苗人员。西医讲免疫功能,中医讲“肾是作强之官”,肾脏功能不佳,身体的免疫能力一定弱。流感侵袭人类的肺部与气管,面对呼吸困难或有阻碍的病人,西医用气管扩张剂,或胆固醇(喷雾剂内含的也是胆固醇),结果是人表看起来没事,但却出现邓丽君的“月亮脸”与武大郎的“水牛背”的虚肿现象。我对西医并无偏见,我书房里头的书,有关西医西药的要比中医中药的书籍与参考资料多出一倍。

从中医角度来看,“呼”和“吸”是两回事,分属不同系统,“呼”是心肺的事,“吸”与肝肾相关。呼吸的过程谓之“吐纳”。吐气能强化心脏,补充肺气,读书人少劳作,呼吸轻浅对心脏、肺腑不利。纳气(“吸”)要足,这样才能强肝补肾,不致身体缺氧。人在缺氧的情况下,会神思昏沉,疲乏不振。但A流感正如当年的禽流感是新病毒,我们除了戴口罩,避免与病人或带菌者接触外,能做到的事是加强自己身体的免疫能力与自愈能力,作好防范措施。

对细胞造成歼灭性伤害

我曾就A流感的发生,打电话与我的以前的学生(今日的专科医生)联系,他告诉我,怀疑感染上病毒者,将被隔离,要验尿,检测尿里头的肾上腺素(epinephrine)与正肾上腺素的浓度。第二个步骤是验唾液,检查唾液的免疫球蛋白。然后还会用适量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冒、流感病菌测试实验的准确程度。因为A流感、禽流感初期也与一般感冒一样,受试者会发烧、伤风、流鼻涕、喉咙痛、打喷嚏、头痛,医生会从当事人的病症、恶化的快速程度辨别出普通感冒与复杂流感之间的不同。当然验血也是需要的,禽流感与A流感会对血液里的重要免疫因素包括白血球、细胞间素(Interleukin)、干扰素(Interferon)造成歼灭性的伤害。整个隔离过程需要5天到一个星期即可确定。

造物主创造万物可谓神奇,蔬果鱼肉之间互相生克;牛肉与猪肉不宜共食,因两者性味抵触;牛肉与栗子同吃,会引起呕吐。鸡蛋与豆浆同食,两者的营养互相抵消;鸡肉与芹菜共用,大伤元气;兔肉与芹菜共食会造成脱发。吃虾不要喝鲜橙汁,水生甲壳动物与大量维生素C混吃会产生有毒的砷,足以致命;担心胆固醇过高而又爱吃虾的朋友,大可把虾壳也吃下肚,虾壳可化解、中和胆固醇。话题扯得那么远,是要说明预防胜于治疗,要了解形势。尽量避免让自己处于健康危境。

以目前的情况,我们只能多喝净水,多吃水果蔬菜,多吃坚果、菇类、种子、豆芽、蛋黄、动物内脏(有过很长的时期,大家都视动物内脏为毒物),让体内的“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充足些,这种激素加强免疫,使我们较有能力免于感冒与A流感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