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2日星期四

解读中国的和平崛起

解读中国的和平崛起
线装情结:

2009/11/11 11:31:12 AM

●温任平

不懂为什么,我虽然读了不少郑和的历史文献与近人的文章,却从来没谈过郑和。距今600多年前,正确来说是公元1400年,郑和在永乐大帝的指示下,组织他率领的船队,分派工作,各司各职,并安排各种货物上船,准备7月份的夏日远航。

郑和下西洋,非同小可,他率领两万七千八百名士兵,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分七趟从南海,经马六甲海峡,直上孟加拉湾,南下印度洋,再转去阿拉伯海湾,北上红海,再往南航行至非洲,遍及30多个国家。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壮观的历史、文化之旅。大明帝国当时的军事实力,大可东征西讨,占地殖民,但郑和的七次远航要传递是以邻为善、和谐共存、经贸互惠的愿望。有人形容当年的郑和舰队就像今日的波音747飞机,硬体庞大,实力十足,那是中国的第一次“和平崛起”。

明太祖朱元璋杀戮开国功臣,史家诟病,但这个做过和尚的穷家子弟却有远大的政治睿见,他不允许穷兵黜武,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永乐大帝,秉承乃父遗志,国力虽强,却不东征西伐,采藏富于民之策。

今日的中国,经过百年的屈辱,重申“和平崛起”绝不威胁近邻的意愿。一个国家政经都要强才可言“和平崛起”。日本侵略中国,政府迁都重庆,蒋介石如果在那时对日本或全世界说“中国要和平崛起,你们不要欺负咱们”,有人会睬老蒋吗?不知读者有没有发现,美国的要交的朋友都是它心目中够份量的敌人或对手。

中国第三季GDP保八成功

中国第三季GDP保八成功,刚出炉的数字是8.9巴仙,中国政府在冷却股市、缓化房地产暴升、加强内需来源,发展公共设施,增加人民就业机会,用的力道谨慎但果断。其实十年前发生的那场亚洲金融风暴,人民币如果不挺住,亚洲国家受到的伤害会更大。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之后,美国经济十分险恶,美钞不断贬值,中国还在这岔口购买500亿的债券,可谓“仁至义尽,无愧于心”。

这一趟的“和平崛起”,不仅是经贸方面的扩展,更重要的是东方文化价值的某种潜移默化的转移。西方的资本主义是一只胃口永远不知餍足的猛兽,弱肉强依,企业陷阱五花八门,最近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约瑟.史第格勒(Joseph Stiglitz)在一项研讨会倡言银行不可涉及CDO,CDS这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是克林顿掌政时期的经济顾问,世界银行副总裁。我想这趟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化价值的向西方世界迁徙,应该不仅是60年代与70年代美国嬉皮的迷上寒山、拾得的禅诗那么局部性的时尚追逐,而是“和而不同”、“全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触动与启发。中美两国目前正在商讨全球环保方面的合作,尽量消除歧见,达致共识。虽然还有一小撮人在提“中国威胁论”,但中国自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释放出的善意,使“中国贡献论”更具说服力。

中国文化重仁者文化

中国贡献论当然有别于600年前,明成祖对远方来朝的使节的馈赠。郑和要到30多个国家送礼,送给国王、宰相、官员、僧侣的礼物等级不同,即使送给外国皇室、国王、王妃、王子、公主……又有不同的礼数,明成祖时期的礼部真有点不胜负荷。今日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提供西方思想与行为的另一模式,西方崇尚竞争,追求个人英雄主义,形诸于外的是武力或军备炫耀与扩张。西方的所谓骑士精神是不分国界的,法国小说家大仲马笔下的三剑客可以杀到他国去。西方文化重科学,在逻辑、分析、验证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科学的追求使西方掌握了高科技,不断创新、发现与发明,它是一种智性文化。而东方的中国文化是一种仁者文化,它重视群体性,黄河决堤,全民救灾,表现了无私的一面。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之山,这些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使“超自我”成为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人可以像范仲淹所言“在布衣时是名士,在州县是干吏,在边疆是名将,在朝廷是重臣”的忘我。中国画家的山水画,画天不是在画蓝天白云的天空,而是“天命”;画悬崖峭壁也不仅是外象的自描,而是大自然的不可侮,命运的深邃沉重。

西方荷马的《史诗》揭露的是众神的私欲,挑拨离间,笼络打击,里头充满了谄言媚语,虚情假意。中国文化自《论语》以降,相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仁者不惑,勇者无惧的人文精神真谛。至于西方的和谐强调秩序,美国历届总统几乎都强调要重整世界或全球秩序,而采取的实际策略却是单边主义,东方的和谐更近乎美学,它不是法律的某种强制性产物,而是共存共荣、良性互动的体现。我是这样看中国于21世纪的和平崛起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