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星期日

黄帝内经扶阳法

黄帝内经扶阳法
线装情结:
2010/07/07 2:54:21 PM
●温任平

笔者读《黄帝内经》是走马看花,看到奇花美卉,忍不住会介绍申论一番,指指点点,不外乎希望大家能有所体会,大家都健康。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及扶阳三法,第一法便是灼艾,用艾条薰小腹关元穴,因为关元穴是男性藏血、女性藏血之处。如果大家不知道关元穴在那里,不要紧,就点着艾条薰脐下部位15分钟,每天薰15分钟,直到皮肤表层映现红晕即可,这是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最佳窍门,比吃什么补品,都便宜、便捷,这是道家的养命心法。

硫黄回阳祛湿

第二法是用丹药,以硫黄为主,这点《扁鹊心书》亦有载,可用硫黄回阳祛湿。民国初年的名医张道纯有一定的西医医药的认识,在其著作《医学衰中参西录》大力推荐服用生硫黄来回阳,他说:“生硫黄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不要以为连蛇都望之生畏的硫黄就是毒物,坊间卖的“硫黄消毒片”能去食物中毒,“硫黄清心丸”能安神、镇静。金、银、铜、铁都有安神、镇静的疗效,小儿抽筋、癫痫、急惊风,大夫的处方会加上金铂磨成粉末与其他药粉渗和在一起灌给孩子喝。《神农本草经》的第一药硃砂也是重金属,亦能安神,对人脑细胞异常放电造成的抽搐、痉挛、口吐白沫,有抑制作用,可免咬伤唇舌。脑科医生面对癫痫,可能会把不规则放电的脑部两边颞叶 (temporal lobe) 内侧割除,但这一切除,癫痫是治好了,但病人可能只留下过去的人生记忆,以后的事因为没有记忆库储存而无法留下印象。

《黄帝内经》的扶阳第三法,是巧用附子。东汉的张机(即张仲景),他与华陀是同期名医,他的巨著《伤寒论》提及以附子扶阳的方剂颇多。附子毒性甚强,煮煎一个小时其毒可水解至千份之一,附子能强心,使血液运行顺畅,乃大热之药,这味热药配合另一热药干姜(生姜利于发散去寒)便能驱逐风邪,回阳救逆。对于真寒假热,寒热交迸、阴阳两虚、上热下寒的复杂病情,附子能直攻要害,迅速“引火归元”。名医张景岳认为药中有四稚,它们分别是附子、大黄、人参、熟地;另一名医师陆懋修认为有四种起死回生药,它们是人参、附子、大黄、石膏。

多动四肢自然少病

汉代象数易学以12卦象征12个月,农10月为坤卦(纯阴爻),11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12月为卧卦(二阳生于下),元月为泰(三阳生于下),正月是一年之始阴气渐消、阳气渐长之期,故有“三阳开泰”的祝福语。冬去春来,万象复苏,人的身体也一样,冬寒隐去,阳气如新帆初发。而人体的三阳开泰,乃是“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三国时代的华陀创编《五禽戏》,内文有载:“动摇则壳气消,血脉流动,病不得生。”原来人肯活动,多动四肢,让气血流通,病自然会少,整天坐在办公室,亲牍劳神,或对着电脑、电视,甚少站起来走动,气血自然瘀滞郁困。舒活四肢,让自己有机会微微出汗,是所谓动则升阳。

行善最乐,布施最乐,这种快乐的种籽正是阳升的原动力。你关爱别人,别人向你道谢,或眼色投过来一抹感激,那种感觉温暖。这种温暖的感觉也可以扶中温阳。这样说来有些玄妙,细思不无道理,天地之间,确乎有这种能量互补的现象。

至于善能升阳,高兴的确乎令人精神振奋。生活总有不少喜悦,找到一本自已喜欢的书,听到自己爱听的歌曲,与友侪相聚那种兴奋之情,都能令人精神抖擞,阳气升发。过度亢奋则犹似过度运动,都可能造成看不到的健康戕伤。

人一起床,如果发现口干,那还好,如果口干苦涩,这就是酸收性不足。肝胆同源(“肝胆相照”是非常巧妙的成语),苦是一种病源,当事人可能肝与胆都同时有问题。肝经出现状况,人易发脾气,会发抖,头自动摇晃,小腹疼痛,那是因为肝经从小腹分布过去,如果“腰痛不可俯仰”,不仅小腹,连弯腰也痛楚不堪,那便是肝阳虚,“肝开窍于目”,肝病患者,通常视觉都较模糊。

早睡早起身体好

肝胆出现病变的人,宜乎在晚上11时之前的子时便入寝。睡“子时觉”是让阳气有机会在这时辰生发。子时胆经当令,用西医的说法那是人体的寿命激素“褪黑素”(Melatonin) 分泌最旺盛时间,子时不睡晨起口必干苦,长期会弱化免疫系统,身体徒添各种病痛。

捱夜会折寿。古人早起早睡,生活简朴,反而得以养年。有些现代人学乖了,宁愿多步行,少用电梯;多走路,少驾车,多活动四肢,让血气流畅,心血管病自然减少。从日本、伦敦到香港的大学校园,好些教授是踩脚车前来学校授课的,与其把他们一个个看作“返朴归真”(我担心表错情),不如把他们看作有环境保育与身体保健意识的一群,那会较为稳当些吧。

1 条评论:

Ak Sağlık 说...

非常に素晴らしいサイトです。貢献に感謝します。
sağlık Haberleri