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5日星期一

(18)悼亡父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18)悼亡父

清明那天中午时分三宝洞前微微有雨
骨灰瓮嵌着像清癯的脸一如生前
香烟缭绕我有舟行重雾的感觉
桌案供奉着的中国菊蓦地凋落
速度快过降落的雨,慢过坠下的泪

(南洋商报,1989年6月5日)

(17)突袭行动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17)突袭行动
金黄的夕阳斜照池塘
停在白荷上面的
蜻蜓振翅欲飞
邮局工人照章工作的消息
迅速传播,在茶楼
在酒坊,在游客休憩的地方
我派文字悄悄绕过
蜻蜓与池塘
闪电出袭
攻占一座小巧精致的殿堂

(16)码头所见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16)码头所见

海员用力掷出一枚红白相间的浮标
他们开始唱歌,喝罐装啤酒
码头上
一张张邮票似的脸
朝着各自的行程与方向

海天漠漠

(南洋商报,1989年5月日)

(15)从古人游,并抒块垒

温任平第五本诗集
《戴着帽子思想》
(15)从古人游,并抒块垒

我决定换一个方式来写诗。
于是写成这一卷六首。手法大体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开始执笔,仍有些嗫嚅,期期艾艾说不出心里的话。等到〈与韩愈论道〉诗成,豪情逸兴遄飞,下笔不能自休,笔锋转呈锐利。我本想借着这股感性的冲力多写一篇〈与曹操论民主〉,总觉题旨过露,起草了几行,还是放弃。我的文学批评取向,是要在载道的镜派与言志的灯派之间寻出一条折衷之道,我的创作亦可作如是观。抒情仍要能述志,载道仍需顾虑“文情并茂”的美学原则,这是我于文学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期许。
〈与阮籍谈思绪〉诗里的叶片竟然会闪身隐匿于书的字里行间,用的是动作意象加上一点超现实技巧。超现实技巧也者,既非什么,“神乎其技”,亦非什么“标新立异常“。至于〈我与韩愈论道〉,居然要以迦叶的拈花顿悟去领会诗人那帙艰僻的诗,那是笔者抬杠之余不忘幽了韩老夫子一默。
与梁启超,谭嗣同,大刀王五谈天那几首诗,我是利用重复句型及相似句法,来造成某种语势。华人的维新泛指广义的华社改革运动,用维新一词上承清末百日维新的史实,下接华人在世界各地力图自强的状态。至于〈与谭嗣同论冲决〉最末第二行的“聚散沙成高塔”,灵感取自华人是“一盘散沙”这项广为认可的观察。其余有关诗的内容,思想,有心人品之自然有所体味,毋需我一一道出。

一 与陶潜论田园

离开汹涌的江
选择宁静致远的湖
园林将芜
不归将寻不到归去的路
白鸟在前面推开雾
松柯在风起时便唱歌
木门常关而心扉常开
车马渐稀而天地愈宽
晨光熹微
你终仰卧成巍峨

二 与阮籍谈思绪

打开你的咏怀诗
是我在树底下,午寐醒来时
一个下午
一片金黄色的叶子
坠落,一闪即逝
隐没在字里行间
害我殚精竭虑
一直挨到月升
才从诗中隐约的感慨里
找到叶瓣的扇形脉络



三 与韩愈论道

与你论道是很困难的
因为你很早便知道
陈言之务去
探本溯源,我当然
比不上你
你是文学史上的大力士
不然如何能撑起
八代的萎顿与衰微

谏迎佛骨,驱逐鳄群
傲骨豪情之外
更有一份干云的气魄
我愿意向你学习
学习你的勇气与坚持
并且尝试以迦叶的拈花
去诠释你那卷难懂的诗


四 与梁启超谈群治

被湖南乡绅弹劾
那一年,你才二十五岁
那个年龄
艾略特说
诗人要继续写诗
不能没有
历史感

至于小说创作
还有小说的群治工作
在中国,有人做
在美国,有人做
在港台,有人做
在新马,有人做
情节尽多华人的维新与坠落


五 与谭嗣同谈冲决

读你的冲决论
咱们正陷身于
越捆越紧的网罗

人人都会喊危机
就是不晓得怎样去突破
利剪只有一把
众 志 成 城
可以挽狂澜
可以去迷障
可以聚散沙成高塔
可以聚众流成黄河

六 与大刀王五谈刀艺

刽子手在等着
砍康有为的头
砍梁启超的头
砍谭嗣同的头

你是用惯刀的
自然明白,手起刀落
传承,命脉一齐断去


你是用惯刀的
自然明白这武器的威力与意义

你是用惯刀的
自然明白杀身成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